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368 0 0
刘长卿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346 0 0
萨都剌
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中原半烽火,比屋皆点行。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
363 0 0
司马扎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342 0 0
戎昱
诗人饶楚思,淮上及春归。旧浦菱花发,闲门柳絮飞。 高名乡曲重,少事道流稀。定向渔家醉,残阳卧钓矶。
327 0 0
李嘉祐
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398 0 0
黄庭坚
不觉老将至,瘦来方自惊。朝昏多病色,起坐有劳声。 腠暖苦肌痒,藏虚唯耳鸣。桑公富灵术,一为保馀生。
391 0 0
卢纶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408 0 0
皎然
岐路北,断桥西,滴溜溜酒帘茅舍低。柳暗疏篱,水浸平堤,仿佛旧山溪。车儿马儿奔驰,莺儿燕儿悲啼。帽沾飞絮寻,衣染落花泥。知,何处度寒食? 旅次 归路杳,去程遥,谁不恋故乡生处好。粝饭薄醪,野蔌山肴,随发度昏朝。隔篱度犬嗷嗷,投林倦鸟嘈嘈。烟霞云黯淡,风雨夜萧骚。纱窗外有芭蕉。 春思 鸦髻松,凤钗横,碧窗梦回春昼永。离绪蒙茸,倦眼朦胧,清泪滴香容。恨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柳添新样绿,花减旧时红。尽在不言中。 薛琼琼弹筝图 玉雪颜,翠云鬟,昭阳殿里醉了几番。金袖翩翩,银甲珊珊,记天宝年间。哄的兵散潼关,忽的尘暗长安。风云都变改,日月自循环。闲,写作画图看。 听筝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中华文学
征鸿回北。正雪洗烧痕,千岩匀绿。鱼纵新漪,梅繁断岸,春到鉴湖一曲。满城绣帘珠幌,暖响聒天丝竹。渐向晚,放芙蕖千顷,交辉华烛。 贤牧。棠阴静,康阜政成,褒诏来黄屋。玉笋光寒,紫荷香润,人道此装须趣。且出催花银漏,恣饮宝觥醽醁。向明岁,看传柑归去,腰横金粟。
329 0 0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赵长卿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389 0 0
杜牧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345 0 0
辛弃疾
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
351 0 0
乱石之壤,绝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
356 0 0
佚名
绰约娇波二八春。几时飘谪下红尘。桃源寂寂啼春鸟,蓬岛沈沈锁暮云。 丹脸嫩,黛眉新。肯将朱粉污天真。杨妃不似才卿貌,也得君王宠爱勤。
434 0 0
赵彦端
席上半泓秋水金星砚,一幅寒云玉版笺,美人索赋《鹧鸪天》。琼杯争劝,珠帘高卷,燕归来海棠庭院。偶题落花露冷苍苔径,纤手风生白玉筝,夜香谁立紫云亭?知音谁听?雕阑独凭,柳阴中月明人静。怀古二首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春冬冬箫鼓东风暖,是处园林景物妍,一春常费买花钱。东郊游玩,西湖筵宴,乐醄醄满斟频劝。夏澄澄碧照添波浪,青杏园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凉。纱吸藤簟,旋篘新酿,乐醄醄浅斟低唱。秋箫箫鞍马秋云冷,一带西山锦画屏,功名两字几飘零。东篱满酒,渊明归去,乐醄醄故园三径。冬阴风四野彤云密,缭绕长空瑞雪飞,销金帐里笑相偎。毡帘低放,满斟琼液,乐醄醄醉了还醉。客况三首绿波南浦人怀旧,黄叶西风染鬓秋,暮云归兴仲宣楼。天南地北,尘衣风帽,漫无成数年驰骤。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登楼北望思王粲,高卧东山忆谢安,闷来长铗为谁弹?当年射虎,将军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
362 0 0
张可久
争那金乌何,头上飞不住。红炉漫烧药,玉颜安可驻。 今年花发枝,明年叶落树。不如且饮酒,莫管流年度。
328 0 0
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故乡多久别,春草不伤情。 洗钵泉初暖,焚香晓更清。自言难解缚,何日伴师行。
311 0 0
钱起
