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庚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381 0 0
宋之问
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衒人;晋以后人之托汉,亦犹汉人之依托黄帝伊尹矣。此群书中,有称东方朔班固〔1〕撰者各二,郭宪刘歆〔2〕撰者各一,大抵言荒外之事则云东方朔郭宪,关涉汉事则云刘歆班固,而大旨不离乎言神仙。 称东方朔撰者有《神异经》一卷,仿《山海经》,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间有嘲讽之辞。《山海经》稍显于汉而盛行于晋,则此书当为晋以后人作;其文颇有重复者,盖又尝散佚,后人钞唐宋类书所引逸文复作之也。有注,题张华作,亦伪。 南方有甘蔗之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可以节蚘虫。人腹中蚘虫,其状如蚓,此消谷虫也,多则伤人,少则谷不消。是甘蔗能灭多盖少,凡蔗亦然。(《南荒经》)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原注,言食其肉,则其人言不诚。)一之诞。(《西南荒经》)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中荒经》) 《十洲记》〔3〕一卷,亦题东方朔撰,记汉武帝闻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于西王母,乃延朔问其所有之物名,亦颇仿《山海经》。 玄洲在北海之中,戍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上多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饶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处,甚肃肃也。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 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大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录余香,后一旦又失之。 ……明年,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耶?自合殒命矣! 东方朔虽以滑稽名,然诞谩不至此。《汉书》《朔传》赞云,“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儿童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则知汉世于朔,已多附会之淡。二书虽伪作,而《隋忐》已著录,又以辞意新异,齐梁文人办往往引为故实。《神异经》固亦神仙家言,然文思较深茂,盖文人之为。《十洲记》特浅薄,观其记月支国反生香,及篇首云,“方朔云:臣,学仙者也,非得道之人,以国家之盛美,将招名儒墨于文教之内,抑绝俗之道于虚诡之迹,臣故韬隐逸而赴王庭,藏养生而侍朱阙。”则但为方士窃虑失志,借以震眩流俗,且自解嘲之作而已。 称班固作者,一曰《汉武帝故事》〔4〕,今存一卷,记武帝生于猗兰殿至崩葬茂陵杂事,且下及成帝时。其中虽多神仙怪异之言,而颇不信方士,文亦简雅,当是文人所为。《隋志》著录二卷,不题撰人,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云“世言班固作”,又云,“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也。”〔5〕然后人遂径属之班氏。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 驯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6〕……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噉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 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窥母。母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逐,不得还天,然原心无恶,寻当得还,帝善遇之!”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其一曰《汉武帝内传》〔7〕,亦一卷,亦记孝武初生至崩葬事,而于王母降特详。其文虽繁丽而浮浅,且窃取释家言,又多用《十洲记》及《汉武故事》中语,可知较#p#副标题#e#
328 0 0
鲁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342 0 0
杜甫
说起早,我就想起我的邻居“松林二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上本人愚笨,高中毕业居然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数学老师气得挥舞着教鞭说:回家种地!回家种地!那时考不上大学(2%左右),真的只能如此。于是,我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回到了村里。回到村里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松林二爷。 松林二爷在家排行第二,加上他的辈分大,人家就这么叫他了。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起得早,你们还在呼呼地大睡,他就跑遍了整个村民组。有一年,我段黑就在一条水沟装了一个�D几,心想第二天天亮就可以“大有收获”,泥鳅啊,鲫鱼啊什么的会有满满一�D几。所以第二天清早,母亲就使劲喊我“起来起来!快去撩�D几!”然而,当我睡眼朦胧地来到沟边,�D几早被人撩走了。自然,我一个鱼儿也没有。我自以为起得早,且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第二天有人偷偷地告诉我:是松林二爷撩走了。气得我心里痒痒的。 有一年下雪,我们都还在香甜地睡觉,就听松林二爷在外面有人大喊:“起火啦!起火啦!”