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338 0 0
张翰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379 0 0
韩愈
藤杖叩松关,春溪劚药还。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 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忆归师莫笑,书剑在人间。
505 0 0
许浑
纵无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轮。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357 0 0
郭震
自从“小品文”这一个名目流行以来,看看书店广告,连信札,论文,都排在小品文里了,这自然只是生意经,不足为据。一般的意见,第一是在篇幅短。 但篇幅短并不是小品文的特征。一条几何定理不过数十字,一部《老子》〔2〕只有五千言,都不能说是小品。这该像佛经的小乘〔3〕似的,先看内容,然后讲篇福。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短当然不及长,寥寥几句,也说不尽森罗万象,然而它并不“小”。 《史记》〔4〕里的《伯夷列传》和《屈原贾谊列传》除去了引用的骚赋,其实也不过是小品,只因为他是“太史公”之作,又常见,所以没有人来选出,翻印。由晋至唐,也很有几个作家;宋文我不知道,但“江湖派”〔5〕诗,却确是我所谓的小品。现在大家所提倡的,是明清,据说“抒写性灵”〔6〕是它的特色。那时有一些人,确也只能够抒写性灵的,风气和环境,加上作者的出身和生活,也只能有这样的意思,写这样的文章。虽说抒写性灵,其实后来仍落了窠臼,不过是“赋得性灵”,照例写出那么一套来。当然也有人豫感到危难,后来是身历了危难的,所以小品文中,有时也夹着感愤,但在文字狱时,都被销毁,劈板了,于是我们所见,就只剩了“天马行空”〔7〕似的超然的性灵。 这经过清朝检选的“性灵”,到得现在,却刚刚相宜,有明末的洒脱,无清初的所谓“悖谬”〔8〕,有国时是高人,没国时还不失为逸士。逸士也得有资格,首先即在“超然”,“士”所以超庸奴,“逸”所以超责任:现在的特重明清小品,其实是大有理由,毫不足怪的。 不过“高人兼逸士梦”恐怕也不长久。近一年来,就露了大破绽,自以为高一点的,已经满纸空言,甚而至于胡说八道,下流的却成为打诨,和猥鄙丑角,并无不同,主意只在挖公子哥儿们的跳舞之资,和舞女们争生意,可怜之状,已经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鸳鸯蝴蝶派〔9〕数等了。为了这小品文的盛行,今年就又有翻印所谓“珍本”〔10〕的事。有些论者,也以为可虑。我却觉得这是并非无用的。原本价贵,大抵无力购买,现在只用了一元或数角,就可以看见现代名人的祖师,以及先前的性灵,怎样叠床架屋,现在的性灵,怎样看人学样,啃过一堆牛骨头,即使是牛骨头,不也有了识见,可以不再被生炒牛角尖骗去了吗? 不过“珍本”并不就是“善本”,有些是正因为它无聊,没有人要看,这才日就灭亡,少下去;因为少,所以“珍”起来。就是旧书店里必讨大价的所谓“禁书”,也并非都是慷慨激昂,令人奋起的作品,清初,单为了作者也会禁,往往和内容简直不相干。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十二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七日上海《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署名旅隼。 〔2〕《老子》又名《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聃著。全文五千余字。 〔3〕小乘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自我解脱,自认为是佛教的正统派。 〔4〕《史记》西汉司马迁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故称“太史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引录了屈原的《怀沙赋》和贾谊的《吊屈原赋》、《服赋》。〔5〕“江湖派”南宋末年的诗人陈起(在杭州开设书铺)曾编刻《江湖集》,收南宋末年的文人隐士和宋亡后的遗民戴复古、刘过等人的作品,这些作者后被称作江湖派。《江湖集》原有前集、后集、续集;现在所见的《江湖小集》(九十五卷)和《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共收作者一一一人,已非原本。 〔6〕“抒写性灵”当时林语堂等提倡小品文,推崇明代袁中郎、清代袁枚等人“抒写性灵”的作品。林语堂在《论语》第二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发表的《论文(下)》中说:“性灵派文字,主‘真’字。发抒性灵,斯得其真。” 〔7〕“天马行空”林语堂在《论语》第十五期(一九三三年四月)发表的《论文(上)》中说:“真正豪放自然,天马行空,如金圣叹之《水浒传序》,可谓绝无仅有。” 〔8〕“悖谬”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凡被视为有“违碍”的书,都加以全毁或抽毁。在各省缴送的禁书书目中,有的就注有“有悖谬语,应请抽毁”字样。参看《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9〕鸳鸯蝴蝶派兴起于清末民初的一个文学流派。这派作品多以文言描写才子佳人的哀情故事,常以鸳鸯蝴蝶来比喻这些才子佳人,迎合小市民趣味,故被称为鸳鸯蝴蝶体。代表作家有徐枕亚、陈蝶仙、李定夷等。他们出版的刊物有《民权素》、《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礼拜六》等,其中《礼拜六》刊载白话作品,影响最大,故鸳鸯蝴蝶派又有“礼拜六派”之称。 〔10〕翻印所谓“珍本”指《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和《国学珍本文库》,前者由施蛰存主编,上海杂志公司发行;后者由襟霞阁主人(平襟亚)编印,中央书局发行#p#副标题#e#
334 0 0
鲁迅
不寐亦不语,片月秋稍举。孤鸿忆霜群,独鹤叫云侣。 怨彼浮花心,飘飘无定所。高张系繂帆,远过梅根渚。 回织别离字,机声有酸楚。
387 0 0
孟郊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宫阙一城荒作草, 王孙犹自醉如泥。谁家玉笛吹残照,柳市金丝拂旧堤。 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417 0 0
中华文学
常思峰顶叟,石窟土为床。日日先见日,烟霞多异香。 冥心同槁木,扫雪带微阳。终必相寻去,斯人不可忘。
441 0 0
贯休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385 0 0
韦应物
带绶别乡亲,东为千里人。俗讹唯竞祭,地古不留春。 野戍云藏火,军城树拥尘。少年何所重,才子又清贫。
472 0 0
卢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26 0 0
孟浩然
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577 0 0
李绅
隋朝旧寺楚江头,深谢师僧引客游。空赏野花无过夜, 若看琪树即须秋。红珠落地求谁与,青角垂阶自不收。 愿乞野人三两粒,归家将助小庭幽。
412 0 0
王建
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华屋坐来能几日, 夜台归去便千秋。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 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
刘禹锡
主判茅君洞。有檐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几度黄符披戴了,此度君恩越重||。被贺监、天随调弄。做取散人千百岁,笑渠侬、一霎邯郸梦。歌而过,凤兮凤。 灌园织屦希陈仲。问先生、加齐卿相,可无心动。除却醴泉中太乙,拣个名山自奉。那捷径、输他藏用。有耳不曾闻黜陟,免教人、贬驳徂徕颂。
368 0 0
刘克庄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 何如敛翅水边立,飞上云松栖稳枝。
424 0 0
白居易
罢草王言星岁久,嵩高山色日相亲。萧条雨夜吟连晓, 撩乱花时看尽春。此世逍遥应独得,古来闲散有谁邻。 林中长老呼居士,天下书生仰达人。酒挈数瓶杯亦阔, 诗成千首语皆新。纶闱并命诚宜贺,不念衰年寄上频。
434 0 0
姚合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353 0 0
包佶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 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 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 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 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411 0 0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320 0 0
钱起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