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之夜,作《引玉集》的《后记》时,曾经引用一个木刻家为中国人而写的自传——“亚历克舍夫(NikolaiVasilievichAlekseev)。线画美术家。一八九四年生于丹堡(Tambovsky)省的莫尔襄斯克(Morshansk)城。一九一七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美术学院之复写科。一九一八年开始印作品。现工作于列宁格勒诸出版所:‘大学院’,‘Gihl’(国家文艺出版部)和‘作家出版所’。 主要作品:陀思妥夫斯基的《博徒》,斐定的《城与年》,高尔基的《母亲》。 七,三○,一九三三。亚历克舍夫。” 这之后,是我的几句叙述——“亚历克舍夫的作品,我这里有《母亲》和《城与年》的全部,前者中国已有沈端先君的译本,因此全都收入了;后者也是一部巨制,以后也许会有译本的罢,姑且留下,以俟将来。” 但到第二年,捷克京城的德文报上绍介《引玉集》的时候,他的名姓上面,已经加着“亡故”二字了。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们是要悲哀的。 今年二月,上海开“苏联版画展览会”〔2〕,里面不见他的木刻。一看《自传》,就知道他仅仅活了四十岁,工作不到二十年,当然也还不是一个名家,然而在短促的光阴中,已经刻了三种大著的插画,且将两种都寄给中国,一种虽然早经发表,而一种却还在我的手里,没有传给爱好艺术的青年,——这也该算是一种不小的怠慢。 斐定(KonstantinFedin)〔3〕的《城与年》至今还不见有人翻译。恰巧,曹靖华君所作的概略却寄到了。我不想袖手来等待。便将原拓木刻全部,不加删削,和概略合印为一本,以供读者的赏鉴,以尽自己的责任,以作我们的尼古拉g*抢?舍夫君的纪念。 自然,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我们是要纪念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扶病记。 〔1〕本篇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城与年》插图本,亚历克舍夫为小说《城与年》所作插图,共二十八幅。鲁迅于一九三三年获得这套插图手拓本后,为每幅插图写了说明,又请曹靖华写了《城与年》的概略,准备一并付印,后来因故未成。至一九四七年始印入曹靖华译的《城与年》一书。〔2〕“苏联版画展览会”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中苏文化协会和中国文艺社联合主办,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日起在上海举行,为期一周,展出版画二百余幅。 〔3〕斐定(n._.WMeJU,1892—1977)通译费定,苏联准摇V?谐て?∷怠*城与年》、《初欢》、《不平凡的夏天》等。一九○三年 #p#副标题#e#
311 0 0
鲁迅
上阳宫里女,玉色楚人多。西信无因得,东游奈乐何。
356 0 0
中华文学
叶叶归边骑,风头万里干。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芦酒烧蓬暖,霜鸿捻箭看。黄河古戍道,秋雪白漫漫。
348 0 0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303 0 0
许古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329 0 0
张炎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323 0 0
佚名
九巡将止。留读《九歌》章句喜。尽溘埃风。发轫苍梧万里通。 楚歌发酒。读到人生何所寿。试问原何。尔独惺然枉了多。
376 0 0
沈瀛
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 月期花信尚参差。功名更难卜。何事四时俱好,□一杯一曲。
423 0 0
晁补之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万钟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余。此是真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辛弃疾
归来一笑,尚看看趁得,人间寒食。阿寿牵衣仍问我,双鬓新来添白。忍见庭前,去年芳草,依旧青青色。西湖雨后,绿波两岸平拍。 天教断送流年,三之一矣,又是成疏隔。燕子春寒浑未到,谁说江南消息。玉树熏香,冰桃翻浪,好个山间景物。这回归去,松风深处横笛。
374 0 0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 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367 0 0
刘禹锡
楚塞望苍然,寒林古戍边。秋风人渡水,落日雁飞天。
338 0 0
柳中庸
风柔日薄江村路。一鞭又逐春光去。胡蝶作团飞。竹间桃李枝。 醉魂招不得。一半随春色。桃李□无多。其如风日何。
283 0 0
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 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383 0 0
元稹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2]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430 0 0
李白
【越调·小桃红】 新柳 柔条不奈晓风梳, 乱织新丝绿。 瘦倚春寒灞陵路。[1] 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 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406 0 0
李致远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292 0 0
孙光宪
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 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风光还欲好,争向枕前春。
白居易
宝髻双垂烟一缕。年纪小、未周三五。压一精神,出群标格,偏向众中翘楚。 记得谯门初见处。禁不定、乱魂飞去。掌托鞋儿,肩拖裙子,悔不做、闲男女。
393 0 0
杨无咎
通宵亦孤坐,但念旧峰云。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 二毛凋一半,百岁去三分。早晚寻流水,同归麋鹿群。
466 0 0
齐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