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

分享 / 水墨

更多评论

推荐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绮里犹近名,於陵未泯迹。吾师逆流教,禅隐殊古昔。 洗足临潺湲,销声寄松柏。缃荷采堪服,柔草持可席。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境净万象真,寄目皆有益。 原上无情花,山中听经石。竹生自萧散,云性常洁白。 却见羁世人,远高摩霄翮。达贤观此意,烦想遂冰蘖。 伊予战苦胜,览境情不溺。智以动念昏,功由无心积。 形骸尔何有,生死谁所戚。为与胜悟冥,不忧颓龄迫。 春风自骀荡,禅地常阒寂。掷札成柳枝,溉瓶养泉脉。 道人知止足,盥漱聊自适。学外见古贤,颇令我心惕。 眇绵云官世,梦幻羽陵籍。鬼箓徒相矜,九原谁家宅。 俗情封浅近,至理昧尧跖。蹈善嗟沈冥,履仁伤堙厄。 匠心圣亦尤,攻异天见责。试以慧眼观,斯言谅可觌。 外事非吾道,忘缘倦所历。中宵废耳目,形静神不役。 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东风吹杉梧,幽月到石壁。 此中一悟心,可与千载敌。故交徒好我,筐中无咫尺。 潘生入空门,祖师传秘赜。汤子自天德,精诣功不僻。 放世与成名,两图在所择。吾高鸱夷子,身退无瑕摘。 吾嘉鲁仲连,功成弃珪璧。二贤兼彼才,晚节何感激。 不然作山计,改服我下泽。君隳元亮冠,我脱潜师屐。 倚卧高松根,共逃金闺籍。

 439   0  0

皎然

泰戈尔来华

泰戈尔在中国,不仅已得普遍的知名,竟是受苦遍的景仰。问他爱念谁的英文诗,十余岁的小学生,就自信不疑的答说泰戈尔。在新诗界中,除了几位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以外,十首作品里至少有八九首是受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这是可惊的状况,一个外国的诗人,能有这样普及的引力。 ① 泰戈尔来中国访问.讲学是由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工持的讲学社出面邀请的,初拟1923年秋天成行,后因身体原因延至第二年的四月.他在中国期间访问过上海、杭州、南京、武昌、济南、北京等地,作过多次讲演。徐志摩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兼翻译。 现在他快到中国来了,在他青年的崇拜者听了,不消说,当然是最可喜的消息,他们不仅天天竖耳企踵的在盼望,就是他们梦里的颜色,我猜想,也一定多增了几分妩媚。现世界是个堕落沉寂的世界;我们往常要求一二伟大圣洁的人格,给我们精神的慰安时,每每不得已上溯已往的历史,与神化的学士艺才,结想象的因缘,哲士、诗人与艺术家,代表一民族一时代特具的天才;可怜华族,千年来只在精神穷窭中度活,真生命只是个追忆不全的梦境,真人格亦只似昏夜池水里的花草映影,在有无虚实之间,谁不想念春秋战国才智之盛,谁不永幕屈子之悲歌,司马之大声,李白之仙音;谁不长念庄生之逍遥,东坡之风流,渊明之冲淡? 我每想及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中,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孔陵前子贡手植的楷树,圣庙中孔子手植的桧树,如其传话是可信的,过了二千几百年,经了几度的灾劫,到现在还不时有新技从旧根上生发;我们华族天才的活力,难道还不如此桧此楷?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不绝的心灵活动之表现。斯拉夫民族自开国起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只是个庞大喑哑的无光的空气中苟活的怪物,但近六七十年来天才累出,突发大声,不但惊醒了自身,并且惊醒了所有迷梦的邻居。斯拉夫伟奥可怖的灵魂之发现,是百年来人类吏上最伟大的一件事迹。华族往往以睡狮自比,这又泄漏我们想象力之堕落;期望一民族回复或取得吃人噬兽的暴力者,只是最下流“富国强兵教”的信徒,我们希望以后文化的意义与人类的目的明定以后,这类的谬见可以渐渐的销匿。 精神的自由,决不有待于政治或经济或社会制度之妥协,我们且看印度。印度不是我们所谓已亡之国吗?我们常以印度、朝鲜、波兰并称,以为亡国的前例。我敢说我们见了印度人,不是发心怜悯,是意存鄙蔑(我想印度是最受一班人误解的民族,虽同在亚洲;大部分人以为印度人与马路上的红头阿三是一样同样的东西!)就政治看来,说我们比他们比较的有自由,这话勉强还可以说。但要论精神的自由,我们只似从前的俄国,是个宠大喑哑在无光的气圈中苟活的怪物,他们(印度)却有心灵活动的成绩,证明他们表面政治的奴缚非但不曾压倒,而且激动了他们潜伏的天才。在这时期他们连出了一个宗教性质的政治领袖——甘地——一个实行的托尔斯泰;两个大诗人,伽利达撤①(Kalidasa)与泰戈尔。单是甘地与泰戈尔的名字,就是印度民族不死的铁证。 东方人能以人格与作为,取得普通的崇拜与荣名者,不出在“国富兵强”的日本,不出在政权独立的中国,而出于亡国民族之印度一—这不是应发人猛省的事实吗? ①伽利达撒,通译逞梨陀娑,印度古代诗人、剧作家,约生于四到五世纪的笈多王朝。代表作有《沙恭达罗》等. 泰戈尔在世界文学中,究占如何位置,我们此时还不能定,他的诗是否可算独立的贡献,他的思想是否可以代表印族复兴之潜流,他的哲学(如其他有哲学)是否有独到的境界——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回答的能力。但有一事我们敢断言肯定的。就是他不朽的人格。他的诗歌,他的思想,他的一切,都有遭遗忘与失时之可能,但他一生热奋的生涯所养成的人格,却是我们不易磨翳的纪念。[泰戈尔生平的经过,我总觉得非是东方的,也许印度原不能算东方(陈寅恪①君在海外常常大放厥词,辩印度之为非东方的。))所以他这回来华,我个人最大的盼望,不在他更推广他诗艺的影响,不在传说他宗教的哲学的乃至于玄学的思想,而在他可爱的人格,给我们见得到他的青年,一个伟大深入的神感。他一生所走的路,正是我们现代努力于文艺的青年不可免的方向。他一生只是个不断的热烈的努力,向内开豁他天赋的才智,自然吸收应有的营养。他境遇虽则一流顺利,但物质生活的平易,并不反射他精神生活之不艰险。我们知道诗人、艺术家的生活,集中在外人捉摸不到的内心境界。历史上也许有大名人一生不受物质的苦难,但决没有不经心灵界的狂风暴雨与沉郁黑暗时期者。葛德②是一生不愁衣食的显例,但他在七十六岁那年对他的友人说他一生不曾有过四星期的幸福,一生只是在烦恼痛苦劳力中。泰戈尔是东方的一个显例,他的伤痕也都在奥密的灵府中的。 ① 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国、德国研究梵文.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②葛德,通译#p#副标题#e#

 400   0  0

徐志摩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