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诚宁矣。远人来观。 脩义经矣。好乐无荒。
334 0 0
佚名
十 无论是谁,只要站在“辩诬”的地位的,无论辩白与否,都已经是屈辱。更何况受了实际的大损害之后,还得来辩诬。 我们的市民被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击杀了,〔2〕我们并不还击,却先来赶紧洗刷牺牲者的罪名〔3〕。说道我们并非“赤化”,因为没有受别国的煽动;说道我们并非“暴徒”,因为都是空手,没有兵器的。我不解为什么中国人如果真使中国赤化,真在中国暴动,就得听英捕来处死刑?记得新希腊人也曾用兵器对付过国内的土耳其人,〔4〕却并不被称为暴徒;俄国确已赤化多年了,也没有得到别国开枪的惩罚。而独有中国人,则市民被杀之后,还要皇皇然辩诬,张着含冤的眼睛,向世界搜求公道。 其实,这原由是很容易了然的,就因为我们并非暴徒,并未赤化的缘故。 因此我们就觉得含冤,大叫着伪文明的破产。可是文明是向来如此的,并非到现在才将假面具揭下来。只因为这样的损害,以前是别民族所受,我们不知道,或者是我们原已屡次受过,现在都已忘却罢了。公道和武力合为一体的文明,世界上本未出现,那萌芽或者只在几个先驱者和几群被迫压民族的脑中。但是,当自己有了力量的时候,却往往离而为二了。 但英国究竟有真的文明人存在。今天,我们已经看见各国无党派智识阶级劳动者所组织的国际工人后援会,大表同情于中国的《致中国国民宣言》〔5〕了。列名的人,英国就有培那特萧(BernardShaw)〔6〕,中国的留心世界文学的人大抵知道他的名字;法国则巴尔布斯(HenriBarbusse)〔7〕,中国也曾译过他的作品。他的母亲却是英国人;或者说,因此他也富有实行的质素,法国作家所常有的享乐的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是丝毫也没有的。现在都出而为中国鸣不平了,所以我觉得英国人的品性,我们可学的地方还多着,——但自然除了捕头,商人,和看见学生的游行而在屋顶拍手嘲笑的娘儿们。 我并非说我们应该做“爱敌若友”的人,不过说我们目下委实并没有认谁作敌。近来的文字中,虽然偶有“认清敌人”这些话,那是行文过火的毛病。倘有敌人,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要求“以血偿血”了。而现在我们所要求的是什么呢?辩诬之后,不过想得点轻微的补偿;那办法虽说有十几条〔8〕,总而言之,单是“不相往来”,成为“路人”而已。虽是对于本来极密的友人,怕也不过如此罢。 然而将实话说出来,就是:因为公道和实力还没有合为一体,而我们只抓得了公道,所以满眼是友人,即使他加了任意的杀戮。 如果我们永远只有公道,就得永远着力于辩诬,终身空忙碌。这几天有些纸贴在墙上,仿佛叫人勿看《顺天时报》〔9〕似的。我从来就不大看这报,但也并非“排外”,实在因为它的好恶,每每和我的很不同。然而也间有很确,为中国人自己不肯说的话。大概两三年前,正值一种爱国运动的时候罢,偶见一篇它的社论〔10〕,大意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一是民气论者,侧重国民的气概,一是民力论者,专重国民的实力。前者多则国家终亦渐弱,后者多则将强。我想,这是很不错的;而且我们应该时时记得的。 可惜中国历来就独多民气论者,到现在还如此。如果长此不改,“再而衰,三而竭”〔11〕,将来会连辩诬的精力也没有了。所以在不得已而空手鼓舞民气时,尤必须同时设法增长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的干下去。 因此,中国青年负担的烦重,就数倍于别国的青年了。因为我们的古人将心力大抵用到玄虚漂渺平稳圆滑上去了,便将艰难切实的事情留下,都待后人来补做,要一人兼做两三人,四五人,十百人的工作,现在可正到了试练的时候了。对手又是坚强的英人,正是他山的好石〔12〕,大可以借此来磨练。 假定现今觉悟的青年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又假定照中国人易于衰老的计算,至少也还可以共同抗拒,改革,奋斗三十年。 不够,就再一代,二代……。这样的数目,从个体看来,仿佛是可怕的,但倘若这一点就怕,便无药可救,只好甘心灭亡。因为在民族的历史上,这不过是一个极短时期,此外实没有更快的捷径。我们更无须迟疑,只是试练自己,自求生存,对谁也不怀恶意的干下去。 但足以破灭这运动的持续的危机,在目下就有三样:一是日夜偏注于表面的宣传,鄙弃他事;二是对同类太操切,稍有不合,便呼之为国贼,为洋奴;三是有许多巧人,反利用机会,来猎取自己目前的利益。 六月十一日。 十一 1急不择言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上海的英国捕头残杀市民之后,我们就大惊愤,大嚷道: 伪文明人的真面目显露了!那么,足见以前还以为他们有些真文明。然而中国有枪阶级的焚掠平民,屠杀平民,却向来不很有人抗议。莫非因为动手的是“国货”,所以连残杀也得欢迎;还是我们原是真野蛮,所以自己杀几个自家人就不足为奇呢? 自家相杀和为异族所杀当然有些不同。譬如一个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心平气和,被别人打了,就#p#副标题#e#
327 0 0
鲁迅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314 0 0
李端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携挈共过芳草渡, 登临齐凭绿杨楼。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
406 0 0
薛能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447 0 0
方干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 轻桡便是东归路,不肯忘机作钓船。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
451 0 0
温庭筠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 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383 0 0
中华文学
岁晏关雍空,风急河渭冰。薄游羁物役,微尚惬远凭。 旅馆月宿永,闭扃云思兴。伊人美修夜,朋酒惠来称。 交谈既清雅,琴吹亦凄凝。不逢君蹇涸,幽意长郁蒸。
380 0 0
张说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作者于今尽相似, 聚宴王家其乐矣。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厥美。
300 0 0
拍堤绿涨桃花水。画船稳泛东风里。丝雨湿苔钱。浅寒生禁烟。 江山留不住。却载笙歌去。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366 0 0
张元干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393 0 0
项斯
【青玉案】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1]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389 0 0
欧阳修
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463 0 0
马戴
养花天气近清明。丝雨酿寒轻。满眼春工如绣。消磨不尽离情。 行行又宿,小桃旧坞,芳草邮亭。唤起两眉新恨。绿杨深处啼莺。
480 0 0
杜安世
香麹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 红蜡半含萼,绿油新酦醅。玲珑五六树,潋滟两三杯。 恐有狂风起,愁无好客来。独酣还独语,待取月明回。
428 0 0
白居易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344 0 0
周邦彦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 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446 0 0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黄帕盖鞍呈了马, 红罗系项斗回鸡。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352 0 0
王建
驰心栖杳冥,何物比清泠。夜月照巫峡,秋风吹洞庭。 酬难尘鬓皓,坐久壁灯青。竟晚苍山咏,乔枝有鹤听。
387 0 0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遥想东林社,如师谁复能。
443 0 0
张蠙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