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思】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401 0 0
李益
真门迥向北,驰道直向西。为与天光近,云色成虹霓。
448 0 0
储光羲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311 0 0
元好问
穿云来自远,激砌流偏驶。能资庭户幽,更引海禽至。
450 0 0
钱起
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 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
356 0 0
王建
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 手折衰杨悲老大,故人零落已无多。
395 0 0
严维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 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396 0 0
白居易
往日江村今物华,一回登览一悲嗟。故人殁后城头月, 新鸟啼来垄上花。卖剑钱销知绝俗,闻蝉诗苦即思家。 谢公古郡青山在,三尺孤坟扑海沙。
325 0 0
中华文学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302 0 0
纳兰性德
“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文学产生”〔2〕这问题,还是半年前提出的,大家说了一通,没有结果。这问题自然还是存在,秋凉了,好像也真是到了“灯火倍可亲”〔3〕的时节,头脑一冷静,有几位作家便又记起这一个大问题来了。 八月三十日的《自由谈》上,浑人先生告诉我们道:“伟大的作品在废纸簏里!”〔4〕为什么呢?浑人先生解释说:“各刊物的编辑先生们,他们都是抱着‘门罗主义’〔5〕的,……他们发现稿上是署着一个与他们没有关系的人底姓名时,看也没有工夫一看便塞下废纸簏了。” 伟大的作品是产生的,然而不能发表,这罪孽全在编辑先生。不过废纸簏如果难以检查,也就成了“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疑案。较有意思,较有作用的还是《现代》九月号卷头“文艺独白”〔6〕里的林希隽先生〔7〕的大作《杂文和杂文家》。他并不归咎于编辑先生,只以为中国的没有大著作产生,是因为最近——虽然“早便生存着的”——流行着一种“容易下笔”,容易成名的“杂文”,所以倘不是“作家之甘自菲薄而放弃其任务,即便是作家毁掉了自己以投机取巧的手腕来替代一个文艺作者的严肃的工作”了。 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现在就用林先生自己的文章来做例子罢,那开头是——“最近以来,有些杂志报章副刊上很时行的争相刊载着一种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的随感式的短文,形式既绝对无定型,不受任何文学制作之体裁的束缚,内容则无所不谈,范围更少有限制。为其如此,故很难加以某种文学作品的称呼;在这里,就暂且名之为杂文吧。”“沉默,金也。”〔8〕有一些人,是往往会“开口见喉咙”的,林先生也逃不出这例子。他的“散文”的定义,是并非中国旧日的所谓“骈散”“整散”的“散”,也不是现在文学上和“韵文”相对的不拘韵律的“散文”(Prose)的意思:胡里胡涂。但他的所谓“严肃的工作”是说得明明白白的:形式要有“定型”,要受“文学制作之体裁的束缚”;内容要有所不谈;范围要有限制。这“严肃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制艺”〔9〕,普通叫“八股”。 做这样的文章,抱这样的“文学观”的林希隽先生反对着“杂文”,已经可以不必多说,明白“杂文”的不容易做,而且那任务的重要了;杂志报章上的缺不了它,“杂文家”的放不掉它,也可见正非“投机取巧”,“客观上”是大有必要的。 况且《现代》九月号卷头的三篇大作〔10〕,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林先生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但这并不是矛盾。用“杂文”攻击“杂文”,就等于“以杀止杀”。先前新月社宣言里说,他们主张宽容,但对于不宽容者,却不宽容,〔11〕也正是这意思。那时曾有一个“杂文家”批评他们说,那就是刽子手,他是不杀人的,他的偶然杀人,是因为世上有杀人者。〔12〕但这未免“无所不谈”,太不“严肃”了。 林先生临末还问中国的作家:“俄国为什么能够有《和平与战争》这类伟大的作品产生?……而我们的作家呢,岂就永远写写杂文而引为莫大的满足么?”我们为这暂时的“杂文家”发愁的也只在这一点: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不至于忘记研究“俄国为什么能够有《和平与战争》这类伟大的作品产生”么? 但愿这只是我们的“杞忧”,他的“杂文”也许独不会“非特丝毫无需要之处,反且是一种恶劣的倾向”。