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德为首,百事法为先

分享 / 水墨

更多评论

推荐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

纳湖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像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小山幽桂丛,岁暮霭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绿涨平湖水,朱栏跨小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 船斋考盘虽在陆,滉漾水云深。正尔沧洲趣,难忘魏阙心。 丽泽堂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祗自知。 书楼君家一编书,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 山斋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椽足。 蒙轩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石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卷云亭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 。浩荡忽搴开,为君展遐眺。 柳堤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 风拂面凉。 月榭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凌倒景,上下极空明。 濯清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 西屿朝吟东渚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 淙琤谷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杖忽琮琤,竹深无觅处。 听雨舫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 梅堤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 采菱舟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 南阜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暮岑。

 361   0  0

朱熹

“小童挡驾”

宓子章 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但是,眼界是要大起来的,终于几条腿不够了,于是一大丛;又不够了,于是赤条条。这就是“裸体运动大写真”〔2〕,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 为什么呢?宣传上有这样的文字——“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说:她们怎不回过身子儿来呢?”“一位十足严正的爸爸说:怪不得戏院对孩子们要挡驾了!” 这当然只是文学家虚拟的妙文,因为这影片是一开始就标榜着“小童挡驾”的,他们无从看见。但假使真给他们去看了,他们就会这样的质问吗?我想,也许会的。然而这质问的意思,恐怕和张生〔3〕唱的“咍,怎不回过脸儿来”完全两样,其实倒在电影中人的态度的不自然,使他觉得奇怪。中国的儿童也许比较的早熟,也许性感比较的敏,但总不至于比成年的他的“爸爸”,心地更不干净的。倘其如此,二十年后的中国社会,那可真真可怕了。但事实上大概决不至于此,所以那答话还不如改一下:“因为要使我过不了瘾,可恶极了!” 不过肯这样说的“爸爸”恐怕也未必有。他总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4〕,度了之后,便将这心硬塞在别人的腔子里,装作不是自己的,而说别人的心没有他的干净。裸体女人的都“不回过身子儿来”,其实是专为对付这一类人物的。她们难道是白痴,连“爸爸”的眼色,比他孩子的更不规矩都不知道吗? 但是,中国社会还是“爸爸”类的社会,所以做起戏来,是“妈妈”类献身,“儿子”类受谤。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踦卫国”,〔5〕要推出“女子与小人”〔6〕去搪塞的。“吾国民其何以善其后欤?” 四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申报·自由谈》。〔2〕“裸体运动大写真”一九三四年三月,上海的上海大戏院放映一部德、法、美等国裸体运动记录片《回到自然》。影院曾为此大肆宣传,此语及下面引文都是广告中的话。 〔3〕张生即张珙(君瑞),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这里引用的唱词见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4〕“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语见《中庸》十三章朱熹注。〔5〕“木兰从军”见南北朝时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诗》,诗中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出征十二年,立功还乡。“汪踦卫国”,汪踦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儿童,《礼记·檀弓》:“(鲁与齐师)战于郎,公叔禺人……与其邻重(童)汪踦往,皆死焉。”〔6〕“女子与小人”参看本卷第143页注〔4〕。 #p#副标题#e#

 375   0  0

鲁迅

【中吕】普天乐_西湖即事蕊

西湖即事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队别凤钗分,鸳衾另,轻轻别离,小小前程。花开渭水秋,酒尽阳关令。不管佳人愁成病,载琴书画舸无情。今宵月明,声沉玉笙,影淡银灯。次韵《归去来》草堂空,柴门闭,放闲柳枝,伴老山妻。谁传红锦词,自说白云偈。照下渊明休官例,和一篇归去来兮。瓜田后溪,梅泉下竺,菊圃东篱。胡容斋使君席间白头新,黄花瘦,长天北斗,明月南楼。吹残碧玉箫,泪满青衫袖。唤起姮娥为君寿,舞西风桂子凉秋。百年故侯,千钟美酒,一片闲愁。秋怀会真诗,相思债,花笺象管,钿盒金钗。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独上危楼愁无奈,起西风一片离怀。白衣未来,东篱好在,黄菊先开。湖上废圃古苔苍,题痕旧,疏花照水,老叶沉沟。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晚归湖上翠藤枝,生绡扇,初三月上,第四桥边。东坡旧赏心,西子新妆面。万顷波光澄如练,不尘埃便是神仙。谁家画船?冷冷玉筝,渺渺哀弦。鹤林观夜坐鹤归来,云飞去,仙山玉芝,秋水芙蕖。瑶台挂月奁,宝瑟移冰柱。一架寒香婆罗树,小阑干花影扶疏。凉生院宇,人闲洞府,客至蓬壶。

 329   0  0

张可久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