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
416 0 0
王昌龄
青楼薄幸,已分终难偶。寻遍绮罗间,悄无个、眼中翘秀。江南春晓,花发乱莺飞,情渐透。休辞瘦。果有人相候。 醉乡路稳,常是身偏后。谁谓正欢时,把相思、番成红豆。千言万语,毕竟总成虚,章台柳。青青否。魂梦空搔首。
442 0 0
李之仪
揉蓝绿色曲尘开,静见三星入坐来。 桂影已圆攀折后,子孙长作栋梁材。
355 0 0
佚名
【如梦令】 墙外辘轳金井, 惊梦懵腾初省。 深院闭斜阳, 燕入阴阴帘影。 人静,人静。 花落鸟啼风定。
423 0 0
晁冲之
孤云生西北,从风东南飘。帝乡日已远,苍梧无还飙。 已矣玄凤叹,严霜集灵苕。君其勉我怀,岁暮孰不凋。
351 0 0
李益
正月十一日书札,五月十六日到来。柳吟秦望咫尺地, 鲤鱼何处闲裴回。故人情意未疏索,次第序述眉眼开。 上言二年隔烟水,下有数幅真琼瑰。行吟坐读口不倦, 瀑泉激射琅玕摧。壁池兰蕙日已老,村酒蘸甲时几杯。 鹤龄鸿算不复见,雨后蓑笠空莓苔。自从黄寇扰中土, 人心波荡犹未回。道殷合眼拜九列,张濬掉舌升三台。 朝廷济济百揆序,宁将对面容奸回。祸生有基妖有渐, 翠华西幸蒙尘埃。三川梗塞两河闭,大明宫殿生蒿莱。 懦夫早岁不量力,策蹇仰北高崔嵬。千门万户扃锁密, 良匠不肯雕散材。君今得意尚如此,况我麋鹿悠悠哉! 荣衰贵贱目所睹,莫嫌头白黄金台。
429 0 0
罗隐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415 0 0
中华文学
多病都缘老,寒阴可惜春。栽桃种竹怕因循。移转篮舆藤杖、未开门。 真率须如约,安排欲效颦。莫将筝笛损精神。自有啼莺舞鹤、解随人。
338 0 0
洪适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
467 0 0
张孝祥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苏子黑貂将已尽, 宋弘青鸟又空回。月穿净牖霜成隙,风卷残花锦作堆。 欹枕梦魂何处去,醉和春色入天台。
402 0 0
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 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图收。惟有金焦石,不逐水漂流。
296 0 0
【咏怀】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485 0 0
阮籍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六成。文轨尽同尧历象, 斋祠忝备汉公卿。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327 0 0
权德舆
一到凉泉未拟归,迸珠喷玉落阶墀。几多僧只因泉在, 无限松如泼墨为。云堑含香啼鸟细,茗瓯擎乳落花迟。 青山看著不可上,多病多慵争奈伊。
435 0 0
贯休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牛峤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380 0 0
柳宗元
淮右寇未散,江西岁再徂。故里干戈地,行人风雪途。 此时与尔别,江畔立踟蹰。
345 0 0
白居易
南行风景好,昏旦水皋闲。春色郢中树,晴霞湖上山。 去家旅帆远,回首暮潮还。蕙草知何赠,故人云汉间。
326 0 0
钱起
南金口,明府手。
318 0 0
孟嘉从宴地,千乘复登临。缘危陟高步,凭旷写幽襟。 黄花玩初馥,翠物喜盈斟。云杂组绣色,乐和山水音。 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沉。都人瞻骑火,犹知隔寺深。
362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