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357 0 0
苏轼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433 0 0
朱庆馀
廊庙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无此流。金钟大镛在东序, 冰壶玉衡悬清秋。自从相遇感多病,三岁为客宽边愁。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几度寄书白盐北, 苦寒赠我青羔裘。霜雪回光避锦袖,龙蛇动箧蟠银钩。 紫衣使者辞复命,再拜故人谢佳政。将老已失子孙忧, 后来况接才华盛。
346 0 0
杜甫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 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
336 0 0
戎昱
近来有一种文章,四周围着花边,从一些副刊上出现。这文章,每天一段,雍容闲适,缜密整齐,看外形似乎是“杂感”,但又像“格言”,内容却不痛不痒,毫无着落。似乎是小品或语录一类的东西。今天一则“偶感”,明天一段“据说”,从作者看来,自然是好文章,因为翻来复去,都成了道理,颇尽了八股的能事的。但从读者看,虽然不痛不痒,却往往渗有毒汁,散布了妖言。 譬如甘地被刺,就起来作一篇“偶感”,颂扬一番“摩哈达麻”,咒骂几通暴徒作乱,为圣雄出气禳灾,顺便也向读者宣讲一些“看定一切”,“勇武和平”的不抵抗说教之类。这种文章无以名之,且名之曰“花边体”或“花边文学”罢。 这花边体的来源,大抵是走入鸟道以后的小品文变种。据这种小品文的拥护者说是会要流传下去的(见《人间世》:《关于小品文》)。我们且来看看他们的流传之道罢。六月念八日《申报》《自由谈》载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倒提》。大意说西洋人禁止倒提鸡鸭,华人颇有鸣不平的,因为西洋人虐待华人,至于比不上鸡鸭。 于是这位花边文学家发议论了,他说:“这其实是误解了西洋人。他们鄙夷我们是的确的,但并未放在动物之下。” 为什么“并未”呢?据说是“人能组织,能反抗,……自有力量,自有本领,和鸡鸭绝不相同的缘故。”所以租界上没有禁止苛待华人的规律。不禁止虐待华人,当然就是把华人看在鸡鸭之上了。 倘要不平么,为什么不反抗呢? 而这些不平之士,据花边文学家从古典里得来的证明,断为“不妨变狗”之辈,没有出息的。 这意思极明白,第一是西洋人并未把华人放在鸡鸭之下,自叹不如鸡鸭的人,是误解了西洋人。第二是受了西洋人这种优待,不应该再鸣不平。第三是他虽也正面的承认人是能反抗的,叫人反抗,但他实在是说明西洋人为尊重华人起见,这虐待倒不可少,而且大可进一步。第四,倘有人要不平,他能从“古典”来证明这是华人没有出息。 上海的洋行,有一种帮洋人经营生意的华人,通称叫“买办”,他们和同胞做起生意来,除开夸说洋货如何比国货好,外国人如何讲礼节信用,中国人是猪猡,该被淘汰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口称洋人曰:“我们的东家”。我想这一篇《倒提》的杰作,看他的口气,大抵不出于这般人为他们的东家而作的手笔。因为第一,这般人是常以了解西洋人自夸的,西洋人待他很客气;第二,他们往往赞成西洋人(也就是他们的东家)统治中国,虐待华人,因为中国人是猪猡;第三,他们最反对中国人怀恨西洋人。抱不平,从他们看来,更是危险思想。 从这般人或希望升为这般人的笔下产出来的就成了这篇“花边文学”的杰作。但所可惜是不论这种文人,或这种文字,代西洋人如何辩护说教,中国人的不平,是不可免的。因为西洋人虽然不曾把中国放在鸡鸭之下,但事实上也似乎并未放在鸡鸭之上。香港的差役把中国犯人倒提着从二楼摔下来,已是久远的事;近之如上海,去年的高丫头,今年的蔡洋其辈,他们的遭遇,并不胜过于鸡鸭,而死伤之惨烈有过而无不及。这些事实我辈华人是看得清清楚楚,不会转背就忘却的,花边文学家的嘴和笔怎能朦混过去呢? 抱不平的华人果真如花边文学家的“古典”证明,一律没有出息的么?倒也不的。我们的古典里,不是有九年前的五卅运动,两年前的一二八战争,至今还在艰苦支持的东北义勇军么?谁能说这些不是由于华人的不平之气聚集而成的勇敢的战斗和反抗呢? “花边体”文章赖以流传的长处都在这里。如今虽然在流传着,为某些人们所拥护。但相去不远,就将有人来唾弃他的。现在是建设“大众语”文学的时候,我想“花边文学”,不论这种形式或内容,在大众的眼中,将有流传不下去的一天罢。 这篇文章投了好几个地方,都被拒绝。莫非这文章又犯了要报私仇的嫌疑么?但这“授意”却没有的。就事论事,我觉得实有一吐的必要。文中过火之处,或者有之,但说我完全错了,却不能承认。倘得罪的是我的先辈或友人,那就请谅解这一点。 笔者附识。 七月三日《大晚报》《火炬》。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申报·自由谈》。 〔2〕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有不许倒提鸡鸭在路上走,违者即拘入捕房罚款的规定。这里所说西洋的慈善家,指当时上海外侨中“西人救牲会”的组织。 〔3〕“倒悬”语见《孟子·公孙丑》:“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4〕“生刲驴肉”据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七:“山西省城外,有晋祠地方……有酒馆……曰驴香馆。其法以草驴一头,养得极肥,先醉以酒,满身排打。欲割其肉,先钉四桩,将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横于背,系其头尾,使不得动。初以百滚汤沃其身,将毛刮尽,再以快刀零割。要食前后腿,或肚当,或背脊,或头尾肉,各随客便;当客下箸时,其驴尚未死绝也。”活烤鹅掌,据清代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云#p#副标题#e#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358 0 0
