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有司恤经费,未免烦征求。 富者既云急,贫者固已流。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 亲逢道边死,伫立久咿嚘。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钩。 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拜疏移閤门,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州。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輈.春风洞庭浪,出没惊孤舟。 逾岭到所任,低颜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随事生疮疣。 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猿猴。生狞多忿很,辞舌纷嘲啁。 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鶹.有蛇类两首,有蛊群飞游。 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 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疠疫忽潜遘,十家无一瘳。 猜嫌动置毒,对案辄怀愁。前日遇恩赦,私心喜还忧。 果然又羁絷,不得归锄耰.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后俦。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奸偷。 悬知失事势,恐自罹罝罘。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 胡为首归路,旅泊尚夷犹。昨者京使至,嗣皇传冕旒。 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复闻颠夭辈,峨冠进鸿畴。 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伫继贞观烈,边封脱兜鍪。 三贤推侍从,卓荦倾枚邹。高议参造化,清文焕皇猷。 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小雅咏鹿鸣,食苹贵呦呦。 遗风邈不嗣,岂忆尝同裯.失志早衰换,前期拟蜉蝣。 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因疾鼻又塞,渐能等薰莸。 深思罢官去,毕命依松楸。空怀焉能果,但见岁已遒。 殷汤闵禽兽,解网祝蛛蝥。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367 0 0
韩愈
卿云衍苒,翠壁天开就。移下小方壶,照初日、嘉林濯秀。君恩暂许,丘壑憩夔龙,开径竹,续岩花,小试丹青手。 声名德业,汉代谁居右。红旆碧油幢,想今古、山中未有。霜松手种,应待茯苓生,斋酿熟,玉泉香,还上萱堂寿。
315 0 0
中华文学
长生推献寿,法坐四朝登。问难无强敌,声名掩古僧。 绝尘苔积地,栖竹鸟惊灯。语默俱忘寐,残窗半月棱。
368 0 0
无可
今年秋天,在上海的日报上有一点可以算是关于文学的小小的辩论,就是为了一般的青年,应否去看《庄子》与《文选》〔2〕以作文学上的修养之助。不过这类的辩论,照例是不会有结果的,往复几回之后,有一面一定拉出“动机论”〔3〕来,不是说反对者“别有用心”,便是“哗众取宠”;客气一点,也就“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问题于是呜呼哀哉了。但我因此又想到“选本”的势力。孔子究竟删过《诗》〔4〕没有,我不能确说,但看它先“风”后“雅”而末“颂”,排得这么整齐,恐怕至少总也费过乐师的手脚,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诗选。由周至汉,社会情形太不同了,中间又受了《楚辞》〔5〕的打击,晋宋文人如二陆束皙陶潜〔6〕之流,虽然也做四言诗以支持场面,其实都不过是每句省去一字的五言诗,“王者之迹熄而《诗》亡”了。不过选者总是层出不穷的,至今尚存,影响也最广大者,我以为一部是《世说新语》〔7〕,一部就是《文选》。 《世说新语》并没有说明是选的,好像刘义庆或他的门客所搜集,但检唐宋类书中所存裴启《语林》〔8〕的遗文,往往和《世说新语》相同,可见它也是一部钞撮故书之作,正和《幽明录》〔9〕一样。它的被清代学者所宝重,自然因为注中多有现今的逸书〔10〕,但在一般读者,却还是为了本文,自唐迄今,拟作者不绝,甚至于自己兼加注解。〔11〕袁宏道〔12〕在野时要做官,做了官又大叫苦,便是中了这书的毒,误明为晋的缘故。有些清朝人却较为聪明,虽然辫发胡服,厚禄高官,他也一声不响,只在倩人写照的时候,在纸上改作斜领方巾,或芒鞋竹笠,聊过“世说”式瘾罢了。 《文选》的影响却更大。从曹宪至李善加五臣〔13〕,音训注释书类之多,远非拟《世说新语》可比。那些烦难字面,如草头诸字,水旁山旁诸字,不断的被摘进历代的文章里面去,五四运动时虽受奚落,得“妖孽”〔14〕之称,现在却又很有复辟的趋势了。而《古文观止》〔15〕也一同渐渐的露了脸。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的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所以自汉至梁的作家的文集,并残本也仅存十余家,《昭明太子集》〔16〕只剩一点辑本了,而《文选》却在的。读《古文辞类纂》者多,读《惜抱轩全集》的却少〔17〕。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则,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 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博览群籍,采其合于自己意见的为一集,一法也,如《文选》是。