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分享 / 水墨

更多评论

推荐

死火

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我俯看脚下,有火焰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象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成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 哈哈! 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死的火焰,现在先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塞入衣袋中间。冰谷四面,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如大火聚,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唉,朋友!你用了你的温热,将我惊醒了。”他说。 我连忙和他招呼,问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冻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 “唉唉!那么,我将烧完!” “你的烧完,使我惋惜。我便将你留下,仍在这里罢。” “唉唉!那么,我将冻灭了!” “那么,怎么办呢?” “但你自己,又怎么办呢?”他反而问。 “我说过了:我要出这冰谷……” “那我就不如烧完!” 他忽而跃起,如红慧星,并我都出冰谷口外。有大石车突然驰来,我终于碾死在车轮底下,但我还来得及看见那车坠入冰谷中。 “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我得意地笑着说,仿佛就愿意这样似的。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325   0  0

鲁迅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江苏卷:公车上书

  时代的车轮行驶到1895年,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大清帝国的大厦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等列强的坚船利炮就已经动摇了他的根基。  现在,一直对他有着觊觎之心的邻邦――日本,又开始毫不客气地在他肥大却臃肿的躯体上动起了刀子――割地、赔款!  正在京城参加进士应试的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获悉消息后,自动聚集在一间小小的客栈里。昏黄的油灯下,映照着一张张充满着热血的年轻人的脸。  “南海先生,你看怎么办?”  “南海先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江山沦落敌手,让我们的同胞成为倭寇的子民!”  “南海先生,我们都听你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  被称为南海先生的康有为把一份有关日本明治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手抄报重重地甩在案上。但究竟怎么做,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此时的康有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来京城参考进士的举人,既无权,又无势,“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所凭的就是一腔热血,但是,仅凭热血就能改变现实,就能挽狂澜于既倒?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江山不复在,我辈徒奈何!  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开始啜泣。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但一干举人的目光还是聚焦到了康有为身上。  良久,康有为发话了:  对我们文人而言,现在的选择只有一条路!  “哪一条?”  “说来听听!”  众人似乎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大家明早各自回乡,分头行动,发动天下读书人,来个“公车上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强国,我不相信,光绪帝会不为所动,大清的江山毕竟是他的!  对,有道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那上书些什么内容呢?  在大家的追问下,康有为娓娓道来,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已经不止一次上书,只是怀疑这些信有没有到达光绪帝的手上。  “下诏,鼓天下志气!”  “对头!”  “迁都,定天下之本!”  “有道理!”  “练兵,强天下之事!”  “早该如此!”  “变法,成天下之治!”  “说到点子上去了!”  康有为侃侃而谈,众举人由悲转喜,由愤怒转向平和,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关键是要我们的光绪帝能听见我们的呼声,探求富国之法、养民之法、教民之法,黎民才能幸福,江山方能永固。  举人们完全被康有为的一番演讲吸引了,第二天一早就各自奔赴自己的家乡。  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正史是这样记载的: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把大清厚重的历史帷幕撕开了一个豁口,直接导致了三年后由光绪帝首肯,由康有为主导的戊戌变法的发生。  但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103天后,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成为了祭品。  直到16年后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公车上书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显现,历史却永远记下了这个名字。

 342   0  0

小文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