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411 0 0
王国维
荒鸡夜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才信倾城是真语, 直教涂地始甘心。两重秦苑成千里,一炷胡香抵万金。 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
427 0 0
温庭筠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387 0 0
周邦彦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342 0 0
石孝友
【园中梨花唯开一枝】 栏外见春迟,朝来雪一枝。 不知初发处,误道已残时。
356 0 0
高启
寂寂春将老,闲人强自欢。迎风莺语涩,带雨蝶飞难。 傍砌木初长,眠花景渐阑。临轩平目望,情思若为宽。
423 0 0
姚合
【定西番】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437 0 0
韦庄
周穆王季,晋美帝文。明明盛德,穆穆齐芬。 藏用四履,屈道参分。铿锵钟石,载纪鸿勋。
306 0 0
中华文学
梁王雪里有深知,偶别家乡隔路岐。官品共传胜曩日, 酒杯争肯忍当时。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还有钓鱼蓑笠在,不堪风雨失归期。
441 0 0
罗隐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
338 0 0
韩翃
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 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 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
313 0 0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410 0 0
许浑
玉质孤高,天姿明慧。了无一点尘凡气。白莲空殿锁幽芳,亭亭独占秋光里。 一切见闻,不可思议。我今有分亲瞻礼。愿垂方便济众生,他时同赴龙华会。
318 0 0
蔡伸
去年走马章台路。送酒无人,寂寞黄花雨。又是重阳秋欲暮。西风此恨谁分付。 无限归心归不去。却梦佳人,约我花间住。蓦地觉来无觅处。雁声叫断潇湘浦。
329 0 0
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 梁台初建应惆怅,不得萧公作骑兵。
408 0 0
李商隐
滩恶黄牛吼,城孤白帝秋。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东南具今古,归望山云秋。
322 0 0
王昌龄
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四散号呶,俶扰无隅。 埋之深渊,飘然上浮。骑龙披青云,泛览游八区。 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西摩月镜,东弄日珠。 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群仙来迎塞天衢, 凤凰鸾鸟灿金舆。音声嘈嘈满太虚,旨饮食兮照庖厨。 食之不饫饫不尽,使人不陋复不愚。旦旦狎玉皇, 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宛宛舒舒, 忽不自知。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 俄而散漫,斐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 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 颜如芙蓉,顶为醍醐。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 下顾人间,溷粪蝇蛆。
346 0 0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271 0 0
高适
小峰兄: 收到了几期《语丝》,看见有《鲁迅在广东》〔2〕的一个广告,说是我的言论之类,都收集在内。后来的另一广告上,却变成“鲁迅著”了。我以为这不大好。 我到中山大学的本意,原不过是教书。然而有些青年大开其欢迎会。我知道不妙,所以首先第一回演说,就声明我不是什么“战士”,“革命家”。倘若是的,就应该在北京,厦门奋斗;但我躲到“革命后方”〔3〕的广州来了,这就是并非“战士”的证据。 不料主席的某先生〔4〕——他那时是委员——接着演说,说这是我太谦虚,就我过去的事实看来,确是一个战斗者,革命者。于是礼堂上劈劈拍拍一阵拍手,我的“战士”便做定了。拍手之后,大家都已走散,再向谁去推辞?我只好咬着牙关,背了“战士”的招牌走进房里去,想到敝同乡秋瑾〔5〕姑娘,就是被这种劈劈拍拍的拍手拍死的。我莫非也非“阵亡”不可么? 没有法子,姑且由它去罢。然而苦矣!访问的,研究的,谈文学的,侦探思想的,要做序,题签的,请演说的,闹得个不亦乐乎。我尤其怕的是演说,因为它有指定的时候,不听拖延。临时到来一班青年,连劝带逼,将你绑了出去。而所说的话是大概有一定的题目的。命题作文,我最不擅长。否则,我在清朝不早进了秀才了么?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但我自有定例:至多以十分钟为限。可是心里还是不舒服,事前事后,我常常对熟人叹息说:不料我竟到“革命的策源地”来做洋八股了。 还有一层,我凡有东西发表,无论讲义,演说,是必须自己看过的。但那时太忙,有时不但稿子没有看,连印出了之后也没有看。这回变成书了,我也今天才知道,而终于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里面是怎样的东西。现在我也不想拿什么费话来捣乱,但以我们多年的交情,希望你最好允许我实行下列三样—— 一,将书中的我的演说,文章等都删去。 二,将广告上的著者的署名改正。 三,将这信在《语丝》上发表。 这样一来,就只剩了别人所编的别人的文章,我当然心安理得,无话可说了。但是,还有一层,看了《鲁迅在广东》,是不足以很知道鲁迅之在广东的。我想,要后面再加上几十页白纸,才可以称为“鲁迅在广东”。 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像一个橄榄。我如有作品,题这名目是最好的,可惜被郭沫若先生占先用去了。〔6〕但好在我也没有作品。 至于那时关于我的文字,大概是多的罢。我还记得每有一篇登出,某教授便魂不附体似的对我说道:“又在恭维你了! 看见了么?”我总点点头,说,“看见了。”谈下去,他照例说,“在西洋,文学是只有女人看的。”我也点点头,说,“大概是的罢。”心里却想:战士和革命者的虚衔,大约不久就要革掉了罢。 照那时的形势看来,实在也足令认明了我的“纸糊的假冠”〔7〕的才子们生气。但那形势是另有缘故的,以非急切,姑且不谈。现在所要说的,只是报上所表见的,乃是一时的情形;此刻早没有假冠了,可惜报上并不记载。但我在广东的鲁迅自己,是知道的,所以写一点出来,给憎恶我的先生们平平心—— 一,“战斗”和“革命”,先前几乎有修改为“捣乱”的趋势,现在大约可以免了。但旧衔似乎已经革去。 二,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期刊上的我的题签,已经撤换。 三,报上说我已经逃走,或者说我到汉口去了。写信去更正,就没收。 四,有一种报上,竭力不使它有“鲁迅”两字出现,这是由比较两种报上的同一记事而知道的。 五,一种报上,已给我另定了一种头衔,曰:杂感家。 〔8〕评论是“特长即在他的尖锐的笔调,此外别无可称。”然而他希望我们和《现代评论》合作。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细考两派文章思想,初无什么大别。”(此刻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转录上海的《学灯》〔9〕的。原来如此,无怪其然。写完之后,追注。) 六,一个学者〔10〕,已经说是我的文字损害了他,要将我送官了,先给我一个命令道:“暂勿离粤,以俟开审!” 阿呀,仁兄,你看这怎么得了呀!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11〕了。 “孔子曰:‘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怕未必有这样侥幸的事罢,唉唉,呜呼! 但那是其实没有什么的,以上云云,真是“小病呻吟”。 我之所以要声明,不过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以为我是坐在高台上指挥“思想革命”而已。尤其是有几位青年,纳罕我为什么近来不开口。你看,再开口,岂不要永“勿离粤,以俟开审”了么?语有之曰: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此之谓也。 我所遇见的那些事,全是社会上的常情,我倒并不觉得怎样。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离。我还要补足一句,是:他们都不是共产党,也不是亲共派。其吃苦的原因,就在和我认得。#p#副标题#e#
324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