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苍生今有望,飞诏下林丘。
319 0 0
岑参
好花不与_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345 0 0
姜夔
抚景几今古,遗恨此江山。百年形胜,但见幽草杂枯菅。多少名流登览,赖有神扶坏栋,诗墨尚斑斑。风月要磨洗,顾我已衰颜。 擎天手,携玉斧,到江干。一新奇观,领客觞咏有馀闲。烟草半川开霁,城郭两州相望,都在画屏间。便拟骑黄鹄,直上扣云关。
307 0 0
中华文学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334 0 0
佚名
所谓“大内档案”〔2〕这东西,在清朝的内阁里积存了三百多年,在孔庙里塞了十多年,谁也一声不响。自从历史博物馆将这残余卖给纸铺子,纸铺子转卖给罗振玉〔3〕,罗振玉转卖给日本人,于是乎大有号咷之声,仿佛国宝已失,国脉随之似的。前几年,我也曾见过几个人的议论,所记得的一个是金梁,登在《东方杂志》〔4〕上;还有罗振玉和王国维〔5〕,随时发感慨。最近的是《北新半月刊》上的《论档案的售出》,蒋彝潜〔6〕先生做的。 我觉得他们的议论都不大确。金梁,本是杭州的驻防旗人,早先主张排汉的,民国以来,便算是遗老了,凡有民国所做的事,他自然都以为很可恶。罗振玉呢,也算是遗老,曾经立誓不见国门,而后来仆仆京津间,痛责后生不好古,而偏将古董卖给外国人的,只要看他的题跋,大抵有“广告”气扑鼻,便知道“于意云何”了。独有王国维已经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是老实人;但他的感喟,却往往和罗振玉一鼻孔出气,虽然所出的气,有真假之分。所以他被弄成夹广告的Sandwich〔7〕,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蒋先生是例外,我看并非遗老,只因为sentimental〔8〕一点,所以受了罗振玉辈的骗了。你想,他要将这卖给日本人,肯说这不是宝贝的么? 那么,这不是好东西么?不好,怎么你也要买,我也要买呢?我想,这是谁也要发的质问。 答曰:唯唯,否否。这正如败落大户家里的一堆废纸,说好也行,说无用也行的。因为是废纸,所以无用;因为是败落大户家里的,所以也许夹些好东西。况且这所谓好与不好,也因人的看法而不同,我的寓所近旁的一个垃圾箱,里面都是住户所弃的无用的东西,但我看见早上总有几个背着竹篮的人,从那里面一片一片,一块一块,检了什么东西去了,还有用。更何况现在的时候,皇帝也还尊贵,只要在“大内”里放几天,或者带一个“宫”字,就容易使人另眼相看的,这真是说也不信,虽然在民国。 “大内档案”也者,据深通“国朝”〔9〕掌故的罗遗老说,是他的“国朝”时堆在内阁里的乱纸,大家主张焚弃,经他力争,这才保留下来的。但到他的“国朝”退位,民国元年我到北京的时候,它们已经被装为八千(?)麻袋,塞在孔庙之中的敬一亭里了,的确满满地埋满了大半亭子。其时孔庙里设了一个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处长是胡玉缙〔10〕先生。“筹备处”云者,即里面并无“历史博物”的意思。 我却在教育部,因此也就和麻袋们发生了一点关系,眼见它们的升沉隐显。可气可笑的事是有的,但多是小玩意;后来看见外面的议论说得天花乱坠起来,也颇想做几句记事,叙出我所目睹的情节。可是胆子小,因为牵涉着的阔人很有几个,没有敢动笔。这是我的“世故”,在中国做人,骂民族,骂国家,骂社会,骂团体,……都可以的,但不可涉及个人,有名有姓。广州的一种期刊上说我只打叭儿狗,不骂军阀。殊不知我正因为骂了叭儿狗,这才有逃出北京的运命。泛骂军阀,谁来管呢?军阀是不看杂志的,就靠叭儿狗嗅,候补叭儿狗吠。阿,说下去又不好了,赶快带住。 现在是寓在南方,大约不妨说几句了,这些事情,将来恐怕也未必另外有人说。但我对于有关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将罗马字来替代。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这也是我的“世故”,不要以为自己在南方,他们在北方,或者不知所在,就小觑他们。他们是突然会在你眼前阔起来的,真是神奇得很。这时候,恐怕就会死得连自己也莫明其妙了。所以要稳当,最好是不说。但我现在来“折衷”,既非不说,而不尽说,而代以罗马字,—— 如果这样还不妥,那么,也只好听天由命了。上帝安我魂灵! 却说这些麻袋们躺在敬一亭里,就很令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长胡玉缙先生担忧,日夜提防工役们放火。为什么呢?这事谈起来可有些繁复了。弄些所谓“国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胡先生原是南菁书院〔11〕的高材生,不但深研旧学,并且博识前朝掌故的。他知道清朝武英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自然,连武英殿也没有了,更何况铜活字的多少。