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362 0 0
魏夫人
文六十一篇,一九三六年六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 序言 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1〕上开头的;集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两本。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2〕不能细辨,依然常常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3〕,小品文半月刊《太白》〔4〕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这一个名称,是和我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5〕,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射给我的。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使我的战友看得头疼;二,因为“花边”〔6〕也是银元的别名,以见我的这些文章是为了稿费,其实并无足取。至于我们的意见不同之处,是我以为我们无须希望外国人待我们比鸡鸭优,他却以为应该待我们比鸡鸭优,我在替西洋人辩护,所以是“买办”。那文章就附在《倒提》之下,这里不必多说。此外,倒也并无什么可记之事。只为了一篇《玩笑只当它玩笑》,又曾引出过一封文公直〔7〕先生的来信,笔伐的更严重了,说我是“汉奸”,现在和我的复信都附在本文的下面。其余的一些鬼鬼祟祟,躲躲闪闪的攻击,离上举的两位还差得很远,这里都不转载了。 “花边文学”可也真不行。一九三四年不同一九三五年,今年是为了《闲话皇帝》事件〔8〕,官家的书报检查处〔9〕忽然不知所往,还革掉七位检查官,日报上被删之处,也好像可以留着空白(术语谓之“开天窗”)了。但那时可真厉害,这么说不可以,那么说又不成功,而且删掉的地方,还不许留下空隙,要接起来,使作者自己来负吞吞吐吐,不知所云的责任。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是什么呢? 我曾经和几个朋友闲谈。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文章,是不会有骨气的了,譬如向一种日报上的副刊去投稿罢,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检查官又抽去几根骨头,剩下来还有什么呢?我说:我是自己先抽去了几根骨头的,否则,连“剩下来”的也不剩。所以,那时发表出来的文字,有被抽四次的可能,——现在有些人不在拚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10〕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 因此除了官准的有骨气的文章之外,读者也只能看看没有骨气的文章。我生于清朝,原是奴隶出身,不同二十五岁以内的青年,一生下来就是中华民国的主子,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我的投稿,目的是在发表的,当然不给它见得有骨气,所以被“花边”所装饰者,大约也确比青年作家的作品多,而且奇怪,被删掉的地方倒很少。一年之中,只有三篇,现在补全,仍用黑点为记。我看《论秦理斋夫人事》的末尾,是申报馆的总编辑删的,别的两篇,却是检查官删的:这里都显着他们不同的心思。 今年一年中,我所投稿的《自由谈》和《动向》,都停刊了;《太白》也不出了。我曾经想过: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就总归活不久。于是从今年起,我就不大做这样的短文,因为对于同人,是回避他背后的闷棍,对于自己,是不愿做开路的呆子,对于刊物,是希望它尽可能的长生。所以有人要我投稿,我特别敷延推宕,非“摆架子”也,是带些好意——然而有时也是恶意——的“世故”:这是要请索稿者原谅的。 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11〕。要过年了,我不知道结果怎么样。然而,即使从此文章都成了民众的喉舌,那代价也可谓大极了:是北五省的自治〔12〕。这恰如先前的不敢恳请“保护正当舆论”和要求言论自由的代价之大一样:是东三省的沦亡。不过这一次,换来的东西是光明的。然而,倘使万一不幸,后来又复换回了我做“花边文学”一样的时代,大家试来猜一猜那代价该是什么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九之夜,鲁迅记。 〔1〕《申报》的《自由谈》参看本卷第5页注〔1〕。一九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后,《自由谈》一度停刊。 〔2〕新任者指继黎烈文后主编《申报·自由谈》的张梓生。他是浙江绍兴人,与鲁迅相识。 〔3〕《中华日报》国民党汪精卫改组派办的报纸,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一日在上海创刊。《动向》,该报副刊之一,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始办,聂绀弩主编,常发表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停刊。 〔4〕《太白》小品文半月刊,陈望道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停刊。〔5〕青年战友指廖沫沙,湖南长沙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曾以林默等笔名写文章。参看本书《倒提》一文的附录。〔6〕“花边”旧#p#副标题#e#
343 0 0
鲁迅
家住义兴东舍溪,溪边莎草雨无泥。 上人一向心入定,春鸟年年空自啼。 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333 0 0
顾况
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他人。 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逢著韩退之,结交方殷勤。 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 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
355 0 0
孟郊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馀兴,到家弹玉琴。
340 0 0
常建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421 0 0
周德清
院静无声。天边正、皓月初上重城。群木摇落,松路径暖风轻。喜揖蟾华当松顶,照榭阁、细影纵横。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若如临异境,漾凤沼岸阔,波净鱼惊。气入层汉,疑有素鹤飞鸣。夜色徘徊迟宫漏,渐坐久、露湿金茎。未忍归去,闻何处、重吹笙。
318 0 0
曹勋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487 0 0
曹植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359 0 0
晁补之
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 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
490 0 0
陈陶
春草晚来色,东门愁送君。盛才仍下位,明代负奇文。 且乐神仙道,终随鸳鹭群。梅生寄黄绶,不日在青云。
410 0 0
钱起
醉舞高歌海上山,天瓢承露结金丹。 夜深鹤透秋空碧,万里西风一剑寒。
403 0 0
吕岩
坐待故人宿,月华清兴秋。管弦谁处醉,池馆此时愁。 风过渚荷动,露含山桂幽。孤吟不可曙,昨夜共登楼。
429 0 0
许浑
【感遇】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406 0 0
陈子昂
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休休未是早行时。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转。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 兴阑便归。忽邂逅、故人期。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云霭散、皓月呈辉。
306 0 0
中华文学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351 0 0
晏几道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412 0 0
张大烈
城郭喧喧争送远,危梁袅袅渡东津。 杨花展转引征骑,莫怪山中多看人。
330 0 0
戴叔伦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74 0 0
白居易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至此肠断彼心绝。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357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