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学渔翁钓艇新,濯缨犹惜九衢尘。花前更谢依刘客, 雪后空怀访戴人。僧舍覆棋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 一山桃杏同时发,谁似东风不厌贫。
424 0 0
许浑
五岳三光,钟秀气、笃生人杰。天付与、心肠锦绣,精神冰雪。姓字早登龙虎榜,文书夜直丝纶阁。谢君王、特地掇鸾坡,来闽粤。 几千顷,恩波阔。十万户,欢声浃。看致君尧舜,归班夔契。谈笑扫清沙漠净,弥缝补就苍天缺。愿年年、长醉腊前春,梅梢月。
308 0 0
中华文学
旧国仍连五将营,儒衣何处谒公卿。波翻远水蒹葭动, 路入寒村机杼鸣。嵇康书论多归兴,谢氏家风有学名。 为问西来雨中客,空山几处是前程。
380 0 0
卢纶
丽景早春时。正花漏初迟。东君出震,太和应物,恍惚中立丹基。天风卦成随象,记合成□□□□□□□必相契。三千六百火候,密运精微。蒸入肌肤,嫩红潮颊,自然旧容生辉。情志。鄙凡尘,瑶圃满眼,都看桃李。晴云万叠开异色。灵光湛湛增秀逸。与道合。真境丹房,随时沐浴,亦向朝夕。
338 0 0
曹勋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350 0 0
王昌龄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鱼策。
352 0 0
顾况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428 0 0
李群玉
怕寒放懒日高卧,临老谁言牵率身。夹幕绕房深似洞, 重裀衬枕暖于春,小青衣动桃根起,嫩绿醅浮竹叶新。 未裹头前倾一醆,何如冲雪趁朝人。主
363 0 0
白居易
流芳只怕春无几。拚夜饮、更才二。不用追他欢乐事。绮窗朱户,燕惧莺馆,多少人憔悴。 踏歌梦想江南市。管春尽、扁舟放行李。寒食休倾游子泪。归去来兮,不如归去,铁定知今是。
351 0 0
吴潜
叔夜傲天壤,不将琴酒疏。制为酒中物,恐是琴之馀。 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颓然掷林下,身世俱何如。
374 0 0
陆龟蒙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327 0 0
李白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414 0 0
张祜
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 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
505 0 0
齐己
去年登第客,今日及春归。莺影离秦马,莲香入楚衣。 里闾争庆贺,亲戚共光辉。唯我门前浦,苔应满钓矶。
411 0 0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1]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2]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3]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4]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5]
461 0 0
诗经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399 0 0
花正芳,楼似绮,寂寞上阳宫里。钢笼金锁睡鸳鸯,帘冷露华珠翠。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397 0 0
张泌
江中春雨波浪肥,石上野花枝叶瘦。枝低波高如有情, 浪去枝留如力斗。绿刺红房战褭时,吴娃越艳醺酣后。 且将浊酒伴清吟,酒逸吟狂轻宇宙。
386 0 0
韩偓
梅花韵似才人面。为伊写在春风扇。人面似花妍。花应不解言。 在手微风动。勾引相思梦。莫用插酴醿。酴醿羞见伊。
340 0 0
周纯
《新女性》〔2〕八月号登有“狂飙社〔3〕广告”,说:“狂飙运动的开始远在二年之前……去年春天本社同人与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及少数最进步的青年文学家合办《莽原》……兹为大规模地进行我们的工作起见于北京出版之《乌合》《未名》《莽原》《弦上》〔4〕四种出版物外特在上海筹办《狂飙丛书》及一篇幅较大之刊物”云云。我在北京编辑《莽原》,《乌合丛书》,《未名丛刊》三种出版物,所用稿件,皆系以个人名义送来; 对于狂飙运动,向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运动,运动甚么。 今忽混称“合办”,实出意外;不敢掠美,特此声明。又,前因有人不明真相,或则假借虚名,加我纸冠,已非一次,业经先有陈源在《现代评论》上,近有长虹在《狂飙》上,迭加嘲骂,而狂飙社一面又锡以第三顶“纸糊的假冠”〔5〕,真是头少帽多,欺人害己,虽“世故的老人”〔6〕,亦身心之交病矣。 只得又来特此声明:我也不是“思想界先驱者”即英文Forearunner之译名。此等名号,乃是他人暗中所加,别有作用,本人事前并不知情,事后亦未尝高兴。倘见者因此受愚,概与本人无涉。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十三期,又同时发表于《语丝》、《北新》、《新女性》等期刊。 〔2〕《新女性》月刊,妇女问题研究会编辑,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创刊,上海开明书店发行。 〔3〕狂飙社高长虹、向培良等所组织的一个文学团体。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曾在北京《国风日报》上出过《狂飙》周刊,至十七期停止;一九二六年十月,又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并编印《狂飙丛书》。 〔4〕《乌合》《未名》即《乌合丛书》和《未名丛刊》,是鲁迅在北京编辑的两套丛书;《乌合》专收创作,《未名》专收译本。《弦上》,是狂飙社在北京编印的一种周刊。 〔5〕第三顶“纸糊的假冠”指狂飙社广告所加于鲁迅的“思想界先驱者”的称号。这里说“第三顶”,是因为在这以前已有人称鲁迅为“思想界的权威者”和“青年叛徒的领袖”。 〔6〕“世故的老人”高长虹在《狂飙》第五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发表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内曾毁谤鲁迅为“世故老人”;对于鲁迅在女师大事件中反对章士钊的斗争,又加以嘲骂说,在“实际的反抗者(按指女师大学生)从哭声中被迫出校后…… 鲁迅遂戴其纸糊的权威者的假冠入于心身交病之状况矣!” #p#副标题#e#
408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