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罢山翠鲜,泠泠东风好。断崖云生处,是向峰顶道。 谁谓峰顶远,跂予可瞻讨。忘缘祛天机,脱屣恨不早。 只恐岁云暮,遂与空名老。心往迹未并,惭愧山上草。
277 0 0
中华文学
行客。行客。身世东西南北。家林迢递不归。岁时悲盛泪垂。垂泪。垂泪。两鬓与霜相似。
289 0 0
衡岳啼猿里,巴州鸟道边。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 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 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 画角吹秦晋,旄头俯涧瀍.小儒轻董卓,有识笑苻坚。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乱麻尸积卫,破竹势临燕。 法驾还双阙,王师下八川。此时沾奉引,佳气拂周旋。 貔虎开金甲,麒麟受玉鞭。侍臣谙入仗,厩马解登仙。 花动朱楼雪,城凝碧树烟。衣冠心惨怆,故老泪潺湲。 哭庙悲风急,朝正霁景鲜。月分梁汉米,春得水衡钱。 内蕊繁于缬,宫莎软胜绵。恩荣同拜手,出入最随肩。 晚著华堂醉,寒重绣被眠。辔齐兼秉烛,书枉满怀笺。 每觉升元辅,深期列大贤。秉钧方咫尺,铩翮再联翩。 禁掖朋从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发竟谁怜。 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师资谦未达,乡党敬何先。 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 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定知深意苦,莫使众人传。 贝锦无停织,朱丝有断弦。浦鸥防碎首,霜鹘不空拳。 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且将棋度日,应用酒为年。 典郡终微眇,治中实弃捐。安排求傲吏,比兴展归田。 去去才难得,苍苍理又玄。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 陇外翻投迹,渔阳复控弦。笑为妻子累,甘与岁时迁。 亲故行稀少,兵戈动接联。他乡饶梦寐,失侣自屯邅。 多病加淹泊,长吟阻静便。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鶱.
302 0 0
杜甫
【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 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 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 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 都沁绿筠枝。
370 0 0
姜夔
叶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壮是衰形。关中秋雨书难到, 江上春寒酒易醒。多少系心身未达,寻思举目泪堪零。 几时抛得归山去,松下看云读道经。 喔喔晨鸡满树霜,喧喧晓渡簇舟航。数星昨夜寒炉火, 一阵谁家腊瓮香。久别羁孤成潦倒,回看书剑更苍黄。 逢人举止皆言命,至竟谋闲可胜忙。 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十里溪山新雪后, 千家襟袖晓寒生。只宜醉梦依华寝,可称羸蹄赴宿程。 日苦几多心下见,那堪岁晏又无成。 僻居多与懒相宜,吟拥寒炉过腊时。风柳欲生阳面叶, 冻梅先绽岭头枝。山川自小抛耕钓,骨肉无因免别离。 赖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一带长溪渌浸门,数声幽鸟啄云根。 松亭尽日唯空坐,难得儒翁共讨论。
372 0 0
罗邺
晓祭瑶斋夜扣钟,鳌头风起浪重重。人间直有仙桃种, 海上应无肉马踪。赤水梦沈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 不知皇帝三宫驻,始向人间著衮龙。
351 0 0
曹邺
盘之水,盘之水,清可濯吾缨。我与盘山疏一月,黄花满意绕荒城。怀抱向谁倾。 十之十,十之十,十十到千龄。我与盘山同一月,不占甲子后先晴。携手看升平。
332 0 0
刘辰翁
世故多离散,东西不可嗟。小秦非本国,楚塞复移家。 海岛无邻里,盐居少物华。山中吟夜月,相送在天涯。
438 0 0
皎然
羽觞随波。
312 0 0
佚名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401 0 0
鹊桥巧雾随风远。蟾宫皓影凝空满。一点寿星明。祥光彻太清。 周公天子傅。礼乐新封鲁。功业焕_常。钧天侍玉皇。
306 0 0
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美人一曲成千赐,心里犹嫌花样疏。
341 0 0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348 0 0
皮日休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319 0 0
高适
子真河朔尉,邑里带清漳。春草迎袍色,晴花拂绶香。 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若到铜台上,应怜魏寝荒。
276 0 0
岑参
病闻川守贺筵开,起伴尚书饮一杯。 任意少年长笑我,老人自觅老人来。
357 0 0
白居易
