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容皓白。破晓玉英纷似织。风力无端。欲学杨花更耐寒。 相如未老。梁苑犹能陪俊少。莫惹闲愁。且折江梅上小楼。
294 0 0
苏轼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320 0 0
杨巨源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357 0 0
白居易
奔走未到我,在城如在村。出门既无意,岂如常闭门。 作诗二十载,阙下名不闻。无人为开口,君子独有言。 身为苦寒士,一笑亦感恩。殷勤中途上,勿使车无轮。
493 0 0
曹邺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 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384 0 0
中华文学
璚楼十二,无限神仙侣。紫绂丹麾彩鸾驭。步虚声杳霭,碧落天高,微云淡,点破瑶阶白露。暗香来水阁,冰簟纱厨,一枕风轻自无暑。更上水精帘,斗挂阑干,银河浅、天孙将渡。终不如、归去在苕川,看千顷菰蒲,乱鸣秋雨。
285 0 0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363 0 0
司空图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321 0 0
诗经
丰之余 达一〔2〕先生在《文统之梦》里,因刘勰〔3〕自谓梦随孔子,乃始论文,而后来做了和尚,遂讥其“贻羞往圣”。其实是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特操”为特色的。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4〕,二是《老子》〔5〕,三是《维摩诘经》〔6〕,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唐有三教辩论〔7〕,后来变成大家打诨;所谓名儒,做几篇伽蓝碑文也不算什么大事。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清呢,去今不远,我们还可以知道儒者的相信《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8〕,并且会请和尚到家里来拜忏。 耶稣教传入中国,教徒自以为信教,而教外的小百姓却都叫他们是“吃教”的。这两个字,真是提出了教徒的“精神”,也可以包括大多数的儒释道教之流的信者,也可以移用于许多“吃革命饭”的老英雄。 清朝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近年则有杂志上的所谓“主张”〔9〕。《现代评论》〔10〕之出盘,不是为了迫压,倒因为这派作者的飞腾;《新月》〔11〕的冷落,是老社员都“爬”了上去,和月亮距离远起来了。这种东西,我们为要和“敲门砖”区别,称之为“上天梯”罢。 “教”之在中国,何尝不如此。讲革命,彼一时也;讲忠孝,又一时也;跟大拉嘛打圈子,又一时也;造塔藏主义,又一时也。〔12〕有宜于专吃的时代,则指归应定于一尊,有宜合吃的时代,则诸教亦本非异致,不过一碟是全鸭,一碟是杂拌儿而已。刘勰亦然,盖仅由“不撤姜食”〔13〕一变而为吃斋,于胃脏里的分量原无差别,何况以和尚而注《论语》《孝经》或《老子》,也还是不失为一种“天经地义”呢? 九月二十七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九日《申报·自由谈》。 〔2〕达一即陈子展,湖南长沙人,古典文学研究者。《文统之梦》一文,载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申报·自由谈》,其中有一节说:“文统之梦,盖南北朝文人恒有之。刘勰作《文心雕龙》,其序略云:予齿在逾立,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寤而喜曰,大哉圣人之难见也,薨小子之垂梦欤?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可知刘勰梦见孔子,隐然以文统自肩,而以道统让之经生腐儒。微惜其攻乎异端,皈依佛氏,正与今之妄以道统自肩者同病,贻羞往圣而不自知也。”〔3〕刘勰(?—约520)字彦和,南朝梁南东莞(今江苏镇江)人,文艺理论家。晚年出家为僧。 〔4〕《论语》儒家经典,孔丘弟子记录孔丘言行的书。《孝经》,儒家经典,记载孔丘与其弟子曾参关于“孝道”问答的书。〔5〕《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经典,相传为春秋时老聃所作。 〔6〕《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佛教经典,维摩诘是经中所写的大乘居士,相传是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7〕三教辩论始见于北周,盛于唐代。唐德宗每年生日,在麟德殿举行儒、释、道三教的辩论,形式很典重,但三方都以常识性的琐碎问题应付场面,并无实际上的问难,相反却强调三教“同源”,并往往杂以谐谑。唐懿宗时,还有俳优在皇帝面前以“三教辩论”作为逗笑取乐的资料(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引《唐阙史·俳优人》)。〔8〕《太上感应篇》《道藏·太清部》著录三十卷,题“宋李昌龄传”。清代经学家惠栋曾为它作注。《文昌帝君阴骘文》,相传为晋代张亚子所作。《明史·礼志(四)》说张亚子死后成为掌管人间禄籍的神道,称文昌帝君。二者都是宣传道家因果报应迷信思想的书。〔9〕杂志上的所谓“主张”指胡适在《努力周报》上提出的“好政府”主张,参看本卷第65页注〔5〕。 〔10〕《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胡适、陈西滢、王世杰、徐志摩等人办的同人杂志。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出版,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停刊。现代评论派主要成员后来多在教育界或反动政界充任要职。 〔11〕《新月》新月社主办的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月刊,一九二八年三月创刊于上海,一九三三年六月停刊。 〔12〕这里是对戴季陶一类国民党政客言行的讽刺。戴季陶在大革命时期伪装革命,不久即暴露出反革命面目,竭力鼓吹忠孝等封建道德。关于他“跟大拉嘛打圈子”及“造塔藏主义”,参看本卷第282页注〔5〕、第140页注〔6〕。 〔13〕不撤姜食语见《论语·乡党》。据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p#副标题#e#
326 0 0
鲁迅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庙竹唯闻鸟,江帆不见人。 雀声花外暝,客思柳边春。别恨转难尽,行行汀草新。
387 0 0
温庭筠
西园果初熟,上客心逾惬。凝粉乍辞枝,飘红仍带叶。 幽姿写琼实,殷彩呈妆颊。持此赠佳期,清芬罗袖裛.
296 0 0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鴂。
360 0 0
李清照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372 0 0
孟浩然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374 0 0
李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304 0 0
陈羽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379 0 0
谢灵运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322 0 0
李端
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 远气犹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
330 0 0
上官仪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 唯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馀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354 0 0
崔涂
纤手行杯红玉润。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新月一眉生浅晕。酒阑无奈添春困。 唤起醉魂君不问。憔悴颜容,羞与花相近。人自无情花有韵。风光易老何须恨。
299 0 0
王炎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