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 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
457 0 0
戎昱
红炉围锦,翠幄盘雕,楼前万里同云。青雀窥窗,来报瑞雪纷纷。开帘放教飘洒,度华筵、飞入金尊。斗迎面,看美人呵手,旋浥罗巾。 莫说梁园往事,休更羡、越溪访戴幽人。此日西湖真境,圣治中兴。直须听歌按舞,任留香、满酌杯深。最好是,贺丰年、天下太平。
385 0 0
朱敦儒
残雪林塘春意浅。倚碧玉、阑干日晚。天涯五色明如翦。上有新蟾占断。 从别后、水遥山远。倩说与、天台刘阮。方壶只有梅花伴。不似桃花庭院。
400 0 0
汪莘
县君好砖渠,绕水恣行游。鄙性乐疏野,凿地便成沟。 两岸值芳草,中央漾清流。所尚既不同,砖凿可自修。 从他后人见,境趣谁为幽。
417 0 0
李翱
主人家在龙池侧,水中有鱼不敢食。 终朝采药供仙厨,却笑桃花少颜色。
388 0 0
施肩吾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323 0 0
李颀
霜林变绿。画帘桂子排香粟。一声檀板惊飞鹜。弦管楼高,谁在阑干曲。 人生一笑难相属。满堂何必堆金玉。但求身健儿孙福。鹤发年年,同泛清尊菊。
478 0 0
李弥逊
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余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338 0 0
贺铸
信风催过客,早发梅花桥。数雁起前渚,千艘争便潮。 将随浮云去,日惜故山遥。惆怅烟波末,佳期在碧霄。
403 0 0
钱起
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赤斧寻不得,烟霞空满衣。 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采药向十洲,同行牧羊儿。 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空留双白鹤,巢在长松枝。 云溪古流水,春晚桃花香。忆与我师别,片帆归沧浪。 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 石渠泉泠泠,三见菖蒲生。日夜劳梦魂,随波注东溟。 空怀别时惠,长读消魔经。
392 0 0
陈陶
胖妓夜深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长偌大,偌粗偌胖,压扁沈东阳。春寒春风料峭透香闺,柳眼开还闭。南陌蓑针不全翠,恨芳菲,上林花瘦莺声未。云兜香冷,乌衣何处?寒勒海棠迟。
373 0 0
王和卿
南方归去再生天,内殿今年异昔年。见辟乾坤新定位, 看题日月更高悬。行随香辇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自喜恩深陪侍从,两朝长在圣人前。
317 0 0
沈佺期
指荣河峻岳,锁胡尘、几经秋。叹故苑花空,春游梦冷,万斛堆愁。簪缨散、关塞阻,恨难寻杏馆觅瓜畴。凄惨年来岁往,断鸿去燕悠悠。 拘幽。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但易水歌传,子山赋在,青史名留。吾曹镜中看取,且狂歌载酒古扬州。休把霜髯老眼,等闲清泪空流。
344 0 0
不作十日别,烦君此相留。雨馀江上月,好醉竹间楼。
349 0 0
戴叔伦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445 0 0
姜夔
潦倒声名拥肿材,一生多故苦邅回。南宫旧籍遥相管, 东洛闲门昼未开。静对道流论药石,偶逢词客与琼瑰。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423 0 0
刘禹锡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所以“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和学问之类,是绝不相干的。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AGogol)和波兰的显克沃Вǎ華Sie*睿耄椋澹鳎椋簦??玻病场H毡镜模?窍哪渴??蜕?竿狻玻场场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4〕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5〕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流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6〕。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一气写下去,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打岔,放下许久之后再来写,性格也许就变了样,情景也会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起来。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7〕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但这些处所,除了自己,大概没有人会觉到的,我们的批评大家成仿吾先生,还说这一篇做得最出色。 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 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8〕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做不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但这是因为我那时别有收入,不靠卖文为活的缘故,不能作为通例的。 还有一层,是我每当写作,一律抹杀各种的批评。因为那时中国的创作界固然幼稚,批评界更幼稚,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倘将这些放在眼里,就要自命不凡,或觉得非自杀不足以谢天下的。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但我常看外国的批评文章,因为他于我没有恩怨嫉恨,虽然所评的是别人的作品,却很有可以借镜之处。但自然,我也同时一定留心这批评家的派别。 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编辑先生要我做一点这类的文章,怎么能呢。拉杂写来,不过如此而已。 三月五日灯下。
鲁迅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 任用无忌多所杀。诛夷白氏族几灭。 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 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 三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京阙。 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庄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民恻悷。吴军虽去怖不歇。 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342 0 0
佚名
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 白日铭安在,清风颂独留。死生恩命毕,零落掩山丘。
中华文学
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 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426 0 0
温庭筠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