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入太华,杳杳绝良音。秋梦有时见,孤云无处寻。 神清峰顶立,衣冷瀑边吟。应笑干名者,六街尘土深。
377 0 0
中华文学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328 0 0
苏轼
康伯度 不料刘半农先生竟忽然病故了,学术界上又短少了一个人。这是应该惋惜的。但我于音韵学一无所知,毁誉两面,都不配说一句话。我因此记起的是别一件事,是在现在的白话将被“扬弃”或“唾弃”〔2〕之前,他早是一位对于那时的白话,尤其是欧化式的白话的伟大的“迎头痛击”者。 他曾经有过极不费力,但极有力的妙文:“我现在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3〕这太老式了,不好! ‘学而时习之,’子曰,‘不亦悦乎?’这好!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子曰。 这更好!为什么好?欧化了。但‘子曰’终没有能欧化到‘曰子’!” 这段话见于《中国文法通论》〔4〕中,那书是一本正经的书;作者又是《新青年》的同人,五四时代“文学革命”的战士,现在又成了古人了。中国老例,一死是常常能够增价的,所以我想从新提起,并且提出他终于也是论语社的同人,有时不免发些“幽默”;原先也有“幽默”,而这些“幽默”,又不免常常掉到“开玩笑”的阴沟里去的。 实例也就是上面所引的文章,其实是,那论法,和顽固先生,市井无赖,看见青年穿洋服,学外国话了,便冷笑道:“可惜鼻子还低,脸孔也不白”的那些话,并没有两样的。 自然,刘先生所反对的是“太欧化”。但“太”的范围是怎样的呢?他举出的前三法,古文上没有,谈话里却能有的,对人口谈,也都可以懂。只有将“子曰”改成“曰子”是决不能懂的了。然而他在他所反对的欧化文中也寻不出实例来,只好说是“‘子曰’终没有能欧化到‘曰子’!”那么,这不是“无的放矢”吗? 欧化文法的侵入中国白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国粹学家痛恨鬼子气,但他住在租界里,便会写些“霞飞路”,“麦特赫司脱路”〔5〕那样的怪地名;评论者何尝要好奇,但他要说得精密,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采些外国的句法。比较的难懂,不像茶淘饭似的可以一口吞下去是真的,但补这缺点的是精密。胡适先生登在《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主义》〔6〕,比起近时的有些文艺论文来,的确容易懂,但我们不觉得它却又粗浅,笼统吗? 如果嘲笑欧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够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用玩笑来应付敌人,自然也是一种好战法,但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否则,玩笑终不过是一种单单的玩笑而已。 七月十八日。 文公直给康伯度的信 伯度先生:今天读到先生在《自由谈》刊布的大作,知道为西人侵略张目的急先锋(汉奸)仍多,先生以为欧式文化的风行,原因是“必要”。这我真不知是从那里说起?中国人虽无用,但是话总是会说的。如果一定要把中国话取消,要乡下人也“密司忒”起来,这不见得是中国文化上的“必要”吧。譬如照华人的言语说:张甲说:“今天下雨了。”李乙说:“是的,天凉了。”若照尊论的主张,就应该改做:“今天下雨了,”张甲说。“天凉了,——是的;”李乙说。这个算得是中华民国全族的“必要”吗?一般翻译大家的欧化文笔,已足阻尽中西文化的通路,使能读原文的人也不懂译文。再加上先生的“必要”,从此使中国更无可读的西书了。陈子展先生提倡的“大众语”,是天经地义的。中国人间应该说中国话,总是绝对的。而先生偏要说欧化文法是必要!毋怪大名是“康伯度”,真十足加二的表现“买办心理”了。刘半农先生说:“翻译是要使不懂外国文的人得读”;这是确切不移的定理。而先生大骂其半农,认为非使全中国人都以欧化文法为“必要”的性命不可!先生,现在暑天,你歇歇吧!帝国主义的灭绝华人的毒气弹,已经制成无数了。先生要做买办尽管做,只求不必将全个民族出卖。 我是一个不懂颠倒式的欧化文式的愚人!对于先生的盛意提倡,几乎疑惑先生已不是敝国人了。今特负责请问先生为甚么投这文化的毒瓦斯?是否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总之,四万万四千九百万(陈先生以外)以内的中国人对于先生的主张不敢领教的!幸先生注意。文公直七月二十五日。 八月七日《申报》《自由谈》。 康伯度答文公直 公直先生:中国语法里要加一点欧化,是我的一种主张,并不是“一定要把中国话取消”,也没有“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可是先生立刻加给我“汉奸”之类的重罪名,自己代表了“四万万四千九百万(陈先生以外)以内的中国人”,要杀我的头了。我的主张也许会错的,不过一来就判死罪,方法虽然很时髦,但也似乎过分了一点。况且我看“四万万四千九百万(陈先生以外)以内的中国人”,意见也未必都和先生相同,先生并没有征求过同意,你是冒充代表的。 中国语法的欧化并不就是改学外国话,但这些粗浅的道理不想和先生多谈了。我不怕热,倒是因为无聊。不过还要说一回:我主张中国语法上有加些欧化的必要。这主张,是由事实而#p#副标题#e#
370 0 0
鲁迅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330 0 0
朱晞颜
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好临王母瑶池发, 合傍萧家粉水开。共月已为迷眼伴,与春先作断肠媒。 不堪便向多情道,万片霜华雨损来。