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五保户纯爹家着火了。于是,众人拿的拿盆,提的提的桶,很快把大火扑灭了。于是,大家都很是认真地说:不是他起得早,恐怕人都烧死了。有一次,我就麻起胆子问他:“二爷,你怎么这么不要睡觉啊?”二爷回答说:“就是天上落金子,也要起得早啊!”原来,二爷起得早是为了发家致富啊!八十年代末,我要成家立业了,就拼命地在城里寻食。再后来,我和其他村里的人一样,开始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是,松林二爷还是住在两间平房里。进入二十一世纪,松林二爷80多岁了,他还是起得很早,还是在到处寻食,可是,家里还是一贫如洗。当我们村里好多人有了几十几百万的时候,松林二爷就死了,死的时候也是在一个清早。 于是,我经常思考,起得早有什么用呢?起得早不如动动脑呀! 在我眼里,“早”与其说是一个美丽的汉字,不如说是一幅神奇的画面,一种深远的寄寓,一份智慧的启迪。 且让思绪追溯到苍茫的远古。 先人们最初写下“早”字的时候,心中一定伴随着无限的憧憬与激动。 你看,“早”上面是一个“日”字,那是诗意的朝暾,是喷薄的一轮红日;下面呢,是一个“十”字。从文字起源上说,它所模拟、所指示的是一个树梢形象。红日跃上树梢,曙光照耀河山,人间迎来的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早。 久久凝视这个“早”字,心中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温暖。这个看似寻常的字,隐隐约约传达着一种向往,一份力量。 早,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一切美好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所有表示时令与季节的词语中,早晨与春天从来都伴着诗人的浪漫歌吟。早相对于晚、春相对于冬,它们都是时间轮回中对旧的告别,对过去的挥手,都因为新的期待、新的梦想,新的选择而变得美丽。 在我眼里,“早”的魅力首先在于那轮初升的太阳。因为它的存在,“早”不再只是人生筹划中的先行一步,不再只是春江水暖式的敏感与先知,“早”更是一种温暖的感召,一种理想与信仰的牵引,是阳光对心情的渗透。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早行的路上,因为阳光的笑容与鼓舞,我们充满着力量。 “早”下的那个“十”字,最初或许只是树梢的象形。此刻,我却愿意赋予它新的含义。 那是田畴上纵横的两条路。阳光洒满田野,我们如何在阡陌上行走,朝东还是往北,行走的过程充满了选择。个人也好,国家也罢,因为早计划,早安排,早发现,我们的行走的步子才会更坚定,更执着,更矫键。 那是心灵的十字架。带着原罪的心情,我们用爱来救赎。只有爱,才足以支撑一轮心灵的太阳。有了人间大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升起太阳。从爱出发,我们无须报怨向晚的黄昏,无须为深陷迟到的追悔,心中有爱,一切都还早。早一点懂得人生的真谛,早一点明白生命的意义,我们会变得更纯粹,更真实,更美好。 早,不只是清厚的问候,不只是惜时的自勉,它其实是我们行走的姿势与心中的向往。
338 0 0
小文
一别一回老,志士白发早。在富易为容,居贫难自好。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秋风游子衣,落日行远道。 君问去何之,贱身难自保。
346 0 0
孟郊
轻毛叠雪翅开霜,红觜能深练尾长。名应玉符朝北阙, 色柔金性瑞西方。不忧云路填河远,为对天颜送喜忙。 从此定知栖息处,月宫琼树是仙乡。
431 0 0
薛能
昨夜南亭望,分明梦洛中。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尝同。 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肝肠馀几寸,拭泪坐春风。
330 0 0
沈佺期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
401 0 0
元稹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361 0 0
苏轼
绿水双鸳一已沈,皇天更欲配何禽。 不将血涕随霜刃,谁见朱殷未死心。
390 0 0
中华文学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318 0 0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来枝畔立, 流莺已向树边啼。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408 0 0
钱起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变风官渐紧,夜涛舂断海边藤。
433 0 0
李洞
一一玄微缥缈成,尽吟方便爽神情。宣宗谪去为闲事, 韩愈知来已振名。海底也应搜得净,月轮常被玩教倾。 如何未隔四十载,不遇论量向此生。
417 0 0
毛羽敛愁翠,黛娇攒艳春。恨容偏落泪,低态定思人。 枕上梦随月,扇边歌绕尘。玉钩鸾不住,波浅石磷磷。
424 0 0
温庭筠
远地能相访,何惭事力微。山中深夜坐,海内故交稀。 村酒沽来浊,溪鱼钓得肥。贫家只如此,未可便言归。
428 0 0
杜荀鹤
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 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
470 0 0
司空图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378 0 0
韩愈
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 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 篱崩瓜豆蔓,圃壤牛羊迹。断续古祠鸦,高低远村笛。 喜闻东皋润,欲往未通屐。杖策试危桥,攀萝瞰苔壁。 邻翁夜相访,缓酌聊跂石。新月出污尊,浮云在中舄。 常隳腐儒操,谬习经邦画。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355 0 0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卢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