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江南一岁归,归来行色满戎衣。长闻凤诏征兵急, 何事龙韬献捷稀。旅梦远依湘水阔,离魂空伴越禽飞。 遥知倚棹思家处,泽国烟深暮雨微。
436 0 0
韦庄
七尺青竿一丈丝,菰浦叶里逐风吹。 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349 0 0
李群玉
【念奴娇】 孝陵卫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郑燮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 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363 0 0
李商隐
前星落庆霄,薤露逐晨飙。宫仗黄麾出,仙游紫府遥。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今夜西园月,重轮更寂寥。 东朝闻楚挽,羽翿依稀转。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兰芳落故殿,桂影销空苑。骑吹咽不前,风悲九旗卷。
301 0 0
权德舆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309 0 0
佚名
【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420 0 0
薛涛
月仄金盆,江萦罗带,凉飚天际。摩诘丹青,营丘平远,一望穷千里。白鸥盟在,黄粱梦破,投老此心如水。耿无眠、披衣顾影,乍闻绕阶络纬。 百年倦客,三生习气,今古到头谁是。夜色苍茫,浮云灭没,举世方熟寐。谁人著眼,放神八极,逸想寄尘寰外。独凭栏、鸡鸣日上,海山雾起。
310 0 0
张元干
浮利虚名,算来何用,蜗角蝇头。笑劳生一梦,两轮催逼,脆如朝露,轻若春沤。有限精神,无穷世路,劫劫忙忙谁肯休。堪惊叹,叹痴人未悟,终日营求。 百年光景云浮。把意马心猿须早收。有真仙秘诀,飧霞导引,丹砂铅汞,早与身谋。闲是闲非,他强我弱,一任从教风马牛。还知道,上蓬莱稳路,八表神游。
269 0 0
中华文学
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清。入台知价重,著匣恐尘生。 守黑还全器,临池早著名。春闱携就处,军幕载将行。 不独雄文阵,兼能助笔耕。莫嫌涓滴润,深染古今情。 洗处无瑕玷,添时识满盈。兰亭如见用,敲戛有金声。
359 0 0
徐夤
少喜神仙术,未去已蹉跎。壮志一为累,浮生事渐多。 衰颜不相识,岁暮定相过。请问宗居士,君其奈老何。
331 0 0
李端
共悲来夏口,何事更南征。雾露行人少,潇湘春草生。 莺啼何处梦,猿啸若为声。风月新年好,悠悠远客情。
345 0 0
刘长卿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412 0 0
李白
梅花似雪柳含烟,南地风光腊月前。 把酒且须拚却醉,风流何必待歌筵。
311 0 0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285 0 0
拟卜何山隐,高秋指岳阳。苇干云梦色,橘熟洞庭香。 疏雨残虹影,回云背鸟行。灵均如可问,一为哭清湘。
364 0 0
马戴
淡霭空_,轻阴清润,绮陌细初静。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叹连成戎帐,经春边垒,暗凋颜鬓。 空记忆、杜曲池台,新丰歌管,怎得故人音信。_怀易感,老伴无多,谈尘久闲犀柄。惟有_然,笔床茶灶,自适笋舆烟艇。待绿荷遮岸,红蕖浮水,更乘幽兴。
293 0 0
陆游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 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
武元衡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292 0 0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316 0 0
李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