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 哈代原作好的,世界,你没有骗我,你没有冤我,你说怎么来是怎么来,你的信用倒真是不坏。打我是个孩子我常躺在青草地里对着天望,说实话我从不曾希冀人生有多么艳丽。打头儿你说,你常在说,你说了又说,你在那云天里,山林间,散播你的神秘的语言:“有多人爱我爱过了火,有的态度始终是温和,也有老没有把我瞧起,到死还是那怪僻。”“我可从不曾过分应承,孩子;从不过分:做人红黑是这么回事,”你要我明白你的意思。正亏你把话说在头里,我不踌躇的信定了你,要不然每年来的烦恼我怎么支持得了?
375 0 0
徐志摩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317 0 0
佚名
我今天写这封信给你,也许像你在《杨树达君的袭来》中所说的,“我们并不曾认识了哪”;但是我这样的意见,忍耐得好久了,终于忍不住的说出来,这在先生也可以原谅的罢。 先生在《晨报》副镌上所登的《苦闷的象征》,在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记不切了,也许是像这样的说吧!“它本是厨川君劫后的作品,由了烧失的故纸堆中,发出来的,是一包未定稿。本来没有甚么名字,他的友人,径直的给他定下了,——叫作《苦闷的象征》。”先生这样的意见,或者是别有所见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时候,所见到的这篇东西的译稿,像与这里所说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让我在下面说出了吧。 在《学灯》上,有了一位叫明权的,曾译载过厨川君的一篇东西,叫作《苦闷的象征》。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一毫不差。不过他只登了《创作论》与《鉴赏论》,下面是甚么也没有了,大约原文是这样的罢。这篇译文,是登在一九二一年的,那时日本还没地震,厨川君也还健在;这篇东西,既然有了外国人把它翻译过,大概原文也已揭载过了罢。这篇东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厨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国人所能杜撰出来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说的,他友人给他定下了这个名字,——《苦闷的象征》,——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错误了罢。 这个理由,是很明白的;因为那时候日本还没有地震,厨川君也还没有死,这篇名字,已经出现过而且发表的了。依我的愚见,这篇东西,是厨川君的未定稿,大约是靠底住的;厨川君先前有了《创作论》和《鉴赏论》,又已发表过,给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闷的象征》。后来《文艺上的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文艺的起源》,又先后的做成功了。或者也已发表过,这在熟于日本文坛事实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块去。也许厨川君若没有死,还有第五第六的几篇东西,也说不定呢! 但是不幸厨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于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这一包劫后的遗稿,已经命名过的,——《苦闷的象征》,——发表出来,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所臆定的,是厨川君自己定下的;这个假定,大约不至有了不对了罢。 以上几则,是我的未曾作准的见解,先生看见了它,可以给我个明白而且彻底的指导么? 先生,我就在这里止住了罢? 王铸。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三日《京报副刊》。《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厨川白村著。鲁迅的译本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由新潮社印行,为《未名丛刊》之一。同年十月《晨报副刊》曾断续地连载其中的前两篇。 〔2〕王铸即王淑明,安徽无为人。当时在家乡读书。〔3〕厨川氏即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评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著作除《苦闷的象征》外,还有《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4〕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震中遇难。 〔5〕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是厨川白村纪念委员会的负责人。〔6〕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晨报副刊》。 〔7〕《改造》日本综合性月刊。一九一九年四月创刊于东京,改造社印行,一九五五年出至第三十六卷第二期停刊。〔8〕《学灯》《时事新报》的副刊,一九一八年三月四日创刊于上海,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停刊。 〔9〕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美术家、散文家。作品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一九二五年三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0〕《东方杂志》综合性杂志。一九○四年三月创刊于上海,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初为月刊,一九二○年第十七卷起改半月刊,至一九四八年第四十四卷又改为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出四十四卷。仲云所译《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载于该刊第二十一卷第二十号(一九二四年十月)。仲云,即樊仲云,浙江嵊县人。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堕落为汉奸。 #p#副标题#e#
371 0 0
鲁迅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28 0 0
中华文学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雨。
319 0 0
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 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宛城剑鸣匣,昆阳镝应弦。 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 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 朝廷方雀跃,剑珮几联翩。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 攒木承危柱,疏萝挂朽椽。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356 0 0
刘希夷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340 0 0
李益
寻常濡翰次,恨不到端溪。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玩馀轻照乘,谢欲等悬黎。静对胜凡客,闲窥忆好题。 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著指痕犹湿,停旬水未低。 呵云润柱础,笔彩饮虹霓。鹆眼工谙谬,羊肝士乍刲. 连澌光比镜,囚墨腻于cD.书信成池黑,吟须到日西。 正夸忧盗窃,将隐怯攀跻。捧受同交印,矜持过秉珪。 草颠终近旭,懒癖必无嵇。用合缘鹦鹉,珍应负会稽。 贞姿还落落,寒韵落凄凄。风月情相半,烟花思岂迷。 宜从方袋挈,枉把短行批。浅小金为斗,泓澄玉作堤。 遇人依我惜,想尔与天齐。□□□□□,行时只独赍。
410 0 0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潮声归海鸟初下, 草色连江人自迷。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402 0 0
刘沧
雪后江城红日晚。暖入香梢,渐觉玲珑满。仿佛临风妆半面。冰帘斜卷谁庭院。 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
361 0 0
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 借问故园隐君子,时时来往住人间。
500 0 0
储光羲
妾身本薄命,轻弃城南隅。庭前厌芍药,山上采蘼芜。 春风罥纨袖,零露湿罗襦。羞将憔悴日,提笼逢故夫。
急雨朝来过,浓云晚半收。荷香便傍酒尊浮。极目淡烟斜照、满芳洲。 消尽人间暑,翻成一段秋。使星南楚转东瓯。只恐禁林归诏、未容留。
358 0 0
韩元吉
碧玉徒强名,冰壶难比德。唯当寂照心,可并奫沦色。
334 0 0
画中留得清虚质,人世难逢白鹤身。 应见茅盈哀老弟,为持金箓救生人。
430 0 0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416 0 0
白居易
宝观岧山尧飞雉堞,登临恍欲升仙。野桃官柳衬吴天。春风寒食夜,遗恨在封绵。 闻道东溟才二里,银涛直与天连。凭谁都卷入芳尊。赋归欢靖节消渴解文园。
485 0 0
葛胜仲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432 0 0
皮日休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 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
426 0 0
杜牧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400 0 0
刘禹锡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