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喜春归,披香瑞雪霏。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
320 0 0
中华文学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349 0 0
钱起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397 0 0
周邦彦
移得龙泓潋滟寒,月轮初下白云端。 无人尽日澄心坐,倒影新篁一两竿。
380 0 0
陆龟蒙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430 0 0
薛能
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尘埃。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 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如结林中社,伊余亦愿陪。
374 0 0
贯休
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
425 0 0
【抒意二首】 举觴对客且挥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月明青箬笠,帐中霜冷赫连刀。 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尝惜羽毛。 我欲乘风归去也,卿云横亘斗牛高。[1] 鼙鼓轩轩动未休,关心楚尾与吴头。 岂知剑气升腾后,犹是胡尘扰攘秋。 万里江山多作垒,百年身世独登楼。 匹夫自有兴亡责,肯把功名付水流。[2]
411 0 0
李秀成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424 0 0
白居易
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
426 0 0
李商隐
“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文学产生”〔2〕这问题,还是半年前提出的,大家说了一通,没有结果。这问题自然还是存在,秋凉了,好像也真是到了“灯火倍可亲”〔3〕的时节,头脑一冷静,有几位作家便又记起这一个大问题来了。 八月三十日的《自由谈》上,浑人先生告诉我们道:“伟大的作品在废纸簏里!”〔4〕为什么呢?浑人先生解释说:“各刊物的编辑先生们,他们都是抱着‘门罗主义’〔5〕的,……他们发现稿上是署着一个与他们没有关系的人底姓名时,看也没有工夫一看便塞下废纸簏了。” 伟大的作品是产生的,然而不能发表,这罪孽全在编辑先生。不过废纸簏如果难以检查,也就成了“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疑案。较有意思,较有作用的还是《现代》九月号卷头“文艺独白”〔6〕里的林希隽先生〔7〕的大作《杂文和杂文家》。他并不归咎于编辑先生,只以为中国的没有大著作产生,是因为最近——虽然“早便生存着的”——流行着一种“容易下笔”,容易成名的“杂文”,所以倘不是“作家之甘自菲薄而放弃其任务,即便是作家毁掉了自己以投机取巧的手腕来替代一个文艺作者的严肃的工作”了。 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从高超的学者看来,是渺小,污秽,甚而至于可恶的,但在劳作者自己,却也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和人生有关,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现在就用林先生自己的文章来做例子罢,那开头是——“最近以来,有些杂志报章副刊上很时行的争相刊载着一种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的随感式的短文,形式既绝对无定型,不受任何文学制作之体裁的束缚,内容则无所不谈,范围更少有限制。为其如此,故很难加以某种文学作品的称呼;在这里,就暂且名之为杂文吧。”“沉默,金也。”〔8〕有一些人,是往往会“开口见喉咙”的,林先生也逃不出这例子。他的“散文”的定义,是并非中国旧日的所谓“骈散”“整散”的“散”,也不是现在文学上和“韵文”相对的不拘韵律的“散文”(Prose)的意思:胡里胡涂。但他的所谓“严肃的工作”是说得明明白白的:形式要有“定型”,要受“文学制作之体裁的束缚”;内容要有所不谈;范围要有限制。这“严肃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制艺”〔9〕,普通叫“八股”。 做这样的文章,抱这样的“文学观”的林希隽先生反对着“杂文”,已经可以不必多说,明白“杂文”的不容易做,而且那任务的重要了;杂志报章上的缺不了它,“杂文家”的放不掉它,也可见正非“投机取巧”,“客观上”是大有必要的。 况且《现代》九月号卷头的三篇大作〔10〕,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林先生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但这并不是矛盾。用“杂文”攻击“杂文”,就等于“以杀止杀”。先前新月社宣言里说,他们主张宽容,但对于不宽容者,却不宽容,〔11〕也正是这意思。那时曾有一个“杂文家”批评他们说,那就是刽子手,他是不杀人的,他的偶然杀人,是因为世上有杀人者。〔12〕但这未免“无所不谈”,太不“严肃”了。 林先生临末还问中国的作家:“俄国为什么能够有《和平与战争》这类伟大的作品产生?……而我们的作家呢,岂就永远写写杂文而引为莫大的满足么?”