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其二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其三 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 其四 梅花亦作黍离看,野水荒坟绕一湾。肠断黄金台下客,更传天语到孤山。 其五 珠襦玉匣出昭陵,杜宇斜阳不可听。千树桃花万条柳,六桥无地种冬青。
388 0 0
黄任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86 0 0
岑参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412 0 0
晁冲之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323 0 0
崔国辅
南风日夜起,万里孤帆漾。元气连洞庭,夕阳落波上。 故人烟水隔,复此遥相望。江信久寂寥,楚云独惆怅。 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棹唱。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341 0 0
刘长卿
苇绡开得仙花,就中最有佳人似。香肌胜雪,千般揉缚,禁他风雨。缟夜精神,繁春标致,忍教孤负。怅潘郎去后,河阳满县,知他是、谁为主。 多谢文章吏部。遇衔杯、不曾轻许。应知这底,无言情绪,难为分付。吹遍春风,耀残明月,总伤心处。待闲亭夜永,游人散后,作飞仙去。
416 0 0
赵长卿
言下随机见物情,看看狱路草还生。 旅人莫怪无鱼食,直为寒江水至清。
408 0 0
方干
语别在中夜,登车离故乡。曙钟寒出岳,残月迥凝霜。 风柳条多折,沙云气尽黄。行逢海西雁,零落不成行。
419 0 0
马戴
后閤罢朝眠,前墀思黯然。梅应未假雪,柳自不胜烟。 泪续浅深绠,肠危高下弦。红颜无定所,得失在当年。
398 0 0
李商隐
看客在戏台下喝倒采,食客在膳堂里发标〔2〕,伶人厨子,无嘴可开,只能怪自己没本领。但若看客开口一唱戏,食客动手一做菜,可就难说了。 所以,我以为批评家最平稳的是不要兼做创作。假如提起一支屠城的笔,扫荡了文坛上一切野草,那自然是快意的。但扫荡之后,倘以为天下已没有诗,就动手来创作,便每不免做出这样的东西来:宇宙之广大呀,我说不出;父母之恩呀,我说不出;爱人的爱呀,我说不出。 阿呀阿呀,我说不出! 这样的诗,当然是好的,——倘就批评家的创作而言。太上老君的《道德》五千言,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3〕,其实也就是一个“说不出”,所以这三个字,也就替得五千言。 呜呼,“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4〕“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5〕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北京《语丝》周刊第一期。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八日北京星星文学社《文学周刊》第十七号发表周灵均《删诗》一文,把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康白情《草儿》、俞平伯《冬夜》、徐玉诺《将来的花园》、朱自清、叶绍钧《雪朝》、汪静之《蕙的风》、陆志韦《渡河》八部新诗,都用“不佳”、“不是诗”、“未成熟的作品”等语加以否定。后来他在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晨报副刊》发表《寄语母亲》一诗,其中多是“写不出”一类语句:“我想写几句话,寄给我的母亲,刚拿起笔儿却又放下了,写不出爱,写不出母亲的爱呵。”“母亲呵,母亲的爱的心呵,我拿起笔儿却又写不出了。”本篇就是讽刺这种倾向的。 〔2〕发标江浙一些地方的方言,耍威风的意思。〔3〕太上老君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者。东汉以来道教奉他为祖师,尊称太上老君。《道德》,即《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老聃所著。“道可道非常道”,见该书第一章。 〔4〕“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等语,见《孟子·离娄下》。〔5〕“子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语见《孟子·滕文公下》。
314 0 0
鲁迅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佚名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433 0 0
中华文学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 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343 0 0
韩愈
萧萧羸马正尘埃,又送輶轩向吹台。别酒莫辞今夜醉, 故人知是几时回。泉经华岳犹应冻,花到梁园始合开。 为谢东门抱关吏,不堪惆怅满离杯。
381 0 0
罗隐
浮世况多事,飘流每叹君。路岐何处去,消息几时闻。 吟里落秋叶,望中生暮云。孤怀谁慰我,夕鸟自成群。
460 0 0
路入犬羊群,城寒雉堞曛。居人只尚武,过客谩投文。 马怯奔浑水,雕沈莽苍云。沙田积蒿艾,竟夕见烧焚。
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 纷纷半醉绿槐道,蹀躞花骢骄不胜。
473 0 0
皎然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389 0 0
李端
山径入修篁,深林蔽日光。夏云生嶂远,瀑水引溪长。 秀迹逢皆胜,清芬坐转凉。回看玉樽夕,归路赏前忘。
337 0 0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370 0 0
小文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