364 0 0
皮日休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447 0 0
康与之
一会家想多情越教我伤怀抱,记当时向名园游赏同欢乐。端的他语言和容貌美心聪俏,天生的来知音解吕明宫调。课赋与吟诗,善经史通三教,你看他弹弦品竹般般妙。 【普天乐南】记当时同欢笑,携手向花间道。赏心时同饮香醪,踏青处共寻芳草。见游蜂粉蝶都来绕,两点春山蛾眉扫。舞裙低杨仰纤腰,髻云堆金凤斜挑。把琵琶细拨,檀板轻敲。 【脱布衫带赤小梁州北】琵琶拨擅板轻敲,锦筝捣指法偏高。抚冰弦分轻清重浊,和新词美音奇巧。你看他体态轻盈舞细腰,端的是丰韵娇娆;遏云声美透青霄,端的是多奇妙,真个是芙容面海棠娇。 【幺】你看他金莲款步苍苔道,髻云堆金凤斜挑。常言道风流的遇着俊英,浪子的逢着俏倬。便有那冯魁黄肇,便有那千金买也难消。 【雁过声南】多娇,丹青怎描。更天然花容小巧,风流的不似他容貌。有万般娇,有万般标。更万般丰韵,千种妖娆。歌声缥缈,画堂试听画梁尘绕,只教那行云飞过画栏桥。 【醉太平北】一会家被春光相恼,越着我展转的添憔。你看他往来双燕共泥巢,沙暖处鸳鸯并在池沼。你看那蜂媒蝶使穿花闹,不觉的微微细雨将纱窗哨。更那堪和风淅淅将竹枝敲,这凄凉何时节是了。 【倾怀序南】连宵雨暗飘,水渐高,一向无消耗。旧约难期,旧情难舍,旧愁重集。云水迢迢,房栊静悄。水沉烟冷,宝鸭香沮,只教人逢花遇酒兴无聊。 【货郎儿北】这些时相思病有谁人将我医疗,即渐里把身躯瘦了,将我这朱颜绿鬓看看的尽枯樵。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遇不着医鬼病灵丹药。 【幺篇】焰腾腾烈火焚烧了袄庙,白茫茫浪淘天水淹了蓝桥,雾蒙蒙桃源洞阻隔的来路迢遥。贾充宅添人巡捕,崔相府闭的坚牢,最苦是将他那楚馆和这阳台崩坏倒。 【小桃红南】等闲间韶华老,辜负了春多少,则听的铁马檐间响玎当将人恼。音书欲寄无青鸟,心肠朝夕伤怀抱,几时能够再整鸾胶。 【伴读书北】这愁烦我命所招,办诚心把苍天告。则愿的马上墙头共一处同欢乐,有一日夫妻美满身荣耀。常言道青霄有路终须到,才称了心苗。 【笑和尚北】再将楚阳台砌垒的牢,重盖一座袄神庙,砖了桃源道。贾充宅人青悄,蓝桥下水归漕。选良宵凤鸾交,饮香醪乐,将崔相府洞房春把花烛照。 【尾声南】天还许福分招,带绾个同心到老,办炷明香每夜烧。
310 0 0
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终然减滩濑,暂喜息蛟螭。
339 0 0
杜甫
托质依高架,攒花对小堂。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 霁景朱明早,芳时白昼长。秾因天与色,丽共日争光。 剪碧排千萼,研朱染万房。烟条涂石绿,粉蕊扑雌黄。 根动彤云涌,枝摇赤羽翔。九微灯炫转,七宝帐荧煌。 淑气熏行径,清阴接步廊。照梁迷藻棁,耀壁变雕墙。 烂若丛然火,殷于叶得霜。胭脂含脸笑,苏合裛衣香。 浃洽濡晨露,玲珑漏夕阳。合罗排勘缬,醉晕浅深妆。 乍见疑回面,遥看误断肠。风朝舞飞燕,雨夜泣萧娘。 桃李惭无语,芝兰让不芳。山榴何细碎,石竹苦寻常。 蕙惨偎栏避,莲羞映浦藏。怯教蕉叶战,妒得柳花狂。 岂可轻嘲咏,应须痛比方。画屏风自展,绣伞盖谁张。 翠锦挑成字,丹砂印著行。猩猩凝血点,瑟瑟蹙金匡。 散乱萎红片,尖纤嫩紫芒。触僧飘毳褐,留妓冒罗裳。 寡和阳春曲,多情骑省郎。缘夸美颜色,引出好文章。 东顾辞仁里,西归入帝乡。假如君爱杀,留著莫移将。
422 0 0
白居易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1]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
464 0 0
刘邦
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老如云。 南行更入深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452 0 0
皇甫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420 0 0
斗鸡台下东西道,柳覆班骓蝶萦草。坱霭韶容锁澹愁, 青筐叶尽蚕应老。绿渚幽香生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 王孙骑马有归意,林彩着空如细尘。安得人生各相守, 烧船破栈休驰走。世上方应无别离,路傍更长千株柳。
436 0 0
温庭筠
中年怕踏长亭路。便自有、离愁苦。一自送君趋幕府。惺忪莺舌,呢喃燕觜,那解春无语。 三年山月移朝暮。独倚松风等闲度。到得除书萦绊住。却愁不似,当时皓月,长伴君来去。
321 0 0
【入咏楼】 千古风流入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吞江城十四州。
372 0 0
李清照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 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369 0 0
意态何如涎涎,轻盈只恐飞飞。华堂偏傍主人栖。好与安巢稳戏。 揽断楼中风月,且看掌上腰支。谪仙词赋少陵诗。万语千言总记。
428 0 0
李纲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西真仙子宴瑶池。素裳琼艳冰肌。瑞笼香雾扑铢衣。凤翥鸾飞。 玉骨解凌风露,铅华不涴凝脂。戍楼羌管正孤吹。月淡烟低。
366 0 0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431 0 0
王禹偁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