一 旭生〔2〕先生: 前天收到《猛进》〔3〕第一期,我想是先生寄来的,或者是玄伯〔4〕先生寄来的。无论是谁寄的,总之:我谢谢。 那一期里有论市政的话,使我忽然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来。我现在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这里有所谓土车者,每月收几吊钱,将煤灰之类搬出去。搬出去怎么办呢?就堆在街道上,这街就每日增高。有几所老房子,只有一半露出在街上的,就正在豫告着别的房屋的将来。我不知道什么缘故,见了这些人家,就像看见了中国人的历史。 姓名我忘记了,总之是一个明末的遗民,他曾将自己的书斋题作“活埋庵”。 〔5〕谁料现在的北京的人家,都在建造“活埋庵”,还要自己拿出建造费。看看报章上的论坛,“反改革”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强聒不舍”〔6〕,也许是一个药方罢,但据我所见,则有些人们—— 甚至于竟是青年——的论调,简直和“戊戌政变”〔7〕时候的反对改革者的论调一模一样。你想,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岂不可怕。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操,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 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8〕。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而且还是准备“思想革命”的战士,和目下的社会无关。待到战士养成了,于是再决胜负。我这种迂远而且渺茫的意见,自己也觉得是可叹的,但我希望于《猛进》的,也终于还是“思想革命”。 鲁迅。三月十二日。 鲁迅先生: 你所说底“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诚哉是一件极“可怕”的事情。人类思想里面,本来有一种惰性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的惰性更深。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听天任命和中庸的空气打不破,我国人的思想,永远没有进步的希望。 你所说底“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征象。 正在和运命恶战的人,顾不到这些。”实在是最痛心的话。 但是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看,还有许多人讲话和写文章,还可以证明人心的没有全死。可是这里需要有分别,必需要是一种不平的呼声,不管是冷嘲或热骂,才是人心未全死的证验。如果不是这样,换句话说,如果他的文章里面,不用很多的“!”,不管他说的写的怎么样好听,那人心已经全死,亡国不亡国,倒是第二个问题。 “思想革命”,诚哉是现在最重要不过的事情,但是我总觉得《语丝》,《现代评论》和我们的《猛进》,就是合起来,还负不起这样的使命。我有两种希望:第一希望大家集合起来,办一个专讲文学思想的月刊。里面的内容,水平线并无庸过高,破坏者居其六七,介绍新者居其三四。这样一来,大学或中学的学生有一种消闲的良友,与思想的进步上,总有很大的裨益。我今天给适之先生略谈几句,他说现在我们办月刊很难,大约每月出八万字,还属可能,如若想出十一二万字,就几乎不可能。我说你又何必拘定十一二万字才出,有七八万就出七八万,即使再少一点,也未尝不可,要之有它总比没有它好的多。这是我第一个希望。第二我希望有一种通俗的小日报。现在的《第一小报》,似乎就是这一类的。 这个报我只看见三两期,当然无从批评起,但是我们的印象:第一,是篇幅太小,至少总要再加一半才敷用;第二,这种小报总要记清是为民众和小学校的学生看的。所以思想虽需要极新,话却要写得极浅显。所有专门术语和新名词,能躲避到什么步田地躲到什么步田他。《第一小报》对于这一点,似还不很注意。这样良好的通俗小日报,是我第二种的希望。拉拉杂杂写来,漫无伦叙。你的意思以为何如? 徐炳昶。三月十六日。 二 旭生先生: 给我的信旱看见了,但因为琐琐的事情太多,所以到现在才能作答。 有一个专讲文学思想的月刊,确是极好的事,字数的多少,倒不算什么问题。第一为难的却是撰人,假使还是这几个人,结果即还是一种增大的某周刊或合订的各周刊之类。况且撰人一多,则因为希图保持内容的较为一致起见,即不免有互相牵就之处,很容易变为和平中正,吞吞吐吐的东西,而无聊之状于是乎可掬。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少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使同类者知道也还有谁还在袭击古老坚固的堡垒,较之看见浩大而灰色的军容,或者反可以会心一笑。在现在,我倒只希望这类的小刊物增加,只要所向的目标小异大同,将来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联合战线,效力或者也不见得小。但目下倘有我所未知的新的作家起来,那当然又作别论。 通俗的小日报,自然#p#副标题#e#
349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