一 凡是关心现代中国文学的人,谁都知道《新青年》〔2〕是提倡“文学改良”,后来更进一步而号召“文学革命”的发难者。但当一九一五年九月中在上海开始出版的时候,却全部是文言的。苏曼殊〔3〕的创作小说,陈嘏〔4〕和刘半农〔5〕的翻译小说,都是文言。到第二年,胡适〔6〕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了,作品也只有胡适的诗文和小说是白话。后来白话作者逐渐多了起来,但又因为《新青年》其实是一个论议的刊物,所以创作并不怎样著重,比较旺盛的只有白话诗;至于戏曲和小说,也依然大抵是翻译。 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介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7〕一八八三年顷,尼采(FrNietzsche)〔8〕也早借了苏鲁支(Zarathus-tra)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的。而且《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LAndreev)〔9〕式的阴冷。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此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们所注意了。 从《新青年》上,此外也没有养成什么小说的作家。较多的倒是在《新潮》〔10〕上。从一九一九年一月创刊,到次年主干者们出洋留学而消灭的两个年中,小说作者就有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欧阳予倩和叶绍钧。自然,技术是幼稚的,往往留存着旧小说上的写法和语调;而且平铺直叙,一泻无余;或者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然而又有一种共同前进的趋向,是这时的作者们,没有一个以为小说是脱俗的文学,除了为艺术之外,一无所为的。他们每作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是在用改革社会的器械,——虽然也没有设定终极的目标。 俞平伯〔11〕的《花匠》以为人们应该屏绝矫揉造作,任其自然,罗家伦〔12〕之作则在诉说婚姻不自由的苦痛,虽然稍嫌浅露,但正是当时许多智识青年们的公意;输入易卜生(HIb-sen)〔13〕的《娜拉》和《群鬼》的机运,这时候也恰恰成熟了,不过还没有想到《人民之敌》和《社会柱石》。杨振声〔14〕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泛敬熙〔15〕并且装着笑容,揭露了好学生的秘密和苦人的灾难。但究竟因为是上层的智识者,所以笔墨总不免伸缩于描写身边琐事和小民生活之间。后来,欧阳予倩〔16〕致力于剧本去了;叶绍钧〔17〕却有更远大的发展。汪敬熙又在《现代评论》〔18〕上发表创作,至一九二五年,自选了一本《雪夜》,但他好像终于没有自觉,或者忘却了先前的奋斗,以为他自己的作品,是并无“什么批评人生的意义的”了。序中有云—— “我写这些篇小说的时候,是力求着去忠实的描写我所见的几种人生经验。我只求描写的忠实,不搀入丝毫批评的态度。虽然一个人叙述一件事实之时,他的描写是免不了受他的人生观之影响,但我总是在可能的范围之内,竭力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 “因为持了这种客观态度的缘故,我这些短篇小说是不会有什么批评人生的意义。我只写出我所见的几种经验给读者看罢了。读者看了这些小说,心中对于这些种经验有什么评论,是我所不问的。” 杨振声的文笔,却比《渔家》更加生发起来,但恰与先前的战友汪敬熙站成对郯:他“要忠实于主观”,要用人工来制造理想的人物。而且凭自己的理想还怕不够,又请教过几个朋友,删改了几回,这才完成一本中篇小说《玉君》〔19〕,那自序道—— “若有人问玉君是真的,我的回答是没有一个小说家说实话的。说实话的是历史家,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 历史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像力。历史家取的是科学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 他先决定了“想把天然艺术化”,唯一的方法是“说假话”,“说假话的才是小说家”。于是依照了这定律,并且博采众议,将《玉君》创造出来了,然而这是一定的:不过一个傀儡,她的降生也就是死亡。我们此后也不再见这位作家的创作。 二 “五四”事件一起,这运动的大营的北京大学负了盛名,但同时也遭了艰险。终于,《新青年》的编辑中枢不得不复归上海〔20〕,《新潮》群中的健将,则大抵远远的到欧美留学去了,《新潮》这杂志,也以虽有大吹大擂的豫告,却至今还未出版的“名著绍介”#p#副标题#e#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301 0 0
鲁迅
我曾长久地驻立在祖父的中药房门外,贪婪地闻着浓浓的药香,灵魂仿佛也在这一刻得到救赎。 那是祖父的中药房,病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杏林”,我仿佛能感受到这中药房后有一片杏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明媚的光芒。 望闻问切,我看见祖父微眯着眼睛,用一只布满皱纹的手轻按着病人的脉搏,那像是把握住了五千年中华之脉,延绵至今。 祖父说:“这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我被祖父的话深深打动,看着底部泛着煤黑的药罐被明火温柔地舔着。里面的药汁咕噜地冒着泡,升起袅袅的药香 我想这用三碗水熬成三口的药汁,正是中医珍贵精华所在:救赎与自我救赎。 中医在救人的同时,也洗涤了自我的良心。 祖父说:“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在那些西方的医院,医生与护士戴着口罩,病人好像从不曾见过。他们的仪器固然先进,但却冷冰冰,不也少了点人情味吗?” 说着祖母从里面端出来一碗刚熬好的中药,递到一位病人手中,满眼是关怀的微笑。 我失神,那一刻如沐春风。 是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欠缺,人们之间少了那份原始纯朴的人情味,好像世界都暗淡无味了。 有人说,这是良知的缺席,这让我们变得如此孤单与孤寂。 中医仿佛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救赎者,在人与人之间,以一碗满是药香的中药传递着,解救灵魂,在救赎别人的同时,一颗医者接济苍生,悬壶济世的悲悯之心也被救赎。 付出了温暖便会得到温暖,救赎了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救赎,这是我从祖父看到的,也是每一个中医身上传递着的。延续了千年的人文关怀渗透着中华民族悠悠的悲悯之心。 我盼望着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这样一个医者,像我祖父或者更多同样祖父那样;也盼望着像我那样更多的孙女会懂得这份救赎。 让中药之珍贵在这一份救赎中,再续浓香。
321 0 0
小文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358 0 0
严维
见君何事不惭颜,白发生来未到山。 更叹无家又无药,往来唯在酒徒间。
308 0 0
卢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