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1] 麻苎衣衫鬓发焦。[2] 桑柘废来犹纳税,[3] 田园荒后尚征苗。[4] 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5]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411 0 0
杜荀鹤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368 0 0
韦应物
行李一枝藤,云边晓扣冰。丹经如不谬,白发亦何能。 浅井仙人境,明珠海客灯。乃知真隐者,笑就汉廷征。
399 0 0
李洞
朝衣闲典尽,酒病觉难医。下世无遗恨,传家有大诗。 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长忆招吟夜,前年风雪时。
381 0 0
齐己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400 0 0
岑参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367 0 0
中华文学
蹇步垂朱绶,华缨映白须。何因驻衰老,只有且欢娱。 酒兴还应在,诗情可便无。登山与临水,犹未要人扶。
414 0 0
白居易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436 0 0
马戴
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客里故人尊酒别, 天涯游子弊裘寒。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重到京华旧游处,春风佳丽好盘桓。
389 0 0
牟融
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无因盖得龙宫地,畦里尘飞叶相残。
413 0 0
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
416 0 0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334 0 0
龚自珍
零露下长洲。云翻海倒流。素娥深、不到西楼。忽觉断潮归去也,饮不尽、一轮秋。 城外土馒头。人能饮恨不。古人不见使吾愁。莫有横江孤鹤过,来伴我、醉中游。
328 0 0
刘辰翁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般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老何的学校开办起来了。他用炭块当粉笔,用手抄的作业本作学生的教材,每当讲到高兴处就满脸通红。“世上有许多好地方,”老何常说,“北京有故宫,有颐和园,还有圆明园。圆明园可惜被洋鬼子破坏了,要是也能去看一看……”他忽然停下来,有些黯然,抬起头,眼睛便又亮了:“你们要努力读书,将来一定能走出山坳坳,去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也就当是老师我看了!” 三十多年间,老何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他总说,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啊,那光太热烈,灼得他非得做些什么。于是,他做了孩子们的老师,看他们一个个飞出大山,飞到世界各地,去那个美丽的“外面”饱览美景。 “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我每逢去看望他,他总是这样对我说,是感慨,也是叹息。我静静地握着他的手,听他讲他和他的学生过去的趣事,心里有一种格外的自豪…… “爷爷……”我抓住他已经不再温暖的手,眼前是一些照片,那些爷爷口中的“孩子”手持着它们。你看,那是故宫,那是圆明园…… 一位年长的叔叔跪了下来,温和的声音都颤抖着:“何老师,我们回来了,我们带了世界回来。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是您的眼睛!“ 我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也是你的眼睛,爷爷,我会把这条路坚持下去。我知道,坐在志愿填报的电脑前,我一定会告诉自己:就报师范吧。让我成为你的眼睛,替你去看世界的美。也让更多人替我,成为我的眼睛,看到世界的未来。
329 0 0
小文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324 0 0
丞相鸣琴地,何年闭玉徽。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楼扉。 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暂依。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
467 0 0
李德裕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1]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2]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3]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4]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5]
诗经
风雨高楼悄四围,残灯黏壁淡无辉,篆烟犹袅旧屏帏。己忍寒欺罗袖薄?断无春逐柳绵归。坐深愁极一沾衣。
363 0 0
况周颐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已传花洞将秦接, 更指茅山与蜀通。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336 0 0
李端
炎驭失天纲,土德承天命。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 七德已绥边,九夷咸底定。景化覃遐迩,深仁洽翔泳。
351 0 0
佚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