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2〕 司基塔列慈(Skitalez)〔3〕的《契诃夫记念》里,记着他的谈话—— “必须要多写!你起始唱的是夜莺歌,如果写了一本书,就停止住,岂非成了乌鸦叫!就依我自己说:如果我写了头几篇短篇小说就搁笔,人家决不把我当做作家!契红德!一本小笑话集!人家以为我的才学全在这里面。严肃的作家必说我是另一路人,因为我只会笑。如今的时代怎么可以笑呢?”(耿济之译,《译文》二卷五期。) 这是一九○四年一月间的事,到七月初,他死了。他在临死这一年,自说的不满于自己的作品,指为“小笑话”的时代,是一八八○年,他二十岁的时候起,直至一八八七年的七年间。在这之间,他不但用“契红德”(AntoshaChekhonte)〔4〕的笔名,还用种种另外的笔名,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四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小品,速写,杂文,法院通信之类。一八八六年,才在彼得堡的大报《新时代》〔5〕上投稿;有些批评家和传记家以为这时候,契诃夫才开始认真的创作,作品渐有特色,增多人生的要素,观察也愈加深邃起来。这和契诃夫自述的话,是相合的。 这里的八个短篇,出于德文译本,却正是全属于“契红德”时代之作,大约译者的本意,是并不在严肃的绍介契诃夫的作品,却在辅助玛修丁(V.N.Massiutin)〔6〕的木刻插画的。玛修丁原是木刻的名家,十月革命后,还在本国为勃洛克(A.Block)〔7〕刻《十二个》的插画,后来大约终于跑到德国去了,这一本书是他在外国的谋生之术。我的翻译,也以绍介木刻的意思为多,并不著重于小说。 这些短篇,虽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的。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生瘤的化装,蹩脚的跳舞,那模样不免使人笑,而笑时也知道: 这可笑是因为他有病。这病能医不能医。这八篇里面,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但作者自己却将这些指为“小笑话”,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他谦虚,或者后来更加深广,更加严肃了。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四日,译者。 ※ ※ ※ 〔1〕《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契诃夫早期的短篇小说集,收《波斯勋章》等八篇。鲁迅据德译本《波斯勋章及别的奇闻》于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间翻译,最初在《译文》月刊第一卷第四期、第六期及第二卷第二期(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一九三五年二月及四月)发表七篇;但《波斯勋章》当时未能刊出,一年后始载于《大公报》副刊《文艺》。单行本于一九三六年由上海联华书局印行,列为《文艺连丛》之一(封面题《坏孩子和别的小说八篇》)。 契诃夫(A.Q.jInTJ,1860—1904),俄国作家,曾做过医生。 一八八○年开始发表作品,作有大量短篇小说及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本篇最初连同《波斯勋章》的译文,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八日上海《大公报》副刊《文艺》第一二四期。后印入《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单行本。 〔3〕司基塔列慈(C.M.d]PYNUIh,1868—1941)俄国作家。 他早期的短篇小说主要为描写一九○五年革命前的俄国农村生活。十月革命时流亡国外,一九三○年回国。著有长篇小说《切尔诺夫家族》及有关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作家的回忆录等。 〔4〕“契红德”即安托沙·契红德(EFYTANjInTFYI),契诃夫的早期笔名之一。 〔5〕《新时代》俄国刊物,一八六八年创刊。沙皇统治时期为自由派所掌握,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为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利用,成为反革命的宣传工具。十月革命时被彼得堡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封闭。 〔6〕玛修丁(B.LNXVYPF)苏联铜版画和木刻画家,后离苏去德国。 〔7〕勃洛克(A.A.aUT],1880—1921)俄国诗人。《十二个》,反映十月革命的长诗,有胡学中译本,为《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鲁迅为它作的《后记》现收入《集外集拾遗》。 译者后记〔1〕 契诃夫的这一群小说,是去年冬天,为了《译文》开手翻译的,次序并不照原译本的先后。是年十二月,在第一卷第四期上,登载了三篇,是《假病人》,《簿记课副手日记抄》和《那是她》,题了一个总名;谓之《奇闻三则》,还附上几句后记道—— 以常理而论,一个作家被别国译出了全集或选集,那么,在那一国里,他的作品的注意者,阅览者和研究者该多起来,这作者也更为大家所知道,所了解的。但在中国却不然,一到翻译集子之后,集子还没有出齐,也总不会出齐,而作者可早被压杀了。易卜生,莫泊桑〔2〕,辛克莱〔3〕,无不如此,契诃夫也如此。 不过姓名大约还没有被忘却。他在本国,也还没有被忘却的,一九二九年做过他死后二十五周年的纪念,现在又在出他的选集。但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了。 《奇闻三篇》是从AlexanderElias#p#副标题#e#
