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谷,济育兆人。 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戊为吉日,迎享兹辰。
312 0 0
佚名
汉皋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久客自怜归路近, 算程不怕酒觞空。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 一片归心随去棹,愿言指日拜文翁。
349 0 0
中华文学
曾谒仙宫最上仙,西风许醉桂花前。争欢酒蚁浮金爵, 从听歌尘扑翠蝉。秋霁卷帘凝锦席,夜阑吹笛称江天。 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沈欲半年。
366 0 0
罗邺
泥书捧处圣恩新,许觐庭闱养二亲。 蝼蚁至微宁足数,未知何处答穹旻.
373 0 0
惟昔参多士,无双仰异才。鹰鹯同效逐,鹓鹭忝游陪。 入仕光三命,迁荣历二台。隔墙钦素躅,对问限清埃。 紫署春光早,兰闱曙色催。谁言夕鸟至,空想邓林隈。
380 0 0
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 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
394 0 0
白居易
游光 春梦是颠颠倒倒的。“夏夜梦”呢?看沙士比亚〔2〕的剧本,也还是颠颠倒倒。中国的秋梦,照例却应该“肃杀”,民国以前的死囚,就都是“秋后处决”的,这是顺天时。天教人这么着,人就不能不这么着。所谓“文人”当然也不至于例外,吃得饱饱的睡在床上,食物不能消化完,就做梦;而现在又是秋天,天就教他的梦威严起来了。 二卷三十一期(八月十二日出版)的《涛声》上,有一封自名为“林丁”先生的给编者的信,其中有一段说—— “……之争,孰是孰非,殊非外人所能详道。然而彼此摧残,则在傍观人看来,却不能不承是整个文坛的不幸。……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 前两天,还有某小报上的不署名的社谈,它对于早些日子余赵的剪窃问题之争〔3〕,也非常气愤—— “……假使我一朝大权在握,我一定把这般东西捉了来,判他们罚作苦工,读书十年;中国文坛,或尚有干净之一日。” 张献忠自己要没落了,他的行动就不问“孰是孰非”,只是杀。清朝的官员,对于原被两造〔4〕,不问青红皂白,各打屁股一百或五十的事,确也偶尔会有的,这是因为满洲还想要奴才,供搜刮,就是“林丁”先生的旧梦。某小报上的无名子先生可还要比较的文明,至少,它是已经知道了上海工部局“判罚”下等华人的方法的了。 但第一个问题是在怎样才能够“一朝大权在握”?文弱书生死样活气,怎么做得到权臣?先前,还可以希望招驸马,一下子就飞黄腾达,现在皇帝没有了,即使满脸涂着雪花膏,也永远遇不到公主的青睐;至多,只可以希图做一个富家的姑爷而已。而捐官的办法,又早经取消,对于“大权”,还是只能像狐狸的遇着高处的葡萄一样,仰着白鼻子看看。文坛的完整和干净,恐怕实在也到底很渺茫。 五四时候,曾经在出版界上发现了“文丐”,接着又发现了“文氓”,但这种威风凛凛的人物,却是我今年秋天在上海新发见的,无以名之,姑且称为“文官”罢。看文学史,文坛是常会有完整而干净的时候的,但谁曾见过这文坛的澄清,会和这类的“文官”们有丝毫关系的呢。 不过,梦是总可以做的,好在没有什么关系,而写出来也有趣。请安息罢,候补的少大人们! 九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一日《申报·自由谈》。〔2〕沙士比亚(W.Shakespeare,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出版于一六○○年。〔3〕余赵的剪窃问题之争余赵指余慕陶和赵景深。一九三三年余慕陶在乐华书局出版《世界文学史》上中两册,内容大都从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及他人所著中外文学史、革命史中剪窃而来,经赵景深等人在《自由谈》上指出以后,余慕陶一再作文强辩,说他的书是“整理”而非剪窃。 〔4〕原被两造原告与被告两方。 #p#副标题#e#
317 0 0
鲁迅
白波四面照楼台,日夜潮声绕寺回。 千叶红莲高会处,几曾龙女献珠来。
441 0 0
李群玉
懒移金翠傍檐楹,斜倚芳丛旧态生。唯奈瘴烟笼饮啄, 可堪春雨滞飞鸣。鸳鸯水畔回头羡,豆蔻图前举眼惊。 争得鹧鸪来伴著,不妨还校有心情。
400 0 0
陆龟蒙
昔为瑶池侣,飞舞集蓬莱。今作江汉别,风雪一徘徊。 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
393 0 0
刘禹锡
生 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好的诗都是用真诚和生命写就的。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是悲剧性的,或苦难的人生经历或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美不仅是作家艰苦劳动的结果,也是以作者在生活中的坎坷、甚至牺牲为代价的。《生活》可以说是这样的作品。 《生活》是一曲“行路难”。“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诗人在全诗一开始便以蓄愤已久的态度点题“生活”。作者避免了形象化的直观性的话语,直接采用感情色彩非常明显而强烈的形容词对“生活”的特征进行揭示,足见诗人对“生活”的不满甚至仇恨。社会本来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现在却被剥夺了各种美好的方面,简化成也就是丑化为“一条甬道”。不仅狭窄,而且阴沉、黑暗,一点光明和希望都没有,更甚者是它还象“毒蛇似的蜿蜒”曲折、险恶、恐惧。然而更可悲的是人无法逃避这种“生活”。生活总是个人的具体经历,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过“生活”;现在“生活”成了“一条甬道”,人便无可选择地被扶持在这条绝望线中经受痛苦绝望的煎熬:“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前方”是什么呢?诗人写道:“手扪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几句诗仍然扣着“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这一总的意象,但是却把“甬道”中的感受具体化了。