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329 0 0
晁端礼
鸂鶒借毛衣,喧呼鹰隼稀。云披菱藻地,任汝作群飞。
488 0 0
李群玉
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鵩鸟赋成人已没, 嘉鱼诗在世空传。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邻笛旧山川。
454 0 0
许浑
塞山行尽到乌延,万顷沙堆见极边。河上月沉鸿雁起, 碛中风度犬羊膻。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此处游人堪下泪,更闻终日望狼烟。 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无限城池非汉界, 几多人物在胡乡。诸侯持节望吾土,男子生身负我唐。 回望风光成异域,谁能献计复河湟。
393 0 0
中华文学
游人等得春晴也。处处旗亭堪系马。雨前秾杏尚娉婷,风后残梅无顾藉。 忌拈针线还逢社。斗草赢多裙欲卸。明朝双燕定归来,叮嘱重帘休放下。
350 0 0
史达祖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墀遥望麴尘生。 御沟春水相辉映, 狂杀长安年少儿。
446 0 0
刘禹锡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 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难致。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394 0 0
高适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钟相望。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
326 0 0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428 0 0
李商隐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邯郸淳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356 0 0
韩愈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541 0 0
黄庭坚
冰溪时咽绝,风枥方轩举。 ——韩愈 此处不断肠,定知无断处。 ——孟郊
402 0 0
【秋兴】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 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412 0 0
郁达夫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64 0 0
叶绍翁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441 0 0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449 0 0
郑燮
鸠雨催晴,遍园林、一番绿娇红媚。柳外金衣,花底香须,消得艳阳天气。障泥步锦寻芳路,称来往、纵横珠翠。笑携手,旗亭问酒,更酬春思。 还记东山乐事。向歌雪香中,伴春沉醉。粉袖殢人,彩笔题诗,陶写老来风味。夜深银烛明如昼,待归去、看承花睡。梦云散,屏山半熏沈水。
295 0 0
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 始从车骑幕,今赴嫖姚军。契阔晚相遇,草戚遽离群。 悠悠行子远,眇眇川途分。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司徒拥精甲,誓将除国氛。儒生幸持斧,可以佐功勋。 无言羽书急,坐阙相思文。
341 0 0
韦应物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351 0 0
苏轼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