256 0 0
鲁迅
暝色起烟阁,沉抱积离忧。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空宇感凉至,颓颜惊岁周。日夕游阙下,山水忆同游。
324 0 0
韦应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13 0 0
杜甫
欲将刀笔润王猷,东去先分圣主忧。满扇好风吹郑圃, 一车甘雨别皇州。尚书碛冷鸿声晚,仆射陂寒树影秋。 从此文星在何处,武牢关外庾公楼。
338 0 0
罗隐
【公莫舞歌并序】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1]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2]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351 0 0
李贺
碧涧苍崖玉四围。东君剪水散明玑。半开桃杏不胜威。 疑是群仙游阆苑,歌云舞蝶高飞。珠幢玉节送人归。
330 0 0
中华文学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长倚玉人心自醉,不辞归去哭荆山。
354 0 0
雍陶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376 0 0
毛奇龄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312 0 0
佚名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388 0 0
司马光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344 0 0
刘禹锡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327 0 0
竹外横枝,并阑干、试数风才一信。么禽对语,仿佛醉眠初醒。遥知是雪,甚都把、暮寒消尽。清更润。明月飞来,瘦却旧时疏影。 东阁谩撩诗兴。料西湖树老,难认和靖。晴窗自好,胜事每来独领。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
295 0 0
张炎
凉夜褰帘好,轻云过月初。碧空河色浅,红叶露声虚。 道阻天难问,机忘世易疏。不知双翠凤,栖棘复何如。
293 0 0
钱起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332 0 0
王昌龄
城隅静女何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见拟伦。
苏轼
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羸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
417 0 0
苏曼殊
鲁迅案:我到上海后,所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事的章回小说化。无论怎样惨事,都要说得有趣——海式的有趣。只要是失势或遭殃的,便总要受奚落——赏玩的奚落。天南叟*3〔2〕式的迂腐的“之乎者也”之外,又加了吴趼人李伯元〔3〕式的冷眼旁观调,而又加了些新添的东西。这一段报章是从重庆寄来的,没有说明什么报,但我真吃惊于中国的精神之相同,虽然地域有吴蜀之别。至多,是一个他所谓“密司”〔4〕者做了妓女——中国古已有之的妓女罢了;或者他的朋友去嫖了一回,不甚得法罢了,而偏要说到漆某〔5〕,说到主义,还要连漆某的名字都调侃,还要说什么“羞恶之心”〔6〕,还要引《诗经》〔7〕,还要发“感慨”。然而从漆某笑到“男女学生”的投稿负责者却是无可查考的“笑男女士”,而传这消息的倒是“革新通信社”。其实是,这岂但奚落了“则其十之八九,确为共产分子无疑”的漆树芬而已呢,就是中国,也够受奚落了。丁卯季冬X日。 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
292 0 0
危冠高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356 0 0
高眠日出始开门,竹径旁通到后园。陶亮横琴空有意, 任棠置水竟无言。松窗宿翠含风薄,槿援朝花带露繁。 山郡本来车马少,更容相访莫辞喧。
366 0 0
吕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