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翻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284 0 0
中华文学
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谪仙。月里昔曾分兔药, 人间今喜得椿年。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 尊酒与君称寿毕,春风入醉绮罗筵。
419 0 0
牟融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335 0 0
綦毋潜
在广州,我觉得纪念和庆祝的盛典似乎特别多。这是当革命的进行和胜利中,一定要有的现象。沪宁的克复,在看见电报的那天,我已经一个人私自高兴过两回了。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其实,我于做这等事,是不大合宜的,因为动起笔来,总是离题有千里之远。即如现在,何尝不想写得切题一些呢,然而还是胡思乱想,像样点的好意思总像断线风筝似的收不回来。忽然想到昨天在黄埔〔2〕看见的几个来投学生军的青年,才知道在前线上拚命的原来是这样的人;自己在讲堂上胡说了几句〔3〕便骗得听众拍手,真是应该羞愧。忽而想到十六年前也曾克复过南京,还给捐躯的战士立了一块碑,民国二年后,便被张勋毁掉了,〔4〕今年顷又可以重立。忽而又想到香港《循环日报》〔5〕上所载李守常〔6〕在北京被捕的消息,他的圆圆的脸和中国式的下垂的黑胡子便浮在眼前,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黑暗的区域里,反革命者的工作也正在默默地进行,虽然留在后方的是呻吟,但也有一部分人们高兴。后方的呻吟与高兴固然大不相同,然而无裨于事是一样的。最后的胜利,不在高兴的人们的多少,而在永远进击的人们的多少,记得一种期刊〔7〕上,曾经引有列宁的话:“第一要事是,不要因胜利而使脑筋昏乱,自高自满;第二要事是,要巩固我们的胜利,使他长久是属于我们的;第三要事是,准备消灭敌人,因为现在敌人只是被征服了,而距消灭的程度还远得很。” 俄国究竟是革命的世家,列宁究竟是革命的老手,不是深知道历来革命成败的原因,自己又积有许多经验,是说不出来的。先前,中国革命者的屡屡挫折,我以为就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小有胜利,便陶醉在凯歌中,肌肉松懈,忘却进击了,于是敌人便又乘隙而起。 前年,我作了一篇短文〔8〕,主张“落水狗”还是非打不可,就有老实人以为苛酷,太欠大度和宽容;况且我以此施之人,人又以报诸我,报施将永无了结的时候。但是,外国我不知,在中国,历来的胜利者,有谁不苛酷的呢。取近例,则如清初的几个皇帝,民国二年后的袁世凯〔9〕,对于异己者何尝不赶尽杀绝。只是他嘴上却说着什么大度和宽容,还有什么慈悲和仁厚;也并不像列宁似的简单明了,列宁究竟是俄国人,怎么想便怎么说,比我们中国人直爽得多了。但便是中国,在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凡有大度,宽容,慈悲,仁厚等等美名,也大抵是名实并用者失败,只用其名者成功的。然而竟瞒过了一群大傻子,还会相信他。 庆祝和革命没有什么相干,至多不过是一种点缀。庆祝,讴歌,陶醉着革命的人们多,好自然是好的,但有时也会使革命精神转成浮滑。革命的势力一扩大,革命的人们一定会多起来。统一以后,我恐怕研究系〔10〕也要讲革命。去年年底,《现代评论》,不就变了论调了么?〔11〕和“三一八惨案”〔12〕时候的议论一比照,我真疑心他们都得了一种仙丹,忽然脱胎换骨。我对于佛教先有一种偏见,以为坚苦的小乘教倒是佛教,待到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虽然美其名曰大乘〔13〕,流播也更广远,然而这教却因为容易信奉,因而变为浮滑,或者竟等于零了。革命也如此的,坚苦的进击者向前进行,遗下广大的已经革命的地方,使我们可以放心歌呼,也显出革命者的色彩,其实是和革命毫不相干。这样的人们一多,革命的精神反而会从浮滑,稀薄,以至于消亡,再下去是复旧。 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因此也先成为革命的后方,因此也先有上面所说的危机。 当盛大的庆典的这一天,我敢以这些杂乱无章的话献给在广州的革命民众,我深望不至于因这几句出轨的话而扫兴,因为将来可以补救的日子还很多。倘使因此扫兴了,那就是革命精神已经浮滑的证据。 四月十日。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出路》第十一号。 沪宁克复,指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和三月二十四日北伐军攻克南京。 〔2〕黄埔指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后所创立的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在广州黄埔。一九二四年六月正式开学。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以前,它是国共合作的学校。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等许多共产党人都在该校担任过负责的工作。〔3〕指一九二七年四月八日所作的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后收入《而已集》。 〔4〕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原为清朝江南提督、钦差江防大臣。辛亥革命时,他曾在南京负隅顽抗;一九一七年七月又曾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一九一一年十二月,革命军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曾在莫愁湖畔建立“粤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孙中山“建国成仁”的题字。一九一三年九月张勋攻占南京后此碑被毁。 〔5〕《循环日报》一八七四年一月五日创刊于香港的中文报纸,王韬主办。 〔6〕李守常(1889—19#p#副标题#e#
