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愧无政,与君聊散襟。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293 0 0
韦应物
白日依山尽,[2] 黄河入海流。[3] 欲穷千里目,[4] 更上一层楼。[5]
376 0 0
王之涣
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云际龙文出,池中鸟色翻。 流辉下月路,坠影入河源。方知颍川集,别有太丘门。
296 0 0
中华文学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 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405 0 0
张籍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364 0 0
白居易
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骏骨凤毛真可贵, 冈头泽底促足论。去年江上识君面,爱君风貌情已敦。 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自兹心洽迹亦洽, 居常并榻游并轩。柳阴覆岸郑监水,李花压树韦公园。 每出新诗共联缀,闲因醉舞相牵援。时寻沙尾枫林夕, 夜摘兰丛衣露繁。今君别我欲何去,自言远结迢迢婚。 简书五府已再至,波涛万里酬一言。为君再拜赠君语, 愿君静听君勿喧。君名师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遗范存。 永宁昔在抡鉴表,沙汰沉浊澄浚源。君今取友由取士, 得不别白清与浑。昔公事主尽忠谠,虽及死谏誓不谖。 今君佐藩如佐主,得不陈露酬所恩。昔公为善日不足, 假寐待旦朝至尊。今君三十朝未与,得不寸晷倍玙璠. 昔公令子尚贵主,公执舅礼妇执笲.返拜之仪自此绝, 关雎之化皎不昏。君今远娉奉明祀,得不齐励亲蘋蘩。 斯言皆为书佩带,然后别袂乃可扪。别袂可扪不可解, 解袂开帆凄别魂。魂摇江树鸟飞没,帆挂樯竿鸟尾翻。 翻风驾浪拍何处,直指杭州由上元。上元萧寺基址在, 杭州潮水霜雪屯。潮户迎潮击潮鼓,潮平潮退有潮痕。 得得为题罗刹石,古来非独伍员冤。
365 0 0
元稹
王孙游不遇,况我五湖人。野店难投宿,渔家独问津。 岭分中夜月,江隔两乡春。静想青云路,还应寄此身。
375 0 0
张乔
一 做《内经》〔2〕的不知道究竟是谁。对于人的肌肉,他确是看过,但似乎单是剥了皮略略一观,没有细考校,所以乱成一片,说是凡有肌肉都发源于手指和足趾。宋的《洗冤录》〔3〕说人骨,竟至于谓男女骨数不同;老仵作之谈,也有不少胡说。然而直到现在,前者还是医家的宝典,后者还是检验的南针:这可以算得天下奇事之一。 牙痛在中国不知发端于何人?相传古人壮健,尧舜时代盖未必有;现在假定为起于二千年前罢。我幼时曾经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4〕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至于拔牙的所谓“离骨散”,乃是理想之谈,实际上并没有。西法的牙医一到,这才根本解决了;但在中国人手里一再传,又每每只学得镶补而忘了去腐杀菌,仍复渐渐地靠不住起来。牙痛了二千年,敷敷衍衍的不想一个好方法,别人想出来了,却又不肯好好地学:这大约也可以算得天下奇事之二罢。 康圣人〔5〕主张跪拜,以为“否则要此膝何用”。走时的腿的动作,固然不易于看得分明,但忘记了坐在椅上时候的膝的曲直,则不可谓非圣人之疏于格物〔6〕也。身中间脖颈最细,古人则于此斫之,臀肉最肥,古人则于此打之,其格物都比康圣人精到,后人之爱不忍释,实非无因。所以僻县尚打小板子,去年北京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一月十五日。 二 校着《苦闷的象征》〔7〕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奇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 一月十七日。 三 我想,我的神经也许有些瞀乱了。否则,那就可怕。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而是民国的敌人。 我觉得有许多民国国民很像住在德法等国里的犹太人,他们的意中别有一个国度。 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 我觉得什么都要从新做过。 退一万步说罢,我希望有人好好地做一部民国的建国史给少年看,因为我觉得民国的来源,实在已经失传了,虽然还只有十四年! 二月十二日。 四 先前,听到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是“独夫的家谱”〔8〕一类的话,便以为诚然。后来自己看起来,明白了:何尝如此。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秦汉远了,和现在的情形相差已多,且不道。元人著作寥寥。至于唐宋明的杂史之类,则现在多有。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驶,独与我们中国无关。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 以明末例现在,则中国的情形还可以更腐败,更破烂,更凶酷,更残虐,现在还不算达到极点。但明末的腐败破烂也还未达到极点,因为李自成,张献忠〔9〕闹起来了。而张李的凶酷残虐也还未达到极点,因为满洲兵进来了。 难道所谓国民性者,真是这样地难于改变的么?倘如#p#副标题#e#
