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萧郎独宿落花夜, 谢女不归明月春。青鸟罢传相寄字,碧江无复采莲人。 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递蓬莱入梦频。
426 0 0
刘沧
寺溪临使府,风景借仁祠。补衮周官贵,能名汉主慈。 卧云知独处,望月忆同时。忽枉缄中赠,琼瑶满手持。
435 0 0
中华文学
急管度青枝,醉眠芳草。云断巫阳梦能到。乍醒余困,晴影暗移纱帽。旧时闲意思,都忘了。 今岁春迟,去年春早。点点繁红又多少。惜春归去,酒病翻成花恼。数声鸣鸟唤,人惊老。
311 0 0
韩淲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59 0 0
韦应物
楼阴缺。兰干影卧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_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355 0 0
范成大
【玲珑四犯】 一架幽芳, 自过了梅花, 独占清绝。 露叶檀心, 香满万条晴雪。 肌素将洗铅华, 似弄玉、乍离瑶阙。 看翠蛟白凤飞舞, 不管暮烟啼鴂。 酒中风格天然别。 记唐宫、赐樽芳冽。 玉蕤唤得馀春住, 犹醉迷飞蝶。 天气乍雨乍晴, 长是伴、牡丹时节。 夜散琼楼宴, 金铺深掩, 一庭香月。
448 0 0
曹邍
【一丛花】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386 0 0
秦观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422 0 0
李煜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何意,陇水复何情。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大庭。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谁谓谴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尚达死生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
432 0 0
白居易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327 0 0
于鹄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384 0 0
李持正
【咏史】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1] 。 虽无壮士节[2],与世亦殊伦[3] 。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4]?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5] 。
452 0 0
左思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334 0 0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蓱。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345 0 0
杨士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325 0 0
佚名
山立只盈寻,高奇药圃阴。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徒劳水府寻,宛在玉堂阴。兰圃安虽窄,盆池映转深。 山僧来尽爱,诗客见先吟。若是买花者,年年不计心。
428 0 0
王贞白
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
348 0 0
温庭筠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414 0 0
李商隐
就是那刚刚说过的日本人,他们做文章论及中国的国民性的时候,内中往往有一条叫作“善于宣传”。看他的说明,这“宣传”两字却又不像是平常的“Propaganda”②,而是“对外说谎”的意思。 这宗话,影子是有一点的。譬如罢,教育经费用光了,却还要开几个学堂,装装门面;全国的人们十之九不识字,然而总得请几位博士,使他对西洋人去讲中国的精神文明;至今还是随便拷问,随便杀头,一面却总支撑维持着几个洋式的“模范监狱”,给外国人看看。还有,离前敌很远的将军,他偏要大打电报,说要“为国前驱”。连体操班也不愿意上的学生少爷,他偏要穿上军装,说是“灭此朝食”。 不过,这些究竟还有一点影子;究竟还有几个学堂,几个博士,几个模范监狱,几个通电,几套军装。所以说是“说谎”,是不对的。这就是我之所谓“做戏”。 但这普遍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真的做戏,是只有一时;戏子做完戏,也就恢复为平常状态的。杨小楼做《单刀赴会》③,梅兰芳做《黛玉葬花》④,只有在戏台上的时候是关云长,是林黛玉,下台就成了普通人,所以并没有大弊。倘使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不幸因为是“天地大戏场”,可以普遍的做戏者,就很难有下台的时候,例如杨缦华女士用自己的天足,踢破小国比利时女人的“中国女人缠足说”,为面子起见,用权术来解围,这还可以说是很该原谅的。但我以为应该这样就拉倒。现在回到寓里,做成文章,这就是进了后台还不肯放下青龙偃月刀;而且又将那文章送到中国的《申报》上来发表,则简直是提着青龙偃月刀一路唱回自己的家里来了。难道作者真已忘记了中国女人曾经缠脚,至今也还有正在缠脚的么?还是以为中国人都已经自己催眠,觉得全国女人都已穿了高跟皮鞋了呢? 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相像的还多得很,但恐怕不久天也就要亮了。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冬华。 ②“Propaganda”英语:宣传。③杨小楼(1877~1937)安徽石台人,京剧演员。《单刀赴会》,京剧剧目,内容是三国时蜀将关羽(云长)到吴国赴宴的故事。④梅兰芳(1894~1961)江苏泰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黛玉葬花》,梅兰芳根据《红楼梦》中的情节编演的京剧。 #p#副标题#e#
362 0 0
鲁迅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492 0 0
吴潜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