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鲠难为事,平生尽畏途。如弦心自直,秀木势恒孤。 诏葬南陵道,神游北斗枢。贵门传万石,馀庆在双珠。 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路傍人泣送,门外马嘶迎。 万事非吾有,千悲是世情。昔焉称夏日,今也谥冬卿。 窅然长夜台,举世可哀哉。泉户一朝闭,松风四面来。 石碑填駮藓,珠服聚尘埃。谁言辽东鹤,千年往复回。
335 0 0
张说
清明时候,才子佳人醉玉楼。纷纷花柳,飘飘襟袖。行歌载酒,花老人依旧。西湖烟岸,莲荡风生六月寒。邻船歌板,诗囊文翰。醉余兴阑,悲有限欢无限。江湖豪迈,为惜黄花归去来。名无言责,身无俗债。任家私匾窄,但醉里乾坤大。 冲寒乘骑,信步孤山为访梅。溪桥流水,云林斜日。三花五蕊,漏泄了春消息。两叶眉头,怎锁相思万种愁?从他别后,无心挑绣。这般证候,天知道和天瘦!从他别后,满眼风光总是愁。实心儿有,须索禁受。为他些证候,迤逗的人来瘦。 牵肠割肚,一自别来信也无。多情何处?教人思虑。凭栏伫目,空望断遥天暮。 东墙花月,好景良宵恁记者。低低的说,来时节,明日早些,不志诚随灯灭。 声说不的,满腹离愁诉与谁!负心天识,酩子里输了身起。呆才好看,自做得不出气。 言盟说誓,岂信闲人讲是非?忘餐失寐,形骸憔悴。猛然间想起,落得声长吁气。 佳人薄命,懊恼东君忒世情。风流心性,愁成病。知他是怎生?不住口提名姓。 题情 堪描堪画,鬓绾乌鸦脸衬霞。灯儿直下,揪住了么。可喜的我儿,说一句真实话。 因咱闲暇,有个人儿来到家。帘儿直下,偷睛抹。牵情的我儿,先打换香罗帕。
中华文学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52 0 0
范晔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馀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386 0 0
刘禹锡
佛刹出高树,晨光闾井中。年深念陈迹,迨此独忡忡。 零落逢故老,寂寥悲草虫。旧宇多改构,幽篁延本丛。 栖止事如昨,芳时去已空。佳人亦携手,再往今不同。 新文聊感旧,想子意无穷。
405 0 0
韦应物
波光杳杳不极,霁景澹澹初斜。黑蛱蝶粘莲蕊, 红蜻蜓袅菱花。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 会把酒船偎荻,共君作个生涯。 拂钓清风细丽,飘蓑暑雨霏微。湖云欲散未散, 屿鸟将飞不飞。换酒帩头把看,载莲艇子撑归。 斯人到死还乐,谁道刚须用机?
500 0 0
皮日休
第一楼小集立金梯,却瑶杯,两行红袖君休醉。万里黄沙客未归,一天白月秋无际,有书难寄。琵琶姬王氏坐离筵,促哀弦,红妆新画昭君面。玉手轻弹秋水篇,青衫老泪湓江怨,几时重见。客怀抖征衫,望江南,晓奁开月衰容鉴。恨墨拈元远信缄,冻河胶雪扁舟缆,利名全淡。会稽道中墓田鸦,故宫花,愁烟恨水丹青画。峻宇雕墙宰相家,夕阳芳草渔樵话,百年之下。
358 0 0
张可久
香深雾暖。正人在、锦瑟华年深院。旧日汉宫,分得红兰滋吴苑。临池羞落梅花片。弄水月、初匀妆面。紫烟笼处,双鸾共跨,洞箫低按。 歌管。红围翠袖,冻云外,似觉东风先转。绣畔昼迟,花底天宽春无限。仙郎骄马琼林宴。待卷上、珠帘教看。更传莺入新年,宝钗梦燕。
326 0 0
吴文英
明月挂青天,遥遥如目前。故人游画阁,却望似云边。 水宿依渔父,歌声好采莲。采莲江上曲,今夕为君传。
303 0 0
储光羲
幽娟松筱径,月出寒蝉鸣。散发卧其下,谁知孤隐情。 吟时白云合,钓处玄潭清。琼树方杳霭,凤兮保其贞。
390 0 0
王昌龄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一篇,在我看来,实在毫无意义。仲潜先生称它为“最无聊”之作,极为得体。不料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对于这“最无聊”三字大为骇异,并且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种,为翻译界堕落的现象,这真使我大为骇异了。 我们对于一个作家或小说戏剧上的人名,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想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 在中国的文字上,我们在姓底下有“小姐”“太太”或“夫人”,若把姓名全写出来,则中国女子的名字,大多有“芳”“兰”“秀”等等“轻靓艳丽”的字眼。周家的姑娘可以称之为周小姐,陈家的太太可以称之为陈太太,或者称为周菊芳陈兰秀亦可。从这些字样中,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女性。在外国文字中可就不同了。外国人的姓名有好些Syllables〔9〕是极多的,用中文把姓名全译出来非十数字不可,这是何等惹人讨厌的事。年来国内人对于翻译作品之所以比较创造作品冷淡,就是因为翻译人名过长的缘故(翻译作品之辞句不顺口,自然亦是原因中之一)。假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叫做ElizabethTolstoi,我们全译出来,成为“托尔斯泰伊丽沙白”八字,何等麻烦。又如有一个女子叫做MaryHildaStuwart,我们全译出来,便成为“玛丽海尔黛司徒渥得”也很讨厌。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名字称为托尔斯泰小姐或司徒渥得夫人,因为这种六个字的称呼,比起我们看惯了周小姐陈太太三字的称呼多了一半,也不方便。没法,只得把名字删去,“小姐”,“太太”也省略,而用“妥S吽刻Α币搿。牛欤椋?幔猓澹簦琛。裕铮欤螅?簦铮椋?谩八客纪薜隆*译MaryHildaStuwart,这诚是不得已之举。 至于说为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故意把原名删去,有失原意的,那末,我看根本外国人的名字,便不必译,直照原文写出来好。因为中国人能看看不惯的译文,多少总懂得点洋文的。鲁迅先生此举诚未免过于吹毛求疵? 至于用中国姓译外国姓,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假如Gogol的Go可以译做郭,Wilde的Wi可以译做王,Holz的Ho可以译做何,我们又何必把它们故意译做“各” “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 诚然,国内的翻译界太糟了,太不令人满意了!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正多,却不是这两种。