择取一书,删其不合于自己意见的为一新书,又一法也,如《唐人万首绝句选》〔18〕是。如此,则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就范”了。 读者的读选本,自以为是由此得了古人文笔的精华的,殊不知却被选者缩小了眼界,即以《文选》为例罢,没有嵇康《家诫》〔19〕,使读者只觉得他是一个愤世嫉俗,好像无端活得不快活的怪人;不收陶潜《闲情赋》〔20〕,掩去了他也是一个既取民间《子夜歌》〔21〕意,而又拒以圣道的迂士。选本既经选者所滤过,就总只能吃他所给与的糟或醨。况且有时还加以批评,提醒了他之以为然,而默杀了他之以为不然处。纵使选者非常胡涂,如《儒林外史》所写的马二先生〔22〕,游西湖漫无准备,须问路人,吃点心又不知选择,要每样都买一点,由此可见其衡文之毫无把握罢,然而他是处州人,一定要吃“处片”,又可见虽是马二先生,也自有其“处片”式的标准了。 评选的本子,影响于后来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还远在名家的专集之上,我想,这许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们也该留意的罢。 十一月二十四日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北平《文学季刊》创刊号,署名唐俟。 〔2〕《庄子》亦称《南华经》,战国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现存三十三篇。《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先秦至齐梁的诗文总集,三十卷。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分为六十卷。关于“《庄子》与《文选》”的争论,参看《准风月谈》的《重三感旧》、《“感旧”以后》等篇。 〔3〕“动机论”施蛰存在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申报·自由谈》发表的《致黎烈文先生书——兼示丰之余先生》一文中说:“对于这《‘庄子’与‘文选’》的问题我没有要说的话了。我曾经在《自由谈》的壁上,看过几次的文字争,觉得每次总是愈争愈闹意气,而离本题愈远,甚至到后来有些参加者的动机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不想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漩涡,所以我不再说什么话了。昨晚套了一个现成的偈语:‘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唯无是非观,庶几免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语见《#p#副标题#e#
372 0 0
鲁迅
十年班缀近彤庭。一笑下霓旌。好是平分风月,新秋特地凉生。 华堂燕喜,流霞觞满,彩戏衣轻。要识他年荣贵,从来玉润冰清。
312 0 0
管鉴
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 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
322 0 0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18 0 0
文天祥
南下天台厌绝冥,五湖波上泛如萍。江鸥自戏为踪迹, 野鹿闲惊是性灵。任子偶垂沧海钓,戴逵虚认少微星。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
475 0 0
张祜
西游象阙愧知音,东下荆溪称越吟。风动芰荷香四散, 月明楼阁影相侵。闲欹别枕千般梦,醉送征帆万里心。 薜荔衣裳木兰楫,异时烟雨好追寻。
402 0 0
罗隐
五粒松深溪水清,众山摇落月偏明。 西林静夜重来宿,暗记人家犬吠声。
536 0 0
徐凝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327 0 0
孙光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26 0 0
佚名
乐禁初开,平地耸、海山清绝。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盛事总将椽笔记,新歌翻入梨园拍。道古来、南国做元宵,今宵别。 灯万碗,花千结。星斗上,天浮月。向玉绳低处,笙箫高发。人物尽夸长乐郡,儿童争庆烧灯节。疑此身、清梦到华胥,朝金阙。
306 0 0
【念奴娇】 鸟儿问答(1965 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397 0 0
毛泽东
谁云万事转头空。春寓不言中。底问垂杨在否,年年一度东风。 凭高概古,英雄亦泪,我辈情钟。事业正须老手,清吟留与山翁。
453 0 0
张榘
江外历千岑,还归少室吟。地闲缑岭月,窗迥洛城砧。 石窦垂寒乳,松枝长别琴。他年瀑泉下,亦拟置家林。
378 0 0
张乔
君恩如水向东流, 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436 0 0
李商隐
溪风吹雨晚打窗。把心情、阑入醉乡。记取在、山深处,我如今、双鬓已苍。 夜阑寒影灯花淡,梦难成、清漏更长。宝瑟断、鸾胶续,泪珠弹、犹带粉香。
375 0 0
韩淲
【春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
凤凰楼下多欢乐,不觉秋风暮雨天。 应为昨来身暂病,蝉声得到耳傍边。
422 0 0
张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