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359 0 0
卢汝弼
柳条花颣恼青春。更那堪、飞絮纷纷。一曲细清脆、倚朱唇。斟绿酒、掩红巾。 追往事,惜芳唇。暂时间、留住行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
406 0 0
晏殊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435 0 0
张籍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 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404 0 0
郑愔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378 0 0
柳永
秦始皇帝即位之初,相国吕不韦以列国常下士喜宾客,且多辩士,如荀况之徒,著书布天下,乃亦厚养士,使人人著其所知,集以为书,凡二十余万言,号曰《吕氏春秋》〔1〕,布咸阳市门,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始皇既壮,绌不韦;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2〕重任丞相李斯,以法术为治。 李斯,楚上蔡人,少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为吕不韦舍人,说始皇,拜为长史,渐进至左丞相,二世二年(前二○八)宦者赵高诬以谋反,杀之,具五刑,夷三族。斯虽出荀卿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然于文字,则有殊勋,六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画一书体,作《仓颉》〔3〕七章,与古文颇不同,后称秦篆;又始造隶书,盖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简易,施之于徒隶也。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谏逐客》〔4〕云: “……必秦国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夫击瓮叩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二十八年,始皇始东巡郡县,群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其辞亦李斯所为,今尚有流传,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如《泰山刻石文》: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天下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三十六年,东郡民刻陨石以诅始皇〔5〕,案问不服,尽诛石旁居人。始皇终不乐,乃使博士作《仙真人诗》〔6〕;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然不传。 《汉书》《艺文志》著秦时杂赋九篇〔7〕;《礼乐志》云周有《房中乐》〔8〕,至秦名曰《寿人》,今亦俱佚。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参考书: 《史记》卷六《秦始皇帝本纪》,卷八十五《吕不韦》,八十七《李斯列传》《全秦文》(清严可均辑)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第二编第八章 ※ ※ ※ 〔1〕《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2〕焚烧《诗》《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上书:“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又载三十五年,始皇以诸生“为妖言以惑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3〕《仓颉》亦作《苍颉》,古代字书。《汉书·艺文志》云: “《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秦篆,亦称小篆。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唐张怀瓘《书断》云:“隶书者,秦下邦入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繫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烦多,篆字难成,乃用隶书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据《百川学海》本)。隶书系由古代隶人(胥吏)在书写中逐步形成,程邈加以搜集整理,故有程邈创作隶书的传说。 〔4〕《谏逐客》即《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载:“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历陈“客卿”对于秦之功绩,分析逐客一举之谬误及其危害。奏上,“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5〕刻陨石以诅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p#副标题#e#
488 0 0
鲁迅
太子擅元良,宫臣命伟长。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叶死兰无气,荷枯水不香。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386 0 0
郭震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 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373 0 0
李商隐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314 0 0
辛弃疾
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拂径清阴合,临流彩实悬。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 芳馨来满袖,琼玖愿酬篇。把玩情何极,云林若眼前。
313 0 0
钱起
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
348 0 0
佚名
【初渡汉江】 襄阳好向岘亭看, 人物萧条属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 夜来风雪过江寒。
428 0 0
唐无名氏
曰范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345 0 0
姜夔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357 0 0
王鹏运
两情相向,一年厮睚,等得佳期又到。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 来今往古,吟诗度曲,总漫萦牵怀抱。不如乞取巧些些,待见了、分明祷告。
344 0 0
郭应祥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350 0 0
彭元逊
雨细欲收还滴。满一庭秋色。阑干独倚,无人共说,这些愁寂。 手把玉郎书迹。怎不教人忆。看看又是黄昏也,敛眉峰轻碧。
周紫芝
【招隐】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494 0 0
左思
荒林四面通,门在野田中。顽仆长如客,贫居未胜蓬。 旧绵衣不暖,新草屋多风。唯去山南近,闲亲贩药翁。
352 0 0
王建
洛下因归去,关西忆二龙。笠漫河岸雪,衣着虢城钟。 睡鸭浮寒水,樵人出远峰。何当化闾俗,护取草堂松。
408 0 0
李洞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