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俱失意,相送出东周。缘切倚门恋,倍添为客愁。 春山和雪静,寒水带冰流。别后期君处,灵源紫阁秋。
432 0 0
赵嘏
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嚬。玉管将吹插钿带, 锦囊斜拂双麒麟。重城漏断孤帆去,唯恐琼签报天曙。 万户沈沈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欲上香车俱脉脉, 清歌响断银屏隔。堤外红尘蜡炬归,楼前澹月连江白。
424 0 0
温庭筠
春来春色佳,秋至秋光好。无计奈春归,又看秋光老。 去年飞雪时,病与梅花道。来岁雪飞时,为把金樽倒。
369 0 0
汪莘
嫣然何啻千金价。意远态闲难入画。更无方便只尊前,说尽牵情多少话。 别来乐事经春罢。枉度佳春抛好夜。如今触绪易销魂,最是不堪风月下。
317 0 0
贺铸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白虎摇瑟凤吹笙, 乘骑云气吸日精。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328 0 0
宋之问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 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 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
405 0 0
白居易
春光已暮,花残叶密,更值无情风雨。斜阳芳树翠烟中,又听得、声声杜宇。 血流无用,离魂空断,只挠凄凉为旅。在家谁道不如归,你何似、随春归去。
303 0 0
中华文学
求古源尽者将求方来之泉,将求新源。嗟我昆弟,新生之作,新泉之涌于渊深,其非远矣。②——尼耙 一 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绝朕③,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④。古民神思,接天然之?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其声度时劫而入人心,不与缄口同绝;且益曼衍,视其种人⑤。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读史者萧条之感,即以怒起,而此文明史记,亦渐临末页矣。凡负令誉于史初,开文化之曙色,而今日转为影国⑥者,无不如斯。使举国人所习闻,最适莫如天竺。天竺古有《韦陀》⑦四种,瑰丽幽?,称世界大文;其《摩诃波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⑧,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Kalidasa)⑨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染抒情之篇;日耳曼诗宗瞿提(W.vonGoethe),至崇为两间之绝唱。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流转异域,如亡人也。次为希伯来⑩,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Jeremiah)⑾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⑿,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复次为伊兰埃及⒀,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绠,灿烂于古,萧瑟于今。若震旦而逸斯列,则人生大戬,无逾于此。何以故?英人加勒尔(Th.Carlyle)⒁曰,得昭明之声,洋洋乎歌心意而生者,为国民之首义。意太利分崩矣,然实一统也,彼生但丁(Dante Alighieri)⒂,彼有意语。大俄罗斯之札尔⒃,有兵刃炮火,政治之上,能辖大区,行大业。然奈何无声?中或有大物,而其为大也喑。(中略)迨兵刃炮火,无不腐蚀,而但丁之声依然。有但丁者统一,而无声兆之俄人,终支离而已。 尼耙(Fr.Nietzsche)不恶野人,谓中有新力,言亦确凿不可移。盖文明之朕,固孕于蛮荒,野人⒄其形,而隐曜即伏于内明如华,蛮野蕾,文明如实,蛮野如华,上征在是,希望亦在是。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发展既央,隳败随起,况久席古宗祖之光荣,尝首出周围之下国,暮气之作,每不自知,自用而愚,污如死海。其煌煌居历史之首,而终匿形于卷末者,殆以此欤?俄之无声,激响在焉。俄如孺子,而非喑人;俄如伏流,而非古井。十九世纪前叶,果有鄂戈理(N.Gogol)⒅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或以拟英之狭斯丕尔(W.Shakespeare),即加勒尔所赞扬崇拜者也。顾瞻人间,新声争起,无不以殊特雄丽之言,自振其精神而绍介其伟美于世界;若渊默而无动者,独前举天竺以下数古国而已。嗟夫,古民之心声手泽,非不庄严,非不崇大,然呼吸不通于今,则取以供览古之人,使摩挲咏叹而外,更何物及其子孙?