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樽闻夜笛,寥亮入寒城。月落车马散,凄恻主人情。
281 0 0
中华文学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虽云竹重先藏路, 却讶巢倾不损枝。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356 0 0
方干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 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 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320 0 0
皇甫冉
华表又千年,谁记驾云孤鹤。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 纷纷车马满人间,尘土污芒_。且访葛仙丹井,看岩花开落。
313 0 0
陆游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345 0 0
毛泽东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 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286 0 0
可人千古风骚,如意珊瑚,苍水鲸鳌。纸上功名,曲中情思,话里渔樵。叹雾阁云窗梦窈,想风魂月魄谁招?裹骊珠泪冷鲛绡,续冰弦指冰鸾胶。传芳名玉兔挥毫,谱遗音彩凤衔箫。
293 0 0
政槐云浓翠,榴火殷红,暑风凉细。紫府神仙,向人间游戏。瑞节珠幢,琼缨宝佩,炯冰壶标致。经济规模,登庸衣钵,家传如此。 礼乐醇儒,诗书元帅,尽洗凡踪,平吞余子。敬简堂深,且从容一醉。庆祉绵绵,功名衮衮,比衡山湘水。更把阳和,从头付与,满门桃李。
黄机
为爱脸边著晕,更怜肌里生香。此花端合占年芳。两朵那堪一样。 自叹思归陶令,忽逢好事彭郎。朋来异卉与名章。击节何妨叹赏。
326 0 0
郭应祥
昨醉君家酒。从今十万八千场,未收老友。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但赢得、一年年瘦。迤逦聚星楼上雪,待天风、浩荡重携手。酌君酒,献君寿。 年前春入燕台柳。看联翩、四辈金鞭,长楸承受。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端自有、玉堂金斗。我喜明年申又酉,但乞浆、所得皆醇酎。拚醉里,送行昼。
317 0 0
刘辰翁
【望庐山瀑布】[1] 日照香炉生紫烟,[2] 遥看瀑布挂前川。[3] 飞流直下三千尺,[4] 疑是银河落九天。[5]
353 0 0
李白
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只欠香沾袖。淡伫轻盈,谁付与、弄粉调朱纤手。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松篁佳韵,倩君添做三友。
329 0 0
辛弃疾
晓趁西湖约。到湖头、烟消日出,波生雨脚。日挈白鱼携碧酒,要与诗人共酌。把楼上、珠帘卷却。坐对荷花三万朵,念西邻、未嫁肌如削。待折与,不堪著。 别来又见秋萧索。恨无由、将余风月,伴君云鹤。想见登山临水处,醉把茱萸_礴。唱白雪、阳春新作。一自东篱人去后,算人间、黄菊空零落。叹作者,多命薄。
311 0 0
汪莘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357 0 0
卢思道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420 0 0
张仲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09 0 0
孟浩然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
306 0 0
我在这三年中,居然陆续得到这许多苏联艺术家的木刻,真是连自己也没有豫先想到的。一九三一年顷,正想校印《铁流》,偶然在《版画》(Graphika)这一种杂志上,看见载着毕斯凯来夫刻有这书中故事的图画,便写信托靖华兄去搜寻。费了许多周折,会着毕斯凯来夫,终于将木刻寄来了,因为怕途中会有失落,还分寄了同样的两份。靖华兄的来信说,这木刻版画的定价颇不小,然而无须付,苏联的木刻家多说印画莫妙于中国纸,只要寄些给他就好。我看那印着《铁流》图的纸,果然是中国纸,然而是一种上海的所谓“抄更纸”,乃是集纸质较好的碎纸,第二次做成的纸张,在中国,除了做帐簿和开发票,帐单之外,几乎再没有更高的用处。我于是买了许多中国的各种宣纸和日本的“西之内”和“鸟之子”,分寄给靖华,托他转致,倘有余剩,便另送别的木刻家。