而不幸敬一亭中的麻袋,也仿佛常常减少,工役们不是国学家,所以他将内容的宝贝倒在地上,单拿麻袋去卖钱。胡先生因此想到武英殿失火的故事,深怕麻袋缺得多了之后,敬一亭也照例烧起来;就到教育部去商议一个迁移,或整理,或销毁的办法。 专管这一类事情的是社会教育司,然而司长是夏曾佑〔12〕先生。弄些什么“国学”的人大概也都知道的,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地清楚。他是知道中国的一切事万不可“办”的;即如档案罢,任其自然,烂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于烧掉,倒是天下太平;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不可开交了。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所以他的主张是“这个东西万万动不得”。 这两位熟于掌故的“要办”和“不办”的老先生,从此都知道各人的意思,说说笑#p#副标题#e#
314 0 0
鲁迅
占断人间闲富贵,长秋应是长春。前山推月上帘旌。缓觞火寻旧友,勾拍按新声。 时倚晴空看过雁,几州明月关情。知君早已倦青冥。时来那得免,事业一窗萤。
330 0 0
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 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
米友仁
雨馀深巷静,独酌送残春。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弃贫。 虫丝粘户网,鼠迹印床尘。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328 0 0
郎士元
竹里疏枝总是梅。月白霜清,犹未全开。相逢聊与著诗催。要趁金波,满泛金杯。 多病惭非作赋才。醉到花前,探得春回。明年公已在鸾台。看取春风,丹诏重来。
363 0 0
韩元吉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染透猩猩血。风酿楚天秋,霜浸吴江月,明日落红多去也。
辍棹因过古梵宫,荒凉门径锁苔茸。绿阴满地前朝树, 清韵含风后殿钟。童子纵慵眠坏榻,老僧耽话指诸峰。 吟馀却返来时路,回首盘桓尚驻筇。
386 0 0
伯劳飞迟燕飞疾,垂杨绽金花笑日。绿窗娇女字莺莺, 金雀娅鬟年十七。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 门掩重关萧寺中,芳草花时不曾出。
470 0 0
李绅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390 0 0
李商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00 0 0
刘禹锡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云中鸡犬刘安过, 月里笙歌炀帝归。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369 0 0
罗隐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1]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2]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李清照
日寒风细。庭馆浮花气。白发潘郎吟欲醉。绿暗蘼芜千里。 西园南浦东城。一春多少闲情。日暮采苹歌远,梦回唤得愁生。
294 0 0
树号相思枝拂地,鸟语提壶声满溪。 云涯一里千万曲,直是渔翁行也迷。 荒柳卧波浑似困,宿云遮坞未全痴。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馀总不知。 每逢孤屿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 任是烟萝中待月,不妨欹枕扣舷归。
387 0 0
陆龟蒙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马,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呼斗酒,同君酌。□小隐,寻幽约。且丁宁休负,北山猿鹤。有鹿从渠求鹿梦,非鱼定未知鱼乐。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
376 0 0
辛弃疾
山水叠层层,吾兄涉又登。挂帆春背雁,寻磬夜逢僧。 雪溜悬衡岳,江云盖秣陵。评文永不忘,此说是中兴。
414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