否亦仅自语其前此光荣,即以形迩来之寂寞,反不如新起之邦,纵文化未昌,而大有望于方来之足致敬也。故所谓古文明国者,悲凉之语耳,嘲讽之辞耳!中落之胄,故家荒矣,则喋喋语人,谓厥祖在时,其为智慧武怒⒆者何似,尝有闳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有闻其言,孰不腾笑?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若不知所以然,漫夸耀以自悦,则长夜之始,即在斯时。今试履中国之大衢,当有见军人蹀躞而过市者,张口作军歌,痛斥印度波阑之奴性⒇;有漫为国歌者亦然。盖中国今日,亦颇思历举前有之耿光,特未能言,则姑曰左邻已奴,右邻且死,择亡国而较量之,冀自显其佳胜。夫二国与震旦究孰劣,今姑弗言;若云颂美之什,国民之声,则天下之咏者虽多,固未见有此作法矣。诗人绝迹,事若甚微,而萧条之感,辄以来袭。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自觉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非然者,口舌一结,众语俱沦,沉默之来,倍于前此。盖魂意方梦,何能有言?即震于外缘,强自扬厉,不惟不大,徒增欷耳。故曰国民精神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 今且置古事不道,别求新声于异邦,而其因即动于怀古。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22)诗派。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但(23),人本以目裴伦(G.Byron)(24)。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为传其言行思惟,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匈加利)文士(25)。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国之特色,发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于一: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虽未生以前,解脱而后,或以其声为不足听;若其生活两间,居天然之掌握,辗转而未得脱者,则使之闻之,固声之最雄桀伟美者矣。然以语平和之民,则言者滋惧。 二
436 0 0
鲁迅
日华风蕙正交光,羯末相携藉草塘。佳酒旋倾醽醁嫩, 短船闲弄木兰香。烟丝鸟拂来萦带,蕊榼人收去约簧。 今日好为联句会,不成刚为欠檀郎。
388 0 0
陆龟蒙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362 0 0
厮收拾厮定当,越拘束着越荒唐。入门来不带酒厮禁持,觑不得娘香胡相。恁娘又不是女娘,绣房中不是茶坊,甘不过这不良。唤梅香,快扶入那销金帐。
316 0 0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 贵门生礼乐,明代秉文章。嘉郡位先进,鸿儒名重扬。 爰从姻娅贬,岂失忠信防。万里行骥足,十年暌凤翔。 回迁翊元圣,入拜伫惟良。别业对南浦,群书满北堂。 意深投辖盛,才重接筵光。陋学叨铅简,弱龄许翰场。 神驰劳旧国,颜展别殊方。际晓杂氛散,残春众物芳。 烟和疏树满,雨续小谿长。旅拙感成慰,通贤顾不忘。 从来琴曲罢,开匣为君张。
397 0 0
王湾
仙界路遥云缥缈,古坛风冷叶萧骚。 后来岂合言淹滞,一尉升腾道最高。
399 0 0
孟宾于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340 0 0
韦应物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393 0 0
陆游
虚劳营殡玉山前,殡后那知已脱蝉。应是元神归洞府, 更与遗魄在黄泉。灵台已得修真诀,尘世空留悟道篇。 堪叹浮生今古事,北邙山下草芊芊。
319 0 0
题诗一代占清机,秉笔三年直紫微。 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
464 0 0
杨巨源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 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413 0 0
薛能
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 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
378 0 0
卢纶
漠漠春阴,疏疏春雨,鹁鸠唤起春眠。小园人静,独自倚秋千。又见飘红堕雪,芳径里、都是花钿。年年事,闲愁闲闷,挂在绿杨边。 寻思,都遍了,功名竹帛,富贵貂蝉。但身为利锁,心被名牵。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无萦绊,炊粳酿秫,长是好花天。
337 0 0
吴潜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