伏园先生把它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算多事,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做这种吹敲的勾当。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鲁迅先生是我所佩服的。讥刺的言辞,尖锐的笔锋,精细的观察,诚可引人无限的仰慕。《呐喊》出后,虽不曾名噪天下,也名噪国中了。 他的令弟启明先生,亦为我崇拜之一人。读书之多,令人惊叹。《自己的园地》为国内文艺界一朵奇花。我尝有现代三周(还有一个周建人先生),驾乎从前三苏之慨。 不过名人名声越高,作品也越要郑重。若故意纵事吹敲或失之苛责,不免带有失却人信仰的危险。而记者先生把名人的“滥调”来充篇幅,又不免带有欺读者之嫌。冒犯,恕罪!顺祝健康。 潜·源。 一月十七日于唐山大学。 鲁迅先生的那篇《咬文嚼字》,已有两位“潜”字辈的先生看了不以为然,我猜想青年中这种意见或者还多,那么这篇文章不是“滥调”可知了,你也会说,我也会说,我说了你也同意,你说了他也说这不消说:那是滥调。鲁迅先生那两项主张,在簇新头脑的青年界中尚且如此通不过去,名为滥调,是冤枉了,名为最无聊,那更冤枉了。记者对于这项问题,是加入讨论的一人,自知态度一定不能公平,所以对于“潜”字辈的先生们的主张,虽然万分不以为然,也只得暂且从缓答辩。好在超于我们的争论点以上,还有两项更高一层的钱玄同先生的主张,站在他的地位看我们这种争论也许是无谓已极,无论谁家胜了也只赢得“不妥”二字的考语罢了。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京报副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2〕指廖仲潜。 〔3〕ElizabethTolstoi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4〕MaryTolstoietHildaTolstoi法语,可译为玛丽·托尔斯泰和希尔达·托尔斯泰。 〔5〕《百家姓》旧时学塾所用的识字课本。宋初人编,系将姓氏连缀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 〔6〕三苏宋代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并称。〔7〕《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九期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王世杰、陈西滢、徐志摩等。他们原依附北洋军阀政府,后投靠国民党政权。 〔8〕《鲁迅先生》张定璜作。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六日《京报副刊》上刊登的《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六期的预告目录中,该文排在《苦恼》和《破落户》两篇之间。但出版时并无此文。按此文后来发表#p#副标题#e#
360 0 0
鲁迅
雨洗元宵。楼台烟锁,隐隐笙箫。且插梅花,自烧银烛,沈水香飘。 软红尘里星桥。想霁色、皇都绛霄。屏掩潇湘,醉和衣倒,春梦迢迢。
399 0 0
韩淲
绿杨红杏满城春,一骑悠悠万井尘。岐路未关今日事, 风光欲醉长年人。闲过绮陌寻高寺,强对朱门谒近臣。 多病晚来还有策,雒阳山色旧相亲。
347 0 0
杨巨源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开。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复何之。情随事改悲相系。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修龄短景都能几。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临文吊往一兴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怀。算彭殇、妄虚均尔。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慨想世殊事异。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
337 0 0
吴潜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凤衔泥诏辞丹阙, 雕倚霜风上画旗。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酒醆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466 0 0
罗隐
二月风光似洞天,红英翠萼簇芳筵。楚王云雨迷巫峡, 江令文章媚蜀笺。歌黛入颦春袖敛,舞衣新绣晓霞鲜。 酒阑香袂初分散,笑指渔翁钓暮烟。
403 0 0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
396 0 0
郑谷
扬州胜地多丽人,其间丽者名月真。月真初年十四五, 能弹琵琶善歌舞。风前弱柳一枝春,花里娇莺百般语。 扬州帝京多名贤,其间贤者殷德川。德川初秉纶闱笔, 职近名高常罕出。花前月下或游从,一见月真如旧识。 闲庭深院资贤宅,宅门严峻无凡客。垂帘偶坐唯月真, 调弄琵琶郎为拍。殷郎一旦过江去,镜中懒作孤鸾舞。 朝云暮雨镇相随,石头城下还相遇。二月三月江南春, 满城濛濛起香尘。隔墙试听歌一曲,乃是资贤宅里人。 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离肠却恨苦多情, 软障薰笼空悄悄。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 人间想望不可见,唯向月真存旧心。我惭闒茸何为者, 长感馀光每相假。陋巷萧条正掩扉,相携访我衡茅下。 我本山人愚且贞,歌筵歌席常无情。自从一见月真后, 至今赢得颠狂名。殷郎月真听我语,少壮光阴能几许。 良辰美景数追随,莫教长说相思苦。
388 0 0
珍重王光嗣,交情尚在不。芜城连宅住,楚塞并车游。 别后官三改,年来岁六周。银钩无一字,何以缓离愁。
393 0 0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 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43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