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四十身,娇痴三岁女。非男犹胜无,慰情时一抚。 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451 0 0
白居易
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 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
369 0 0
张乔
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远巷蹋歌深夜月, 隔墙吹管数枝花。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359 0 0
中华文学
相寻喜可知,放锡便论诗。酷爱山兼水,唯应我与师。 风雷吟不觉,猿鹤老为期。近辈推栖白,其如趣向卑。
469 0 0
郑谷
编辑先生: 《阿Q正传图》的木刻者,名铁耕〔2〕,今天看见《戏》周刊上误印作“钱耕”,下次希给他改正为感。专此布达,即请撰安 鲁迅上。 EE 〔1〕本篇最初刊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海《中华日报》的《戏》周刊第十九期,原无标题。 《戏》周刊,上海《中华日报》副刊之一,袁梅(袁牧之)主编。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九日创刊。自创刊号起,连载袁梅改编的《阿Q正传》剧本,并从第十六期起陆续刊登鲁迅寄去的十张陈铁耕木刻《阿Q正传图》。 〔2〕铁耕即陈铁耕(1906—1970),原名陈耀唐,广东兴宁人,木刻家。
326 0 0
鲁迅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333 0 0
岑参
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 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
365 0 0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酙.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389 0 0
柳宗元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436 0 0
【黄钟·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1] 重上越王台。[2] 鹧鸪啼处, 东风草绿, 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 青山故国, 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 依依素影,[3] 何处飞来?
419 0 0
倪瓒
落落树阴紫,澄澄水华碧。复有翻飞禽,裴回疑曳舄。
441 0 0
卢照邻
华晔晔,固灵根。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合所思。神嘉虞,申贰觞,福滂洋,迈延长。沛施佑,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莽若云,增阳波。遍胪欢,腾天歌。
385 0 0
刘彻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30 0 0
苏轼
【瓠子歌二首】 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1] 浩浩洋洋兮闾殚为河。[2]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3] 吾山平分巨野溢,[4] 鱼沸郁兮柏冬日。[5] 正道弛兮离常流,[6] 蚊龙骋兮方远游。[7] 归旧川兮神哉沛,[8] 不封禅兮安知外?[9]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10]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满,[11] 久不反兮水维缓。[12] 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13] 北渡迂兮浚流难。[14] 搴长筊兮沉美玉,[15] 河伯许兮薪不属。[16] 薪不属兮卫人罪,[17]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18] 颓林竹兮楗石菑,[19] 宣房塞兮万福来![20]
485 0 0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316 0 0
高适
平原门下十馀人,独受恩多未杀身。每叹陆家兄弟少, 更怜杨氏子孙贫。柴门已断施行马,鲁酒那能醉近臣。 赖有军中遗令在,犹将谈笑对风尘。
371 0 0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李煜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1]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2]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3]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4]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5]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6]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7]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8]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9]
491 0 0
两汉乐府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2〕从敦煌千佛洞〔3〕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末,而宋初施以采色,其先于日耳曼最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宋人刻本,则由今所见医书佛典,时有图形;或以辨物,或以起信,图史之体具矣。降至明代,为用愈宏,小说传奇,每作出相〔4〕,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亦有画谱,累次套印,文彩绚烂,夺人目睛,是为木刻之盛世。清尚朴学〔5〕,兼斥纷华,而此道于是凌替。光绪初,吴友如〔6〕据点石斋,为小说作绣像,以西法印行,全像之书,颇复腾踊,然绣梓遂愈少,仅在新年花纸与日用信笺中,保其残喘而已。及近年,则印绘花纸,且并为西法与俗工所夺,老鼠嫁女与静女拈花之图,皆渺不复见;信笺亦渐失旧型,复无新意,惟日趋于鄙倍〔7〕。北京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顾迫于时会,苓落将始,吾修好事,亦多杞忧。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于中可见清光绪时纸铺,尚止取明季画谱,或前人小品之相宜者,镂以制笺,聊图悦目;间亦有画工所作,而乏韵致,固无足观。宣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8〕然未详。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9〕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10〕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辛未以后,始见数人,分画一题,聚以成帙,格新神涣,异乎嘉祥。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后有作者,必将别辟途径,力求新生;其临睨夫旧乡〔11〕,当远俟于暇日也。则此虽短书〔12〕,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千九百三十三年十月三十日鲁迅记。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印行的《北平笺谱》。《北平笺谱》,诗笺图谱选集,木版彩色水印,鲁迅、西谛(郑振铎)合编,自费印行,共六册。内收人物、山水、花鸟笺三三二幅。〔2〕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法国汉学家。一九○六年至一九○八年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盗窃大量珍贵文物,运往巴黎。著有《敦煌千佛洞》等。 〔3〕敦煌千佛洞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始建于苻秦建元二年(366),隋唐宋元均有修建。内存有大量壁画、造像、经卷、变文等珍贵文物。 〔4〕出相与下文的绣像、全像均指旧时小说、戏曲中的插图。参看《且介亭杂文g连环图画琐谈》玻怠场∑友А∮锍觥逗菏間儒林传》:“(倪)宽有俊材,初见武*郏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后来称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为朴学,也称汉学。到了清代,朴学有很大发展,从经学训诂扩大到古籍史料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学术上形成了崇尚考据,排斥空论,重质朴,轻文藻的学风。〔6〕吴友如(?—约1893)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画家。光绪十年(1884)起在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自创《飞影阁画报》,又为木版年画绘制画稿,影响较大。 〔7〕鄙倍同鄙背,粗陋背理。《论语g泰伯》:“出辞气,斯员杀兑印!* 〔8〕林琴南参看本卷第193页注〔4〕。他能诗画,宣统年间,曾取宋代吴文英《梦窗词》意,制为山水笺,刻版印行。〔9〕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书画家、篆刻家。 〔10〕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吴待秋(1878—1949),名隘,字待秋,浙江崇德人,画家。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画家。王梦白(1887—1934),名云,字梦白,江西丰城人,画家。〔11〕临睨夫旧乡语出《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12〕短书指笺牍。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短书出晋宋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吊丧问疾不得行尺牍,启事论兵皆短而藏之。” #p#副标题#e#
366 0 0
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32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