鲁迅
吴馆何时熨,秦台几夜熏。绡轻谁解卷,香异自先闻。 月里谁无姊,云中亦有君。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353 0 0
李商隐
结庐人境羡陶潜。车马不来喧。胜处自多真趣,飞鸟日相还。 心既远,地仍偏。见南山。手持菊颖,山气常佳,欲辨忘言。
352 0 0
米友仁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342 0 0
中华文学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 度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辛弃疾
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 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341 0 0
王之道
清晓莺啼红树。又一双飞去。日高花气扑人来,独自价、伤春无绪。 别后暗宽金缕。倩谁传语。一春不忍上高楼,为怕见、分携处。
401 0 0
严仁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 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 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 登楼望天衢,目极泪盈睫。强笑无笑容,须妆旧花靥。 昔年买奴仆,奴仆来碎叶。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万事痛苦业。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 妾家青河边,七叶承貂蝉。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有时最远出,只到中门前。 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 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 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 可汗奉亲诏,今月归燕山。忽如乱刀剑,搅妾心肠间。 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 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
338 0 0
陶公为政卓潘齐,入县看花柳满堤。百里江山聊展骥, 九皋云月怪驱鸡。高楼野色迎襟袖,比屋歌声远鼓鼙。 只恐攀辕留不住,明时霄汉有丹梯。
366 0 0
【鲥鱼】 五月鲥鱼已至燕, 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1] 荐熟应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 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 玉箸金盘敢望传。
420 0 0
何景明
芙蓉池畔都开遍。又是西风晚。霁天碧净暝云收。渐看一轮冰魄、冷悬秋。 闽山层叠迷归路。把酒宽愁绪。旧欢新恨几凄凉。暗想瀛洲何处、梦悠扬。
曾觌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453 0 0
高观国
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
302 0 0
卢纶
汲水添瓶恰换花。蜂儿争要采,打窗纱。青春谁与度年华。弦索暗,无绪几曾拏。 春思正交加。马蹄声错认,客还家。花笺欲写寄天涯。羞人见,罗袖急忙遮。
251 0 0
金悬夕肆,玉俎朝陈。飨荐黄道,芬流紫辰。 乃诚乃敬,载享载禋。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439 0 0
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孤兔纷纭。半折残碑。空馀故址,总是黄尘。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海气长昏,啼鳺声干,天地无春。
440 0 0
乔吉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