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琼英发翠绡。江梅标韵木香娇。乍凉时候漏声遥。 欲绾鬓丝妆未了,半回身分曲初招。霓裳依约梦魂飘。
446 0 0
韩淲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319 0 0
黄裳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320 0 0
杜甫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 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334 0 0
近来好裹束,各自竞尖新。秤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
340 0 0
佚名
纳谏廷臣免犯颜,自然恩可霸江山。 姚兴侍女方承宠,放出宫闱若等闲。
391 0 0
中华文学
相逢话清夜,言实转相知。共道名虽切,唯论命不疑。 吟身坐霜石,眠鸟握风枝。别忆天台客,烟霞昔有期。
383 0 0
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仍教百馀日,迎送直厅前。
546 0 0
元稹
风沙万里行,边色看双旌。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料得归来路,春深草未生。
433 0 0
前村夜半。每为江梅肠欲断。浅紫深红。谁信漫天雪里逢。 醉头扶起。宿酒阑干犹困倚。便莫催残。明日东风为扫看。
436 0 0
叶梦得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331 0 0
刘长卿
爱伦堡(IliaEhrenburg)〔2〕论法国的上流社会文学家之后,他说,此外也还有一些不同的人们:“教授们无声无息地在他们的书房里工作着,实验X光线疗法的医生死在他们的职务上,奋身去救自己的伙伴的渔夫悄然沉没在大洋里面。 ……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这末两句,真也好像说着现在的中国。然而中国是还有更其甚的呢。手头没有书,说不清见于那里的了,也许是已经汉译了的日本箭内亘〔3〕氏的著作罢,他曾经一一记述了宋代的人民怎样为蒙古人所淫杀,俘获,践踏和奴使。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逃到那里,气焰和奢华就跟到那里,颓靡和贪婪也跟到那里。“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行在卖酒醋。”〔4〕这是当时的百姓提取了朝政的精华的结语。 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5〕就是秦始皇隋炀帝,他会自承无道么?百姓就只好永远箝口结舌,相率被杀,被奴。这情形一直继续下来,谁也忘记了开口,但也许不能开口。即以前清末年而论,大事件不可谓不多了:雅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拳变,八国联军,以至民元革命。然而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的著作,更不必说文学作品了。“莫谈国事”,是我们做小民的本分。我们的学者〔6〕也曾说过:要征服中国,必须征服中国民族的心。其实,中国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近如东三省被占之后,听说北平富户,就不愿意关外的难民来租房子,因为怕他们付不出房租。在南方呢,恐怕义军的消息,未必能及鞭毙土匪,蒸骨验尸,阮玲玉〔7〕自杀,姚锦屏化男〔8〕的能够耸动大家的耳目罢?“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但是,不知道是人民进步了,还是时代太近,还未湮没的缘故,我却见过几种说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虽然有些近乎短篇的连续,结构和描写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毁灭》〔9〕,然而严肃,紧张,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 “要征服中国民族,必须征服中国民族的心!”但这书却于“心的征服”有碍。心的征服,先要中国人自己代办。宋曾以道学替金元治心,明曾以党狱替满清箝口。这书当然不容于满洲帝国〔10〕,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这事情很快的就会得到实证。如果事实证明了我的推测并没有错,那也就证明了这是一部很好的书。 好书为什么倒会不容于中华民国呢?那当然,上面已经说过几回了—— “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这不像序。但我知道,作者和读者是决不和我计较这些的。 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之夜,鲁迅读毕记。 CC 〔1〕本篇最初印入《八月的乡村》。 田军,又名萧军,辽宁义县人,小说家。《八月的乡村》是他著的长篇小说,《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八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2〕爱伦堡(^]oJjTSR,1891—1967)苏联作家。这里的引文见于他所作的《最后的拜占庭人》一文(据黎烈文译文,载一九三五年三月《译文》月刊第二卷第一期,改题为《论莫洛亚及其他》)。〔3〕箭内亘(1875—1926)日本史学家。著有《蒙古史研究》、《元朝制度考》、《元代经略东北考》等。 〔4〕这是南宋时流传的民谣,见于南宋庄季裕《鸡肋编》。〔5〕“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丘的话,语见《论语·季氏》。据朱熹《集注》:“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箝其口使不敢言也。”〔6〕指胡适。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八日,他在北平对新闻记者的谈话中说:“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见三月二十二日《申报·北平通讯》) 〔7〕阮玲玉(1910—1935)广东中山人,电影演员。因婚姻问题受到一些报纸的毁谤,于一九三五年三月间自杀。参看本书《论“人言可畏”》。 〔8〕姚锦屏化男一九三五年三月间,报载东北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姚锦屏自称化为男身,后经医师检验,还是女性。〔9〕法捷耶夫(AAd[kJJ,1901—1956*?∷樟?骷摇!痘灭》是他所著的长篇小说,有鲁迅译本,一九三一年三闲书屋出版。〔10〕满洲帝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于一九三二年三月在长春制造所谓“满洲国”,以清废帝溥仪为“执政”;一九三四年三月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 #p#副标题#e#
