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l4.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318 0 0
中华文学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1〕(《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2〕(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3〕,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 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4〕,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稀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5〕。《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6〕,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曰《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7〕,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曰云云者,唐颜师古〔8〕注也。 《伊尹说》〔9〕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10〕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11〕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12〕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13〕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14〕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15〕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16〕三篇。(天乙谓汤,其言殷时者,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17〕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18〕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右所录十五家,梁时已仅存《青史子》一卷,至隋亦佚; 惟据班固注,则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唐贞观中,长孙无忌〔19〕等修《隋书》,《经籍志》撰自魏征〔20〕,祖述晋荀勖《中经簿》〔21〕而稍改变,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隶于子。其所著录,《燕丹子》〔22〕而外无晋以前书,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论列则仍袭《汉书》《艺文志》(后略称《汉志》):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而职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其衣物是也。〔23〕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石晋时,刘昫等因韦述旧史作《唐书》《经籍志》(后略称《唐志》)则以毋炯等所修之《古今书录》为本,〔24〕而意主简略,删其小序发明,〔25〕史官之论述由是不可见。所录小说,与《隋书》《经籍志》(后略称《隋志》)亦无甚异,惟删其亡书,而增张华《博物志》〔26〕十卷,此在《隋志》,本属杂家,至是乃入小说。 宋皇祐中,曾公亮〔27〕等被命删定旧史,撰志者欧阳修〔28〕,其《艺文志》(后略称《新唐志》)小说类中,则大增晋至隋时著作,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29〕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30〕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而史部遂无鬼神传;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诫子拾遗》〔31〕等之垂教诫,刘孝孙《事始》〔32〕等之数典故,李涪《刊误》〔33〕等之纠讹谬,陆羽《茶经》〔34〕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明胡应麟〔35〕(《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36〕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37〕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38〕是也; 一曰丛谈:#p#副标题#e#
414 0 0
鲁迅
白云深锁沃州山,冠盖登临众仰攀。松径风清闻鹤唳, 昙花香暝见僧还。玄机隐隐应难觉,尘事悠悠了不关。 兴尽凡缘因未晚,裴回依旧到人间。
518 0 0
牟融
我今天写这封信给你,也许像你在《杨树达君的袭来》中所说的,“我们并不曾认识了哪”;但是我这样的意见,忍耐得好久了,终于忍不住的说出来,这在先生也可以原谅的罢。 先生在《晨报》副镌上所登的《苦闷的象征》,在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记不切了,也许是像这样的说吧!“它本是厨川君劫后的作品,由了烧失的故纸堆中,发出来的,是一包未定稿。本来没有甚么名字,他的友人,径直的给他定下了,——叫作《苦闷的象征》。”先生这样的意见,或者是别有所见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时候,所见到的这篇东西的译稿,像与这里所说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让我在下面说出了吧。 在《学灯》上,有了一位叫明权的,曾译载过厨川君的一篇东西,叫作《苦闷的象征》。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一毫不差。不过他只登了《创作论》与《鉴赏论》,下面是甚么也没有了,大约原文是这样的罢。这篇译文,是登在一九二一年的,那时日本还没地震,厨川君也还健在;这篇东西,既然有了外国人把它翻译过,大概原文也已揭载过了罢。这篇东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厨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国人所能杜撰出来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说的,他友人给他定下了这个名字,——《苦闷的象征》,——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错误了罢。 这个理由,是很明白的;因为那时候日本还没有地震,厨川君也还没有死,这篇名字,已经出现过而且发表的了。依我的愚见,这篇东西,是厨川君的未定稿,大约是靠底住的;厨川君先前有了《创作论》和《鉴赏论》,又已发表过,给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闷的象征》。后来《文艺上的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文艺的起源》,又先后的做成功了。或者也已发表过,这在熟于日本文坛事实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块去。也许厨川君若没有死,还有第五第六的几篇东西,也说不定呢! 但是不幸厨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于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这一包劫后的遗稿,已经命名过的,——《苦闷的象征》,——发表出来,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所臆定的,是厨川君自己定下的;这个假定,大约不至有了不对了罢。 以上几则,是我的未曾作准的见解,先生看见了它,可以给我个明白而且彻底的指导么? 先生,我就在这里止住了罢? 王铸。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京报副刊》。《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由新潮社印行,为《未名丛刊》之一。同年十月《晨报副刊》曾断续地连载其中的前两篇。 〔2〕王铸即王淑明,安徽无为人。当时在家乡读书。〔3〕厨川氏即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评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著作除《苦闷的象征》外,还有《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4〕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震中遇难。 〔5〕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是厨川白村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6〕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晨报副刊》。 〔7〕《改造》日本综合性月刊。一九一九年四月创刊于东京,改造社印行,一九五五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8〕《学灯》《时事新报》的副刊,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创刊于上海,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停刊。 〔9〕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美术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一九二五年三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0〕《东方杂志》综合性杂志。一九○四年三月创刊于上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初为月刊,一九二○年第十七卷起改半月刊,至一九四八年第四十四卷又改为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云所译《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载于该刊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号(一九二四年十月)。仲云,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堕落为汉奸。 #p#副标题#e#
366 0 0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488 0 0
李涉
汉家宫阙动高秋。人自伤心水自流。今日晴明独上楼。恨悠悠。白尽梨园子弟头。
434 0 0
汪元量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373 0 0
白居易
离堂悲楚调,君奏豫章行。愁处雪花白,梦中江水清。 扣船歌月色,避浪宿猿声。还作经年别,相思湖草生。
387 0 0
陈羽
何处好攀跻,新亭俯旧溪。坐中千里近,檐下四山低。 小浦依林曲,回塘绕郭西。桃花春满地,归路莫相迷。
428 0 0
皎然
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野水吴山出,家林越鸟飞。 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无数沧江客,如君达者稀。
343 0 0
韩翃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 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 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 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454 0 0
李颀
一尊薄酒。满酌劝君君举手。不是亲朋。谁肯相从寂寞滨。人生如梦。梦里惺惺何处用。盏到休辞。醉后全胜未醉时。
310 0 0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应暮雨留教住, 春被残莺唤遣归。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著旧生衣。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402 0 0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401 0 0
李清照
歌舞送飞球,金觥碧玉筹。管弦桃李月,帘幕凤凰楼。 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 灼灼传花枝,纷纷度画旗。不知红烛下,照见彩球飞。 借势因期克,巫山暮雨归。
413 0 0
小楼帘卷栏干外。花下朱门半启。中有倾城佳丽。一笑西风里。盈盈临水情难致。尽日相看如醉。干鹊不知人意。只管声声喜。
351 0 0
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415 0 0
施肩吾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356 0 0
王维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 沫漩桥声下,嘶盘柳影边。常闻禀龙性,固与白波便。
382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