EE 〔1〕本篇最初南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直。〔2〕“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文学产生”一九三四年三月郑伯奇在《春光》月刊创刊号发表《伟大的作品底要求》一文,其中说:“中国近数十年发生过很多的伟大事变,为什么还没有产生出来一部伟大的作品?”接着,该刊第三期又在《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征文题下刊出十五篇应征的文章。在讨论中,有些人对战斗的杂文持否定态度,要求作家致力于创作“伟大的作品”。〔3〕“灯火倍可亲”语出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4〕浑人的这篇文章,题为《伟大的作品在哪里?》。〔5〕门罗主义一八二三年十二月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则。它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口号,宣布任何欧洲强国都不得干涉美洲事务,其实质是为了让美国资产阶级独霸整个美洲。〔6〕《现代》文学月刊,施蛰存、杜衡编辑,一九三二年五月创刊于上海。自第六卷第二期(一九三五年三月)起,改为综合文化杂志,汪馥泉编辑。一九三五年五月出至第六卷第四期停刊。“文艺独白”,该刊第四、第五卷的一个专栏。 〔7〕林希隽广东潮安人,当时是上海大夏大学学生。〔8〕“沉默,金也”流行于英国等欧洲国家#p#副标题#e#
310 0 0
鲁迅
猿猱休啼月皎皎,蟋蟀不吟山悄悄。 大耳仙人满颔须,醉倚长松一声啸。
371 0 0
齐己
茂苑有灵峰,嗟余未游观。藏山半平陆,坏谷为高岸。 冈绕数仞墙,岩潜千丈干。乃知造化意,回斡资奇玩。 镠腾昔虎踞,剑没尝龙焕。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层峦未升日,哀狖宁知旦。绿筱夏凝阴,碧林秋不换。 冥搜既窈窕,回望何萧散。川晴岚气收,江春杂英乱。 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难追彦回赏,徒起兴公叹。一夕如再升,含毫星斗烂。
362 0 0
李德裕
咏金莲颜色天然风韵佳,据精神闭月羞花。腻粉妆,施匀罢,风流处那些儿堪画。【步步娇】微露金莲唐裙下,端的是些娘大,刚半札。若舞霓裳将翠盘踏,若是觑绝他,不让杨妃袜。【沉醉东风】那步轻轻慢撒,移踪款款微踏。或是到晚夕,临床塌,拥鲛绡枕边灯下。那的是冤家痛紧恰,脱了鞋儿缠咱。【拨不断】为冤家,恨咱家。三兜根用意收拾煞,缠得上十分紧恰。怕松时重套上吴绫袜,从缠上几时撇下。【离亭宴煞】比如常向心头挂,争如移上双肩搭。问得冤家既肯,须当手内亲拿。或是肐膊上擎,或是肩儿上架。高点银釭看咱,口店弄着彻心儿欢,高跷着尽情儿耍。
309 0 0
飘然去谒八仙翁,自地从天香满空。紫盖迥标双鹤上, 语音犹在五云中。青溪不接渔樵路,丹井唯传草木风。 歌此因思捧金液,露盘长庆汉皇宫。
卢纶
【钓鱼诗】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 菱丝萦独茧,菰米蛰双鱼。 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1] 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 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余。 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375 0 0
李贺
谁识芗林秋露。胜却诸天花雨。休更觅曹溪,自有个中玄路。参取。参取。滴滴要知落处。
向子諲
可爱咸阳王主簿,穷经尽到昔贤心。登科未足酬多学, 执卷犹闻惜寸阴。自与山妻舂斗粟,只凭邻叟典孤琴。 我来赊酒相留宿,听我披衣看雪吟。
389 0 0
郑谷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远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赊。 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到日应文会,风流胜阮家。
313 0 0
戴叔伦
平生看明月,西北有高楼。如今羁旅,常叹茅屋暗悲秋。闻说吴淞江上,有个垂虹亭好,结友漾轻舟。记得蓬莱路,端是旧曾游。 趁黄鹄,湖影乱,海光浮。绝尘胜处,合是不数白萍洲。何物陶朱张翰,劝汝橙薤鲈脍,交错献还酬。寄语梅仙道,来岁肯同不。
308 0 0
朱敦儒
江上花木冻,雨中零落春。应由放忠直,在此成漂沦。 嘉艳皆损污,好音难殷勤。天涯多远恨,雪涕盈芳辰。 坐哭青草上,卧吟幽水滨。兴言念风俗,得意唯波鳞。 枕席病流湿,檐楹若飞津。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风浦荡归棹,泥陂陷征轮。两途日无遂,相赠唯沾巾。
340 0 0
孟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