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霜侵绿。发少仍新沐。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 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
297 0 0
苏轼
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 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
306 0 0
皇甫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309 0 0
佚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3〕十二月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诗是书赠郁达夫的;诗中“木落”作“浩荡”,“猩红”作“心红”,“吟不得”作“吟亦险”。〔2〕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泽畔湖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离骚,屈原被放逐后所作的长诗。 上海注册公司
280 0 0
鲁迅
译者曰:此嚣俄〔2〕《随见录》之一,记一贱女子芳梯事者也。氏之《水夫传》〔3〕叙曰:“宗教、社会、天物者,人之三敌也。而三要亦存是:人必求依归,故有寺院;必求成立,故有都邑;必求生活,故耕地、航海。三要如此,而为害尤酷。 凡人生之艰苦而难悟其理者,无一非生于斯者也。故人常苦于执迷,常苦于弊习,常苦于风火水土。于是,宗教教义有足以杀人者,社会法律有足以压抑人者,天物有不能以人力奈何者。作者尝于《诺铁耳谭》〔4〕发其一,于《哀史》〔5〕表其二,今于此示其三云〔6〕。”芳梯者,《哀史》中之一人,生而为无心薄命之贱女子,复不幸举一女,阅尽为母之哀,而转辗苦痛于社会之陷穻者其人也。“依定律请若尝试此六月间”〔7〕,噫嘻定律,胡独加此贱女子之身!频那夜迦〔8〕,衣文明之衣,跳踉大跃于璀璨庄严之世界;而彼贱女子者,乃仅求为一贱女子而不可得,谁实为之,而令若是!老氏有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9〕彼非恶圣人也,恶伪圣之足以致盗也。嗟社会之陷穻兮,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而生斯世也,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10〕而《哀史》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在何日欤? ※ ※ ※ 〔1〕本篇连同《哀尘》的译文,最初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日(一九○三年六月十五日)《浙江潮》月刊第五期,署名庚辰。 〔2〕嚣俄(V.Hugo,1802—1885)又译雩俄,通译雨果。法国作家。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及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等。《哀尘》原是《随见录》中的一篇,题为《芳梯的来历》;后来作者将这一事件写入《悲惨世界》第五卷。 〔3〕《水夫传》即《海上劳工》。 〔4〕〔〕铁耳谭》即《巴黎圣母院》(简称《NotreDame》)的音译。 〔5〕《哀史》即《可怜的人》,今译《悲惨世界》。 〔6〕雨果的这三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作于一八三一年,《悲惨世界》作于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九年之间,《海上劳工》作于一八六六年。 〔7〕这是《哀尘》中巡查对“贱女子”说的话,意思是:“依法应处以六个月之禁锢”。 〔8〕频那夜迦又译毗那夜迦,即印度教神话中之欢喜天。欢喜天有男女二天,男天系大自在天的长子,为暴害世界之神。这里借以指那个“恶少年”。 〔9〕“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语见《庄子·胠箧》。这里说老氏(老子),或为误记。 〔10〕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p#副标题#e#
300 0 0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343 0 0
韩愈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岑参
近郭看殊境,独游常鲜欢。逢君驻缁锡,观貌称林峦。 湖满景方霁,野香春未阑。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 风止松犹韵,花繁露未干。桥形出树曲,岩影落池寒。 别路千嶂里,诗情暮云端。他年买山处,似此得隳官。
366 0 0
刘禹锡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311 0 0
戴叔伦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310 0 0
廖世美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367 0 0
中华文学
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闭阁寂寥常对此,江湖心在数枝中。
新果真琼液,来应宴紫兰。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远火微微辨,残星隐隐看。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 忍用烹騂骆,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
435 0 0
权德舆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362 0 0
张子容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329 0 0
高适
《淞隐续录》残本 自序云十二卷,然四卷以后即不著卷数,盖终亦未全也。光绪癸巳排印本《淞滨琐话》亦十二卷,亦丁亥中元〔2〕后三日序,与此序仅数语不同,内容大致如一;惟十七则为此本所无,实一书尔。 九月三日上海寓楼记。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题于《淞隐续录》重装本首册扉页,无标题、标点。末钤“旅隼”印。 《淞隐续录》,笔记小说,清代王韬著。原附《点石斋画报》印行,前四卷,每卷十则故事,另有十一则不分卷,张志瀛绘图。鲁迅购藏的画报本重装为二册。汇印本改题《淞滨琐话》,十二卷,共收故事六十八则,于光绪癸巳(1893)秋九月由淞隐庐出版。〔2〕丁亥即一八八七年。中元,夏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
286 0 0
百花园内闻芳香 灿烂春光,云媚骄阳,微风拂柳,花开心荡。踵武花陌,喜闻清香,不见蝶舞,唯见莺翔。 结伴同游,寻春山上,气爽风清,草被山冈,凌峰绝顶,极目苍穹,云海茫茫。远山隐幽,飞鸟潜藏。俯观山底,如海青莽,纸鸢御风,海中徜徉。景美如画,情溢于山,偌得辞赋,歌以咏唱。琪花瑶草,玉树琼枝,岂天宫独秀? 人间同样!众心愉悦,漫野寻芳,轻步纵影,踪遍山冈。 狮虎山上访兽王 假石山下,闲庭信步,气宇如是轩昂。乍闻虎啸,声震八荒,虽知猛虎在圈,初闻亦慌。但见双狮,闻如未闻,相依而卧,何其安详。如此傲气,直教人思,狮虎双雄,若为之斗,孰弱孰强?虽未可知,亦当两败俱伤。 转思当今时事,若非中华,国富民强,威慑于世,怎敌九州恶狼?且知太平盛世,人心所向,便恨台独,更怨分藏,如此猥亵,力不自量。慨叹一代英雄,埋骨河山,若得重生,必当既往,一腔热血,竭尽忠肠,驱除鞑虏,复我台藏,肯教小人猖狂? 意未尽,夕阳依依渐逝,暮霭迷影暗山冈 喧已歇,人影恋恋难归,他日得闲当回访
429 0 0
夏清男
抛舍东山岁月遥,几施经略挫雄豪。 若非名德喧寰宇,争得蒲葵价数高。
344 0 0
水满池塘,莺啼杨柳,燕忙知为泥融。桃花流水,竹外小桥通。又是一春憔悴,摘残英、绕遍芳丛。长安远,平芜尽处,叠叠但云峰。西湖,行乐处,牙樯漾鹢,锦帐翻红。想年时桃李,应已成空。欲写相思寄与,云天阔、难觅征鸿。空凝想,时时残梦,依约上阳钟。
282 0 0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316 0 0
辛弃疾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