我们为这暂时的“杂文家”发愁的也只在这一点: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不至于忘记研究“俄国为什么能够有《和平与战争》这类伟大的作品产生”么? 但愿这只是我们的“杞忧”,他的“杂文”也许独不会“非特丝毫无需要之处,反且是一种恶劣的倾向”。EE 〔1〕本篇最初南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直。〔2〕“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文学产生”一九三四年三月郑伯奇在《春光》月刊创刊号发表《伟大的作品底要求》一文,其中说:“中国近数十年发生过很多的伟大事变,为什么还没有产生出来一部伟大的作品?”接着,该刊第三期又在《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征文题下刊出十五篇应征的文章。在讨论中,有些人对战斗的杂文持否定态度,要求作家致力于创作“伟大的作品”。〔3〕“灯火倍可亲”语出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4〕浑人的这篇文章,题为《伟大的作品在哪里?》。〔5〕门罗主义一八二三年十二月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则。它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口号,宣布任何欧洲强国都不得干涉美洲事务,其实质是为了让美国资产阶级独霸整个美洲。〔6〕《现代》文学月刊,施蛰存、杜衡编辑,一九三二年五月创刊于上海。自第六卷第二期(一九三五年三月)起,改为综合文化杂志,汪馥泉编辑。一九三五年五月出至第六卷第四期停刊。“文艺独白”,该刊第四、第五卷的一个专栏。 〔7〕林希隽广东潮安人,当时是上海大夏大学学生。〔8〕“沉默,金也”流行于英国等欧洲国家#p#副标题#e#
350 0 0
鲁迅
一黄召风虔,盖下丽春园。员外心坚,使了贩茶船。金山寺心事传,豫章城人月圆。苏氏贤,嫁了双知县。天,称了他风流愿。二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三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医,越恁的难调理。四帘外风筛,凉月满闲阶。烛灭银台,宝鼎篆烟埋。醉魂儿难挣挫,精彩儿强打挨。那里每来,你取闲论诗才。咍,定光的人来赛。五你性随邪,迷恋不来也。我心痴呆,等到月儿斜。你欢娱受用别,我凄凉为甚迭!休谎说,不索寻吴越。咱,负心的教天灭!六席上樽前,衾枕奈无缘。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祷告天。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七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轻,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八红袖轻揎,玉笋挽秋千。画板高悬,仙子坠云轩。额残了翡翠钿,髻松了柳叶偏。花径边,笑捻春罗扇。搧,玉腕鸣黄金钏。九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十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340 0 0
关汉卿
种黍傍烟溪,榛芜兼沮洳。亦知生计薄,所贵隐身处。 橡栗石上村,莓苔水中路。萧然授衣日,得此还山趣。 汲井爱秋泉,结茅因古树。闲云与幽鸟,对我不能去。 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334 0 0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秋凉雾露侵灯下, 夜静鱼龙逼岸行。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360 0 0
罗隐
去年曾借梅为寿。转眼垂孤小春又。一笑巡檐清影瘦。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 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唤取玉妃重举酒。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
342 0 0
李曾伯
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为谁开。 赖逢山县卢明府,引我花前劝一杯。
384 0 0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天王委管籥,开闭秦北门。 顶戴日月光,口宣雨露言。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 清冢入内地,黄河穷本源。风云寝气象,鸟兽翔旗幡。 军人歌无胡,长剑倚昆仑。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樵客天一畔,何由拜旌轩。愿请执御臣,为公动朱轓. 岂令群荒外,尚有辜帝恩。愿陈田舍歌,暂息四座喧。 条桑去附枝,薙草绝本根。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427 0 0
青楼临大道,一上一回老。所思终不来,极目伤春草。
407 0 0
于濆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 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398 0 0
吴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