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云衣香薄妆态新, 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间不见因谁知, 万家闺艳求此时。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415 0 0
中华文学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321 0 0
杜甫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505 0 0
唐寅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风连夜起, 韶光随酒著人浓。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366 0 0
宝月惊尘堕晓。愁锁空枝斜照。古苔几点露萤小。销减秋光旋少。 佩丸尚忆春酥袅。故人老。断香忍和泪痕扫。魂返东篱梦窅。
323 0 0
吴文英
楼阑外,辇道插非烟。闲上郁萧台上看,空歌来自始青天。扬袂揖飞仙。
348 0 0
范成大
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
295 0 0
司空曙
淡烟凝翠锁寒芜。斜阳挂碧梧。沙头三两雁相呼。萧萧风卷芦。 何处笛,一声孤。岸边人钓鱼。快帆一夜泊桐庐。问人沽酒无。
453 0 0
葛长庚
华堂清暑榕阴重,梦里江寒。火齐星繁。兴在冰壶玉井栏。 风枝露叶谁新采,欲饱防慳。遗恨空盘。留取香红满地看。
张元干
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 孰知近人境,旦暮含佳气。池影摇轻风,林光澹新霁。 支颐藉芳草,自足忘世事。未得归去来,聊为宴居地。
379 0 0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346 0 0
柳永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 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497 0 0
许浑
韦士繇 几十年来,我们常常恨着自己没有合意的衣服穿。清朝末年,带些革命色采的英雄不但恨辫子,也恨马褂和袍子,因为这是满洲服。一位老先生到日本去游历,看见那边的服装,高兴的了不得,做了一篇文章登在杂志上,叫作《不图今日重见汉官仪》〔2〕。他是赞成恢复古装的。 然而革命之后,采用的却是洋装,这是因为大家要维新,要便捷,要腰骨笔挺。少年英俊之徒,不但自己必洋装,还厌恶别人穿袍子。那时听说竟有人去责问樊山老人〔3〕,问他为什么要穿满洲的衣裳。樊山回问道:“你穿的是那里的服饰呢?”少年答道:“我穿的是外国服。”樊山道:“我穿的也是外国服。” 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给袍褂党扬眉吐气。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和近日的因为卫生,因为经济的大两样。后来,洋服终于和华人渐渐的反目了,不但袁世凯朝,就定袍子马褂为常礼服,〔4〕五四运动之后,北京大学要整饬校风,规定制服了,请学生们公议,那议决的也是:袍子和马褂! 这回的不取洋服的原因却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因其不合于卫生。〔5〕造化赋给我们的腰和脖子,本是可以弯曲的,弯腰曲背,在中国是一种常态,逆来尚须顺受,顺来自然更当顺受了。所以我们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违反自然的洋服,于是便渐渐的自然的没落了。 这洋服的遗迹,现在已只残留在摩登男女的身上,恰如辫子小脚,不过偶然还见于顽固男女的身上一般。不料竟又来了一道催命符,是镪水悄悄从背后洒过来了。〔6〕这怎么办呢? 恢复古制罢,自黄帝以至宋明的衣裳,一时实难以明白;学戏台上的装束罢,蟒袍玉带,粉底皂靴,坐了摩托车吃番菜,实在也不免有些滑稽。所以改来改去,大约总还是袍子马褂牢稳。虽然也是外国服,但恐怕是不会脱下的了——这实在有些稀奇。 四月二十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士繇。 〔2〕《不图今日重见汉官仪》作者署名英伯,发表于一九○三年九月留日学生在东京办的《浙江潮》第七期。此题目原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被杀后,刘秀(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带了僚属到长安,当地吏士见到他们,“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按原语中“汉”指汉朝,英伯文中则指汉族。〔3〕樊山老人即樊增祥(1846—1931),号樊山,湖北恩施人,近代文人。“我穿的也是外国服”,据易宗夔《新世说·言语》记载,这是清代文学家王闿运的故事:“王壬甫硕学耆老,性好诙谑。辛亥之冬,民国成立,士夫争剪发辫,改用西式衣冠。适公八十初度,贺者盈门,公仍用前清冠服,客笑问之。公曰:‘予之冠服,固外国式;君辈衣服,讵中国式耶?若能优孟衣冠,方为光复汉族矣。’客亦无以难之。”〔4〕一九一二年十月,袁世凯政府曾下令定长袍马褂为男子常礼服。 〔5〕林语堂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六日《论语》第三十九期发表的《论西装》一文中说:“西装之所以成为一时风气而为摩登士女所乐从者,唯一的理由是一般人士震于西洋文物之名而好为效颦,在伦理上,美感上,卫生上是决无立足根据的。” 〔6〕据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四日《新生》周刊第一卷第十期载:“杭(州)市发见摩登破坏铁血团,以硝镪水毁人摩登衣服,并发警告服用洋货的摩登士女书”。当时北京、上海等地都出现过这类事。 #p#副标题#e#
356 0 0
鲁迅
西泛平湖尽,参差入乱山。东瞻岳阳郡,汗漫太虚间。 窘步同行乐,遒文互屡看。山戍上云桂,江亭临水关。 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何时与美人,载酒游宛洛。
391 0 0
张说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千条万条色, 一一胜绿丝。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此时送远人, 怅望春水上。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夹郎木兰舟, 送郎千里行。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脱却貂襜褕, 新著五彩衣。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五两得便风, 几日到扬州。莫贪扬州好,客行剩淹留。郎到官渡头, 春阑已应久。殷勤道远别,为谢大堤柳。攀条倘相忆, 五里一回首。明年柳枝黄,问郎还家否。
320 0 0
汉家征百越,落地丧貔貅。大野朱旗没,长江赤血流。 鬼神寻覆族,宫庙变荒丘。唯有朝台月,千年照戍楼。
521 0 0
陈陶
促促复促促,家贫夫妇欢不足。今年为人送租船, 去年捕鱼在江边。家中姑老子复小,自执吴绡输税钱。 家家桑麻满地黑,念君一身空努力。 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393 0 0
张籍
闲出城南禁火天,路傍骑马独摇鞭。青松古墓伤碑碣, 红杏春园羡管弦。徒说鸊鹈膏玉剑,漫夸蚨血点铜钱。 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
411 0 0
殷尧藩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馀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 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406 0 0
和凝
浮世悠悠旋一空,多情偏解挫英雄。 风光只在歌声里,不必楼前万树红。 小池随事有风荷,烧酹倾壶一曲歌。 欲待秋塘擎露看,自怜生意已无多。 辽阳音信近来稀,纵有虚传逼节归。 永日无人新睡觉,小窗晴暖螖虫飞。
377 0 0
司空图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