在这条甬道中没有温情、正直、关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扶壁而行,感受到的是冷壁和冷壁上的粘潮;这里没有空气,没有出路,没有自主的权利,象在妖魔的脏腑内令人窒息,并有时刻被妖魔消化掉的危险;这里没有光明,一切丑恶在这里滋生、繁衍,美好和生命与黑暗无缘,而丑恶总是与黑暗结伴而行。对人的摧残,身体上的重荷与艰难还是其次的,气氛的恐怖以及信仰的毁灭、前途的绝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人的精神;最后两句诗正揭示了这种痛苦的人生经验:“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 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得以实现与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抒情视角有直接关系。在本诗中,诗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后以这一意象为出发点,把各种丰富的人生经验浓缩为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陷入”——“挣扎”:——“消灭”揭示着主体不断的努力;而“毒蛇”、“冷壁”、“妖魔”、“天光”等等意象则是具体揭示“甬道”的特征,这些意象独立看并无更深的意义,但在“生活”如“甬道”这一大背景下组合起来,强化了“生活”的否定性性质。诗虽小,却如七宝楼台,层层叠叠,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世界。 我们应该突破语义层,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和痛苦的诗人心心相印。面对生活的种种丑恶与黑暗,诗人拒绝了同流合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其中挣扎;挣扎就是抗争,挣扎需要力量和勇气,而面对强大的不讲完善与美的对手的挣扎命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这种挣扎除了需要与对手抗争的力量和勇气之外,还必须面对来自自己精神世界的对前途的绝望的挑战;这正如深夜在长河中行船,要想战胜各种激流险滩,首要的是航行者心中要有一片光明和期待。这首诗正是诗人直面惨淡的人生时对经验世界与人生的反省,是对生活真谛的追问。然而诗人自我追问的结论却是不仅对世界,而且对自己既定追求的绝望,这样产生影响的不是发现了世界的丑恶,而是发现了自己生活的无意义,于是诗人在最后才说:“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最可悲的就是这样的结局:个人主动放弃生活。放弃的痛苦当然从反面却 证着对生活的热烈期待,但这种对生活的最热烈的挚爱却导致对生活的根本否定,生命的逻辑真是不可思议。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最好剖析还是诗人自己的话:“人的最大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你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 (《自剖》)这首诗的好处不在于对社会的批判;作为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在于它昭示了生命的艰难、选择的艰难。 徐志摩是一位飘然来又飘然去的诗人(《再别康桥》),似乎潇洒浪漫,实际上他承受着太多的心灵重荷。在这首诗中,他对生活和人生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事实上他并没有抛弃生活,而命运却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诗人的诗久经风雨却还活着,#p#副标题#e#
352 0 0
徐志摩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荣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孙惟信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448 0 0
吴文英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335 0 0
陈允平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61 0 0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朝垂绶带迎远客, 暮锁印囊飞上吏。长乐花深万井时,同官无事有归期。 回船对酒三生渚,系马焚香五愿祠。日日澄江带山翠, 绿芳都在经过地。行人看射领军堂,游女题诗光宅寺。 风流才调爱君偏,此别相逢定几年。惆怅浮云迷远道, 张侯楼上月娟娟。
357 0 0
韩翃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337 0 0
岑参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无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87 0 0
陆游
吾友适不死,於戏社稷臣。直禄非造利,长怀大庇人。 乃通承明籍,遘此敦牂春。药厉其可畏,皇穹故匪仁。 畴昔与夫子,孰云异天伦。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陈。 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兴斡河岳,贞词毒鬼神。 可悲不可朽,车輤没荒榛。圣主贤为宝,吁兹大国贫。
306 0 0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修梁暗换丹楹小, 疏牖全开彩槛宽。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
420 0 0
许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