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01 0 0
白居易
少年慕时彦,小悟文多变。木铎比群英,八方流德声。 雷陈美交契,雨雪音尘继。恩顾各飞翔,因诗睹瑰丽。 傅野绝遗贤,人希有盛迁。早钦风与雅,日咏赠酬篇。
328 0 0
中华文学
十年通籍入金门,自愧名微枉搢绅。炼得丹砂疑不食, 从兹白发日相亲。家山迢递归无路,杯酒稀疏病到身。 汉有冯唐唐有我,老为郎吏更何人。
417 0 0
姚合
焉于 记得中国的医书中,常常记载着“食忌”,就是说,某两种食物同食,是于人有害,或者足以杀人的,例如葱与蜜,蟹与柿子,落花生与王瓜之类。但是否真实,却无从知道,因为我从未听见有人实验过。 读书也有“忌”,不过与“食忌”稍不同。这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2〕,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我自以为因此很了解了那些憎恶明人小品的论者的心情。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3〕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4〕入京记》。他的文笔,岂在中郎之下呢?可是很有些地方是极有重量的,抄几句在这里—— “……沿河行,或渡或否。往往见西夷毡帐,高低不一,所谓穹庐连属,如冈如阜者。男妇皆蒙古语;有卖干湿酪者,羊马者,牦皮者,卧两骆驼中者,坐奚车者,不鞍而骑者,三两而行,被戒衣,或红或黄,持小铁轮,念《金刚秽咒》者。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5〕,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人小品,好的;语录体也不坏,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给大家来清醒一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日报·动向》。 〔2〕《明季稗史》即《明季稗史汇编》,清代留云居士辑,共二十七卷,汇刊稗史十六种,所记都是明末遗事,如顾炎武《圣安皇帝本纪》,记福王弘光朝事;黄宗羲《赐姓始末》,记郑成功收复台湾事;王秀楚《扬州十日记》、朱子素《嘉定屠城记略》,记清兵杀戮的残酷。《痛史》,乐天居士编,共三集,汇印明末清初野史二十余种,总题为《痛史》。民国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3〕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文学家。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剃发为僧,名今种。后又回俗,北游关中、山西。著有《翁山文外》、《翁山诗外》、《广东新语》等。清雍正、乾隆间,他的著作都遭禁毁,直至一九一○年(宣统二年),上海国学扶轮社才翻印《翁山文外》十六卷、《翁山诗外》十九卷。〔4〕代北古地区名,指现在的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一带。 〔5〕《广庄》袁中郎模仿《庄子》文体谈道家思想的著作,共七篇。《瓶史》,袁中郎研究花瓶与插花的小品,共十二章。这两种都收入《袁中郎全集》。 ?? #p#副标题#e#
350 0 0
鲁迅
华阁与贤开,仙瓢自远来。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 挂影怜红壁,倾心向绿杯。何曾斟酌处,不使玉山颓。
289 0 0
灵峰标胜境,神府枕通川。玉殿斜连汉,金堂迥架烟。 断风疏晚竹,流水切危弦。别有青门外,空怀玄圃仙。
336 0 0
骆宾王
世乱君巡狩,清贤又告亡。星辰皆有角,日月略无光。 金柱连天折,瑶阶被贼荒。令人转惆怅,无路问苍苍。 宗社运微衰,山摧甘井枯。不知千载后,更有此人无。 政入龚黄甲,诗轻沈宋徒。受恩酬未得,不觉只长吁。 傥在扶天步,重兴古国风。还如齐晏子,再见狄梁公。 棠树梅溪北,佳城舜庙东。谁修循吏传,对此莫匆匆。
贯休
在德何夷险,观风复往还。自能同善闭,中路可无关。
368 0 0
苏颋
石座双峰古,云泉九曲深。寂寥疏凿意,芜没岁时侵。 绕席流还壅,浮杯咽复沉。追怀王谢侣,更似会稽岑。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几醉东山妓,长悬北阙心。蕙兰留杂佩,桃李想华簪。 闭阁余何事,鸣驺亦屡寻。轩裳遵往辙,风景憩中林。 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初筵方侧弁,故老忽沾襟。 盛世当弘济,平生谅所钦。无能愧陈力,惆怅拂瑶琴。
331 0 0
羊士谔
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 昔征从典午,今出自承明。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 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 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 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 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398 0 0
耿公山岳秀,才杰心亦妙。鸷鸟峻标立,哀玉扣清调。 协赞休明启,恩华日月照。何意瑶台云,风吹落江徼。 湘流下浔阳,洒泪一投吊。
381 0 0
张说
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97 0 0
吕岩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454 0 0
裴迪
自注铜瓶,作梅花供,尊前数枝。说边头旧话,人生消得,几番行役,问我何之。小队红旗,黄金大印,直待封侯知几时。杯行处,且淋漓一醉,明日东西。 如椽健笔鸾飞。还为写春风陌上词。便平生豪气,销靡酒里,依然此乐,儿辈争知。霜重貂裘,夜寒如水,饮到月斜犹未归。仙山路,有笙簧度曲,声到琴丝。
334 0 0
刘过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332 0 0
山凿落兮眇嶔岑,云溶溶兮木棽棽。中何有兮人不睹, 远欹差兮閟仙府。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思假足兮虎豹, 超阻绝兮凌踔。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
344 0 0
元结
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诗景荒凉难道合, 客情疏密分当同。城南歌吹琴台月,江上旌旗锦水风。 下客低头来又去,暗堆冰炭在深衷。
423 0 0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403 0 0
韦应物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326 0 0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 雪月花时最忆君。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407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