342 0 0
鲁迅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 旧宅秋荒草,西风客荐蘋.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
368 0 0
戴叔伦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432 0 0
李适之
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门外流水流澶漫, 河边古木鸣萧森。夐无禽影,寂无人音。端然拖愁坐, 万感丛于心。姑苏碧瓦十万户,中有楼台与歌舞。 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 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何主。 吾囷长满是太平,吾乐不极是天生。岂忧天下有大憝, 四郊刁斗常铮铮。官军扰人甚于贼,将臣怕死唯守城。 又岂复忧朝廷苦弛慢,中官转纵横。李膺勾党即罹患, 窦武忠谋又未行。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 文教从今日萧索。若更无人稍近前,把笔到头同一恶。 可叹吴城城中人,无人与我交一言。蓬蒿满径尘一榻, 独此闵闵何其烦。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 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有时惊事再咨嗟, 因风因雨更憔悴。只有闲横膝上琴,怨伤怨恨聊相寄。 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555 0 0
吴融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江到兴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471 0 0
袁枚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28 0 0
曾降瑶缄荐姓名,攀云几合到蓬瀛。须存彭寿千年在, 终见茅公九转成。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琪花玉蔓应相笑,未得歌吟从酒行。
460 0 0
罗邺
(江西考生) 千变万化的世界,掩映着千变万化的脸,蕴藏着千万种精神。 ——题记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贝尔加湖畔,你是否看到那张透着铮铮之气的脸庞?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牧羊,边塞生活十九年,去时的符节早已脱掉了光亮的色彩,年轻的使臣也已白发斑斑,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没有改变的是那一腔报国之情,不为名利所诱,不向淫威屈服,始终保持一颗心的清洁,大丈夫的铮铮铁骨与拳拳赤子之心。 那张瘦削的脸也因满载报国之意,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灵辞典之中。 笔谏时政,心系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光,然而白居易何以穿越千百年的时光,让后人永久地瞻仰和敬佩?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在一个世俗世界,在精神屈从权贵的世界中,他独守着心灵的清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历史记住了他,创造历史的人们记住了他,发黄的史书蕴含着人生的芬芳,心灵的光芒。 那张苍白的脸却有如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是谁弹响了“史家”的千古绝唱,是谁吟出了无韵之《离骚》?是那张充满刚毅之气的脸。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着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暗淡的灯光下,那张脸布满了离愁别绪,却都缘自对祖国、对朋友、对亲人的爱……于是那丝丝的愁绪便全溶入了这绵绵的雨中,显得格外空灵。 雨打蕉叶的声音,总会让人体味出一点淡淡的忧愁和感伤。在诗人的窗檐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总是旋即破碎,人的心灵,也总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离散。在这个寂寞的雨夜里,祖国、友情、亲情是诗人心灵唯一的慰藉。在那个遥远的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声中,诗人那张刻满离愁别绪的脸正昭示着对祖国的爱,对朋友、亲人的思念。 点评: 作文之美,美在形式,美在语言,美在构思立意。这篇题为“脸??人??精神”的文章,基本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 首先,形式之美。标题采取并列的形式,将话题“脸”嵌入其中,“人”、“精神”则暗示了“脸”的深层内涵。题记的采用,将主旨浓缩于其中。正文分成四个小节,每小节采用一个小标题,使得文章内容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小标题或引用古诗句,或采取对偶的形式,形式工整,很见功力。 其次是语言。作者善于将要叙述的内容高度简洁,不平铺直叙,不呆板。如写白居易,作者首先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回答的句子为“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这样安排就使语句生动活泼,寓于感染力。 再说构思立意。想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就要有所创新,就要有亮点。本文选用四个人物片断,组织成文,四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遭遇不同,作者却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即脸所代表的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样构思,使主旨得到逐层深化,很有新意。
小文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329 0 0
韩元吉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