这一举竟得了意外的收获,两卷木刻又寄来了,毕斯凯来夫十三幅,克拉甫兼珂〔2〕一幅,法复尔斯基六幅,保夫理诺夫一幅,冈察罗夫〔3〕十六幅;还有一卷被邮局所遗失,无从访查,不知道其中是那几个作家的作品。这五个,那时是都住在墨斯科的。 可惜我太性急,一面在搜画,一面就印书,待到《铁流》图寄到时,书却早已出版了,我只好打算另印单张,介绍给中国,以答作者的厚意。到年底,这才付给印刷所,制了版,收回原图,嘱他开印。不料战事〔4〕就开始了,我在楼上远远地眼看着这印刷所和我的锌版都烧成了灰烬。后来我自己是逃出战线了,书籍和木刻画却都留在交叉火线下,但我也仅有极少的闲情来想到他们。又一意外的事是待到重回旧寓,检点图书时,竟丝毫也未遭损失;不过我也心神未定,一时不再想到复制了。 去年秋间,我才又记得了《铁流》图,请文学社制版附在《文学》〔5〕第一期中,这图总算到底和中国的读者见了面。同时,我又寄了一包宣纸去,三个月之后,换来的是法复尔斯基五幅,毕珂夫〔6〕十一幅,莫察罗夫二幅,希仁斯基和波查日斯基各五幅,亚历克舍夫四十一幅,密德罗辛三幅,数目比上一次更多了。莫察罗夫以下的五个,都是住在列宁格勒的木刻家。 但这些作品在我的手头,又仿佛是一副重担。我常常想:这一种原版的木刻画,至有一百余幅之多,在中国恐怕只有我一个了,而但秘之箧中,岂不辜负了作者的好意?况且一部分已经散亡,一部分几遭兵火,而现在的人生,又无定到不及薤上露,万一相偕湮灭,在我,是觉得比失了生命还可惜的。流光真快,徘徊间已过新年,我便决计选出六十幅来,复制成书,以传给青年艺术学徒和版画的爱好者。其中的法复尔斯基和冈察罗夫的作品,多是大幅,但为资力所限,在这里只好缩小了。 我毫不知道俄国版画的历史;幸而得到陈节〔7〕先生摘译的文章,这才明白一点十五年来的梗概,现在就印在卷首,算作序言;并且作者的次序,也照序中的叙述来排列的。文中说起的名家,有几个我这里并没有他们的作品,因为这回翻印,以原版为限,所以也不再由别书采取,加以补充。读者倘欲求详,则契诃宁〔8〕印有俄文画集,列培台华〔9〕且有英文解释的画集的—— Ostraoomova-LjebedevabyA.BenoisandS.Ernst. StatePress,Moscow-Leningrad.〔10〕密德罗辛也有一本英文解释的画集——D.I.MitrohinbyM.KouzminandV.Voinoff.StateEditorship,Moscow-Petrograd.〔11〕不过出版太早,现在也许已经绝版了,我曾从日本的“Nauka社”〔12〕买来,只有四圆的定价,但其中木刻却不多。 因为我极愿意知道作者的经历,由靖华兄致意,住在列宁格勒的五个都写来了。我们常看见文学家的自传,而艺术家,并且专为我们而写的自传是极少的,所以我全都抄录在这里,借此保存一点史料。以下是密德罗辛的自传——“密德罗辛(DmitriIsidorovichMitrokhin)一八八三年生于耶普斯克(在北高加索)城。在其地毕业于实业学校。后求学于莫斯科之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和斯特洛干工艺学校。未毕业。曾在巴黎工作一年。从一九○三年起开始展览。对于书籍之装饰及插画工作始于一九○四年。现在主要的是给‘大学院’和‘国家文艺出版所’工作。 七,三○,一九三三。密德罗辛。” 在墨斯科的木刻家,还未能得到他们的自传,本来也可以逐渐调查,但我不想等候了。法复尔斯基自成一派,已有重名,所以在《苏联小百科全书》中,就有他的略传。这是靖华译给我的—— “法复尔斯基(VladimirAndreevichFavorsky) 生于一八八六年,苏联现代木刻家和绘画家,创木刻派在形式与结构上显出高尚的匠手,有精细的技术。法复尔斯基的木刻太带形式派色彩,含着神秘主义的特点,表现革命初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绪。最好的作品是:对于梅里美,普式庚,#p#副标题#e#
鲁迅
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栊。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 匀面泪,脸珠融。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 小楼中,春思无穷。倚阑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起东风。 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海棠零落,莺语残红。
310 0 0
欧阳炯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刘长卿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