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高梦,生涯指一丘。无人同久住,有鹤对冥修。 草杂芝田出,泉和石髓流。更嫌庭树老,疑是世间秋。
386 0 0
崔涂
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416 0 0
中华文学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258 0 0
韩愈
好像有人说过,去年是“翻译年”〔2〕;其实何尝有什么了不起的翻译,不过又给翻译暂时洗去了恶名却是真的。 可怜得很,还只译了几个短篇小说到中国来,创作家就出现了,说它是媒婆,而创作是处女。〔3〕在男女交际自由的时候,谁还喜欢和媒婆周旋呢,当然没落。后来是译了一点文学理论到中国来,但“批评家”幽默家之流又出现了,说是“硬译”,“死译”,“好像看地图”〔4〕,幽默家还从他自己的脑子里,造出可笑的例子来〔5〕,使读者们“开心”,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 但怎么又来了“翻译年”呢,在并无什么了不起的翻译的时候?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飘,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么? 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是创作家和批评家以外的一种,要说得好听,也可以谓之“第三种”。他像后街的老虔婆一样,并不大声,却在那里唠叨,说是莫非世界上的名著都译完了吗,你们只在译别人已经译过的,有的还译过了七八次。 记得中国先前,有过一种风气,遇见外国——大抵是日本——有一部书出版,想来当为中国人所要看的,便往往有人在报上登出广告来,说“已在开译,请万勿重译为幸”。他看得译书好像订婚,自己首先套上约婚戒指了,别人便莫作非分之想。自然,译本是未必一定出版的,倒是暗中解约的居多;不过别人却也因此不敢译,新妇就在闺中老掉。这种广告,现在是久不看见了,但我们今年的唠叨家,却正继承着这一派的正统。他看得翻译好像结婚,有人译过了,第二个便不该再来碰一下,否则,就仿佛引诱了有夫之妇似的,他要来唠叨,当然罗,是维持风化。但在这唠叨里,他不也活活的画出了自己的猥琐的嘴脸了么? 前几年,翻译的失了一般读者的信用,学者和大师们的曲说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在翻译本身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常有胡乱动笔的译本。不过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譬如赛跑,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有第二人入场,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无论他怎样蹩脚。所以讥笑复译的,虽然表面上好像关心翻译界,其实是在毒害翻译界,比诬赖,开心的更有害,因为他更阴柔。 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已有好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曾有文言译本的,现在当改译白话,不必说了。即使先出的白话译本已很可观,但倘使后来的译者自己觉得可以译得更好,就不妨再来译一遍,无须客气,更不必管那些无聊的唠叨。取旧译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新心得,这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本。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如果已经有,中国的新文艺倒也许不至于现在似的沉滞了。 三月十六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海《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庚。 〔2〕“翻译年”当系一九三五年。《文学》第四卷第一号(一九三五年一月)“文学论坛”栏载有《今年该是什么年》一文,其中说:“过去的一年是‘杂志年’,这好像大家都已承认了。今年该是什么年呢?记得也早已有人预测过——不,祝愿过——该是‘翻译年’。”〔3〕郭沫若在一九二一年二月《民铎》月刊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致该刊编者李石岑的信中说:“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翻译,而不注重产生。”认为“处子应当尊重,媒婆应当稍加遏抑。” 〔4〕指梁实秋。他在《新月》第二卷第六、七号合刊(一九二九年九月)发表的《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中,指摘鲁迅的翻译是“硬译”、“死译”,并说:“读这样的书,就如同看地图一般,要伸着手指来寻找句法的线索位置。”参看《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5〕指刘半农。他在《中国文法通论》的《四版附言》中,故意将《论语·学而》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按欧化句法排列成几种句式,加以嘲笑。参看《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p#副标题#e#
377 0 0
鲁迅
【花犯】 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 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 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 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 相逢似有恨, 依依愁悴。 吟望久, 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 人正在、 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 一枝潇洒, 黄昏斜照水。
426 0 0
周邦彦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338 0 0
卢照邻
黄河一清三千年,行潦灭没昆仑源。 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 何如曹溪一滴水,太阿削平如砺砥。 三江五湖不敢流,沧海无风清见底。 沅湘有脉通神州,乾坤无根元气浮。 青天在下水在上,铸出一片玻璃秋。 道人对此心自定,冷射瞳光双月影。 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
348 0 0
唐珙
呜咽南楼吹落梅。闻鸦树惊栖。梦中相见不多时。隔城今夜也应知。坐久水空碧,山月影沈西。 买个宅儿住著伊。刚不肯相随。如今果被天瞋作,永落鸡群被鸡欺。空恁可怜伊。风日损花枝。
380 0 0
黄庭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68 0 0
李白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
347 0 0
赵长卿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356 0 0
韦应物
先天生,后天久。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恰是迷天迷望斗。只恐微躯,薄幸随枯朽。下缺
337 0 0
长忆寻师处,东林寓泊时。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 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鹿驯眠藓径,猿苦叫霜枝。 别后音尘隔,年来鬓发衰。趋名方汲汲,未果再游期。
372 0 0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300 0 0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举手摩挲潭上石, 开襟斗薮府中尘。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主
421 0 0
白居易
昨梦鹤山去,风景逐时新。藕花拍满栏槛,松竹被池频。尽日兄酥弟酪,触处言鲭义_,相对只翁卿。梦觉帝乡远,有酒为谁倾。 忽飞来,天外句,梦中人。自怜何事,强把麋鹿里朝绅。坐看九衢车马,鞭策长安日月,檐阁太玄经。只说来时节,金气已高明。
303 0 0
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长杨西连建章路, 汉家林苑纷无数。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宝钗新梳倭堕髻, 锦带交垂连理襦。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城头杨柳已如丝, 今年花落去年时。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
345 0 0
仆人理车骑,西出金光逵。苍苍白帝郊,我将游灵池。 太阴连晦朔,雨与天根违。凄风披田原,横污益山陂。 农畯尽颠沛,顾望稼穑悲。皇灵恻群甿,神政张天维。 坤纪戮屏翳,元纲扶逶迤。回塘清沧流,大曜悬金晖。 秋色浮浑沌,清光随涟漪。豫章尽莓苔,柳杞成枯枝。 骤闻汉天子,征彼西南夷。伐棘开洪渊,秉旄训我师。 震云灵鼍鼓,照水蛟龙旂。锐士千万人,猛气如熊罴。 刑罚一以正,干戈自有仪。坐作河汉倾,进退楼船飞。 羽发鸿雁落,桧动芙蓉披。峨峨三云宫,肃肃振旅归。 恶德忽小丑,器用穷地赀。上兵贵伐谋,此道不能为。 吁哉蒸人苦,始曰征伐非。穆穆轩辕朝,耀德守方陲。 君臣日安闲,远近无怨思。石鲸既蹭蹬,女牛亦流离。 猵獭游渚隅,葭芦生漘湄。坎埳四十里,填游今已微。 江伯方翱翔,天吴亟往来。桑榆惨无色,伫立暮霏霏。 老幼樵木还,宾从回鞿羁。帝梦鲜鱼索,明月当报时。
367 0 0
储光羲
【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 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 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373 0 0
仲殊
【伤歌行】 昭昭素明月[1],辉光烛我床[2]。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3]! 微风吹闺闼[4],罗帷自飘扬[5]。 揽衣曳长带[6],屣履下高堂[7]。 东西安所之[8],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9],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10],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11],舒愤诉弯苍[12]。
423 0 0
两汉乐府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