304 0 0
鲁迅
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320 0 0
【减字木兰花】 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 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筝弦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 转枕花前,且占香红一夜眠。
413 0 0
晏几道
一别黔巫似断弦,故交东去更凄然。心游目送三千里, 雨散云飞二十年。发迹岂劳天上桂,属词还得幕中莲。 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584 0 0
温庭筠
梅脸退,柳眼肥,雨丝丝开到茶蘼。一春常是盼付佳期,不觉的香消玉体。【幺】忒风流姝媚忒聪慧,怎生般信绝音稀?叮宁杜宇那人行啼,冷落了秋千月底。【出队子】科场不第,出落着个三不归。长安花酒价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怀说向谁?【幺】到中秋左右还相会,见他时擘破面皮。紫泥宣于我甚便宜,青楼梦因谁没鉴识,且受回禁持悔甚的。【尾】海神行忘不了些乔盟誓,多年前曾活取了个王魁,传槽病这些时敢轮到你。
伊余尽少女,一种饰螓首。徒能事机杼,与之作歌舞。 歌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338 0 0
鸟纬迁序,龙星见辰。纯阳在律,明德崇禋。 五方降帝,万宇安人。恭以致享,肃以迎神。
330 0 0
佚名
归去来兮!笑人生苦贪名利,我岂肯陷迷途惆怅独悲。假若做公卿,居宰辅,地心劳形役。量这些来小去官职,枉消磨了浩然之气。 【醉春风】想聚散若浮云,叹光阴如过隙。不如闻早赋归欤,畅是一个美,美。弃职归农,杜门修道,早则死心搭地。 【红绣鞋】泛远水舟遥遥以轻,送征帆风飘飘而吹衣,望烟水平芜把我去程迷。问征夫询远近,瞻衡日熹微,盼柴桑归兴急。 【满庭芳】再休想折腰为米,落得个心闲似水,酒醉如泥。乐并不管家和计,都分付与稚子山妻。栽五柳闲居隐迹,抚孤松小院徘徊。问因宜把功名弃?岂不见张良范蠡,这两个多大得便宜。 【上小楼】我则待逐朝每日,无拘无系。我则待从事西畴,寄傲南窗,把酒东篱。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规模不废,策扶老尚堪流憩。 【幺】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自怡。有酒盈樽,门设常关,景幽人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从容游戏,比着个彭泽县较淡中有味。 【耍孩儿】溪泉流出涓涓细,木向阳欣欣弄碧。登东皋舒啸对斜晖,有两般儿景物希奇。觑无心出岫云如画,见有意投林鸟倦飞。草堂小堪容膝,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忘机。 【幺】或寻丘壑观清致,或自临清流品题。我为甚绝交游待与世相违,须是我傲羲皇本性难移。想人间富贵非吾愿,望帝里迢遥不可期。已往事都休记,度晚景乐夫天命,其余更复奚疑。 【尾声】辞功名则待远是非,守田园是我有见识。闲悠悠无半点为官意,一任驷马高车聘不起。
366 0 0
李致远
小邑沧洲吏,新年白首翁。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 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羁心早已乱,何事更春风。
刘长卿
未至应居右,全家出帝乡。礼优逢苑雪,官重带台霜。 夜浦吴潮吼,春滩建水狂。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333 0 0
罗隐
溪空唯容云,木密不陨雨。迎渔隐映间,安问讴雅橹。
359 0 0
陆龟蒙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298 0 0
杜甫
敛板捧清词,恭闻侍直时。暮尘归众骑,邃宇舍诸司。 华月先灯至,清风与簟随。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龙卧人宁识,鹏抟鷃岂知。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286 0 0
卢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