330 0 0
鲁迅
云阳县郭半郊坰,风雨萧条万古情。山带梁朝陵路断, 水连刘尹宅基平。桂枝自折思前代,藻鉴难逢耻后生。 遗事满怀兼满目,不堪孤棹舣荒城。
381 0 0
吴融
新教邠娘羯鼓成,大酺初日最先呈。 冬儿指向贞贞说,一曲乾鸣两杖轻。
418 0 0
张祜
访师师不遇,礼佛佛无言。依旧将烦恼,黄昏入宅门。
354 0 0
姚合
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390 0 0
李频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272 0 0
欧阳修
晚来无奈伤心处。见红叶、随风舞。解鞍还向乱山深,黄昏后、不成情绪。先来离恨,打叠不下,天气还凄楚。 风儿住后云来去。装撰些儿雨。无眠托首对孤灯,好语向谁分付。从来烦恼,吓得胆碎,此度难担负。
341 0 0
赵长卿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 樽前看取衰翁。
347 0 0
与君蹑足共凭阑。俯视周回四面山。目静鲁邦心渺渺,气吞梦泽意闲闲。 烟云变化更明晦,乌鹊忘机互往还。唤取黄尘冠盖客,暂来徒倚片时间。
307 0 0
十年一觉扬州梦,雨散云沈。隔水登临。扬子湾西夕照深。 当时玉管朱弦句,忍泪重吟。办取沾襟。饾饤西风□□□。
331 0 0
贺铸
山色依然僧已亡,竹间疏磬隔残阳。 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340 0 0
韩偓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
351 0 0
苏轼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315 0 0
韩愈
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 每年无故为谁开。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 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363 0 0
白居易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318 0 0
柳宗元
张沛 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2〕,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前清时代,一个塾师能够不查他的秘本,空手点完了“四书”,在乡下就要算一位大学者,这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很有道理的。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这样的书,价钱可以比干净的本子便宜,但看起来也真教人不舒服。标点古书,印了出来,是起于“文学革命”时候的;用标点古文来试验学生,我记得好像是同时开始于北京大学,这真是恶作剧,使“莘莘学子”〔3〕闹出许多笑话来。这时候,只好一任那些反对白话,或并不反对白话而兼长古文的学者们讲风凉话。然而,学者们也要“技痒”的,有时就自己出手。一出手,可就有些糟了,有几句点不断,还有可原,但竟连极平常的句子也点了破句。 古文本来也常常不容易标点,譬如《孟子》里有一段,我们大概是这样读法的:“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但也有人说应该断为“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的。〔4〕这“笑”他的“士”,就是先前“则”他的“士”,要不然,“其为士,就太鹘突了。但也很难决定究竟是那一面对。 不过倘使是调子有定的词曲,句子相对的骈文,或并不艰深的明人小品,标点者又是名人学士,还要闹出一些破句,可未免令人不遭蚊子叮,也要起疙瘩了。嘴里是白话怎么坏,古文怎么好,一动手,对古文就点了破句,而这古文又是他正在竭力表扬的古文。破句,不就是看不懂的分明的标记么?说好说坏,又从那里来的? 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但这事还是不要多谈好,再谈下去,我怕不久会有更高的议论,说标点是“随波逐流”的玩意,有损“性灵”,〔5〕应该排斥的。 十月二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五日《中华日报·动向》。〔2〕《袁中郎全集校勘记》载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二日《中华日报·动向》,署“袁大郎再校”,内容是指摘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时代图书公司印行的《袁中郎全集》中的断句错误。〔3〕“莘莘学子”语出晋代潘尼《释奠颂》:“莘莘胄子,祁祁学生”。 〔4〕冯妇搏虎,见《孟子·尽心》。关于这段文字的断句,宋代刘昌诗《芦浦笔记·冯妇》中曾有这样的意见:“《孟子》‘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云云……至今读者,以‘卒为善士’为一句,‘则之野’为一句。以余味其言,则恐合以‘卒为善’为一句,‘士则之’为一句,‘野有众逐虎’为一句。盖其有搏虎之勇,而卒能为善,故士以为则;及其不知止,则士以为笑。‘野有众逐虎’句意亦健,何必谓之野外,而后云攘臂也。” 〔5〕这是对林语堂的讽刺。林在《人间世》第十二期(一九三四年九月)《辜鸿铭特辑·辑者弁言》中,说过:“今日随波逐流之人太多,这班人才不值得研究”的话。“性灵”,是当时林语堂提倡的一种文学主张。他在《论语》第十五期(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六日)发表的《论文》一文中说:“文章者,个人性灵之表现。性灵之为物,惟我知之,生我之父母不知,同床之吾妻亦不知。然文学之生命实寄托于此。” #p#副标题#e#
370 0 0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309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