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317 0 0
李端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455 0 0
高适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270 0 0
卢照邻
本无踪迹恋柴扃,世乱须教识道情。颠倒梦魂愁里得, 撅奇诗句望中生。花缘艳绝栽难好,山为看多咏不成。 闻道汉军新破虏,使来仍说近离京。
369 0 0
韦庄
丁与水同宫,王将耳口同。尹来居口上,山岫获重重。
318 0 0
佚名
瓯闽在郊外,师院号东禅。物得居来正,人经论后贤。 瓟槽柳塞马,盖地月支綖。鹳鹊尚巢顶,谁堪举世传。
352 0 0
中华文学
那船平空在海中心抛锚, 也不顾我心头野火似的烧! 那白须的海老倒像有同情, 他声声问的是为甚不进行? 我伸手向黑暗的空间抱, 谁说这飘渺不是她的腰? 我又飞吻给银河边的星, 那是我爱最灵动的明睛。 但这来白须的海老又生恼 (他忌妒少年情,别看他年老!) 他说你情急我偏给你不行, 你怎生跳度这碧波的无垠? 果然那老顽皮有他的蹊跷, 这心头火差一点变海水里泡! 但此时我忙着亲我爱的香唇, 谁耐烦再和白须的海老儿争? (原载1926年3月27日《晨报副刊》第1372号)
785 0 0
徐志摩
骨峭情高彼岸人,一杯长泛海为津。 僧仪又入清流品,却恐前生是许询。 瘦颈隆肩碧眼生,翰林亲赞虎头能。 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
412 0 0
张祜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沉。
419 0 0
常建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427 0 0
杜荀鹤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寒鬓斜钗玉燕光, 高楼唱月敲悬珰。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金鹅屏风蜀山梦, 鸾裾凤带行烟重。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玉喉窱窱排空光, 牵云曳雪留陆郎。
353 0 0
李贺
幽居山不别,落叶与阶平。尽日吟诗坐,无端个病成。 径苔因旱赤,池水入冬清。惟有东峰叟,相寻月下行。
贯休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298 0 0
戴叔伦
妾颜与日空,君心与日新。三年得一书,犹在湘之滨。 料君相轻意,知妾无至亲。况当受明礼,不令再嫁人。 愿君从此日,化质为妾身。
452 0 0
曹邺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303 0 0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340 0 0
韩愈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偶从池上醉,便向舟中眠。 与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
356 0 0
岑参
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 更闻县去青山近,称与诗人作主人。
413 0 0
朱庆馀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338 0 0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342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