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梦风吹断,江边处士亭。吟生万井月,见尽一天星。 浪静鱼冲锁,窗高鹤听经。东西渺无际,世界半沧溟。
482 0 0
李洞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罍重,清音玉珮寒。 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308 0 0
卢纶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 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367 0 0
沈佺期
娟娟侵鬓妆痕浅。双眸相媚鸾如翦。一瞬百般宜。无论笑与啼。 酒阑思翠被。特故瞢腾地。生怕促归轮。微波先注入。
345 0 0
谢绛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
402 0 0
中华文学
槐柳蝉声起渡头,海城孤客思悠悠。青云展志知何日, 皓月牵吟又入秋。鉴里渐生潘岳鬓,风前犹著卜商裘。 鸣琴良宰挥毫士,应笑蹉跎身未酬。
399 0 0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673 0 0
杨万里
画精神,画筋骨,一团旋风瞥灭没。仰秣如上贺兰山, 低头欲饮长城窟。此马昂然独此群,阿爷是龙飞入云。 黄沙枯碛无寸草,一日行过千里道。展处把笔欲描时, 司马一騧赛倾倒。
391 0 0
顾况
晚风斜日折梅花。楼外卷残霞。领略一城春气,华灯十万人家。 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月下随车。道个小来脚定,那人笑隔笼妙。
315 0 0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314 0 0
辛弃疾
用心精至自无疑,千万人中似汝稀。上国才将五字去, 全家便待一枝归。西陵柳路摇鞭尽,北固潮程挂席飞。 想见明年榜前事,当时分散著来衣。
370 0 0
方干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杜甫
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八尺碧天无点翳, 一方青玉绝纤尘。蝇行只恐烟粘足,客卧浑疑水浸身。 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528 0 0
曹松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 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412 0 0
杜牧
贾生去国已三年,短褐闲行皖水边。尽日野云生舍下, 有时京信到门前。无人与和投湘赋,愧子来浮访戴船。 满袖新诗好回去,莫随骚客醉林泉。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348 0 0
苏轼
华容佳山水,之子厌承明。符竹纡小郡,江湖被德声。 三年计吏入,路指巴丘城。凫舟才结缆,驺驾已相迎。 别离他乡酒,委曲故人情。孤屿早烟薄,长波晚气清。 辛勤方远骛,胜赏屡难并。回瞻洞庭浦,日暮愁云生。
350 0 0
罗怃 在洋场上,用一瓶强水去洒他所恨的女人,这事早经绝迹了。用些秽物去洒他所恨的律师,这风气只继续了两个月。最长久的是造了谣言去中伤他们所恨的文人,说这事已有了好几年,我想,是只会少不会多的。 洋场上原不少闲人,“吃白相饭”尚且可以过活,更何况有时打几圈马将。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我就是常看造谣专门杂志之一人,但看的并不是谣言,而是谣言作家的手段,看他有怎样出奇的幻想,怎样别致的描写,怎样险恶的构陷,怎样躲闪的原形。造谣,也要才能的,如果他造得妙,即使造的是我自己的谣言,恐怕我也会爱他的本领。 但可惜大抵没有这样的才能,作者在谣言文学上,也还是“滥竽充数”〔2〕。这并非我个人的私见。讲什么文坛故事的小说不流行,什么外史也不再做下去,〔3〕可见是人们多已摇头了。讲来讲去总是这几套,纵使记性坏,多听了也会烦厌的。想继续,这时就得要才能;否则,台下走散,应该换一出戏来叫座。 譬如罢,先前演的是《杀子报》〔4〕罢,这回就须是《三娘教子》〔5〕,“老东人呀,唉,唉,唉!” 而文场实在也如戏场,果然已经渐渐的“民德归厚”〔6〕了,有的还至于自行声明,更换办事人,说是先前“揭载作家秘史,虽为文坛佳话,然亦有伤忠厚。以后本刊停登此项稿件。……以前言责,……概不负责。”(见《微言》〔7〕为了“忠厚”而牺牲“佳话”,虽可惜,却也可敬的。 尤其可敬的是更换办事人。这并非敬他的“概不负责”,而是敬他的彻底。古时候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终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这一种玩意儿,实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令人办事有点为难了。 不过,尤其为难的是忠厚文学远不如谣言文学之易于号召读者,所以须有才能更大的作家,如果一时不易搜求,那刊物就要减色。我想,还不如就用先前打诨的二丑挂了长须来唱老生戏,那么,暂时之间倒也特别而有趣的。十一月四日。 附记:这一篇没有能够发表。 次年六月十九日记。 〔1〕本篇当时未能在报刊发表。 〔2〕“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所载的一个故事:“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oe⊥趿ⅲ?靡灰惶???κ刻印!〔3〕这里说的“文坛故事的小说”、“外史”,指当时一些反动、无聊的文人恶意编造的影射文化界人士的作品,如张若谷的《婆汉迷》、杨邨人的《新儒林外史》(只写了第一回)等。〔4〕《杀子报》一出表现淫恶、凶杀和迷信思想的旧戏。〔5〕《三娘教子》一出宣传节义思想的旧戏。“老东人”是戏中老仆人薛保对主人薛广的称呼。 〔6〕“民德归厚”语见《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微言》参看本卷第182页注〔4〕。该刊第一卷第二十期(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五日)登载“改组启事”,声明原创办人何大义等八人已与该刊脱离关系,自第二十期起,改由钱唯学等四人接办,同时又登有钱等四人的“启事”;这里所引的几句,即出于后一“启事”中。 #p#副标题#e#
鲁迅
虚舟动又静,忽似去逢时。触物知无迕,为梁幸见遗。 因风到此岸,非有济川期。
426 0 0
皎然
羊头山北作朝堂。
536 0 0
佚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