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好风景,仙家足芳菲。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丹灶缀珠掩,白云岩径微。真宫集女士,虚室涵春辉。 拘限心杳杳,欢言望依依。滞兹文墨职,坐与琴觞违。 丽曲涤烦虚,幽缄发清机。支颐一吟想,恨不双翻飞。
298 0 0
权德舆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318 0 0
佚名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故人未至,座中仍对梅福。
314 0 0
中华文学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370 0 0
左丘明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337 0 0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帆带夕阳千里没, 天连秋水一人归。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343 0 0
刘长卿
列宿光三署,仙郎直五宵。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 长乐钟应近,明光漏不遥。黄门持被覆,侍女捧香烧。 笔为题诗点,灯缘起草挑。竹喧交砌叶,柳亸拂窗条。 粉署荣新命,霜台忆旧僚。名香播兰蕙,重价蕴琼瑶。 击水翻沧海,抟风透赤霄。微才喜同舍,何幸忽闻韶。
297 0 0
岑参
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冷天侵极戍,寒月对行舟。
373 0 0
陆龟蒙
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 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 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 忆昨在西掖,复曾入南宫。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弃置,何由豁心胸。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296 0 0
后记〔2〕 这一部书,是用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所辑译的本子为底本,从前年(一九二八年)五月间开手翻译,陆续登在月刊《奔流》上面的。在那第一本的《编校后记》上,曾经写着下文那样的一些话—— “俄国的关于文艺的争执,曾有《苏俄的文艺论战》〔3〕介绍过,这里的《苏俄的文艺政策》,实在可以看作那一部书的续编。如果看过前一书,则看起这篇来便更为明了。序文上虽说立场有三派的不同,然而约减起来,也不过两派。即对于阶级文艺,一派偏重文艺,如瓦浪斯基〔4〕等,一派偏重阶级,是《那巴斯图》〔5〕的人们,布哈林〔6〕们自然也主张支持无产阶级作家的,但又以为最要紧的是要有创作。发言的人们之中,好几个是委员,如瓦浪斯基,布哈林,雅各武莱夫〔7〕,托罗兹基〔8〕,卢那卡尔斯基等;也有‘锻冶厂’〔9〕一派,如普列忒内夫〔10〕;最多的是《那巴斯图》的人们,如瓦进,烈烈威支〔11〕,阿卫巴赫,罗陀夫,培赛勉斯基〔12〕等,译载在《苏俄的文艺论战》里的一篇《文学与艺术》后面,都有署名在那里。 “‘那巴斯图’派的攻击,几乎集中于一个瓦浪斯基——《赤色新地》〔13〕的编辑者。对于他所作的《作为生活认识的艺术》,烈烈威支曾有一篇《作为生活组织的艺术》,引用布哈林的定义,以艺术为‘感情的普遍化’的方法,并指摘瓦浪斯基的艺术论,乃是超阶级底的。这意思在评议会〔14〕的论争上也可见。但到后来,藏原惟人在《现代俄罗斯的批评文学》中说,他们两人之间的立场似乎有些接近了,瓦浪斯基承认了艺术的阶级性之重要,烈烈威支的攻击也较先前稍为和缓了。现在是托罗兹基,拉迪克〔15〕都已放逐,瓦浪斯基大约也退职,状况也许又很不同了罢。 “从这记录中,可以看见在劳动阶级文学的大本营的俄国的文学的理论和实际,于现在的中国,恐怕是不为无益的;其中有几个空字,是原译本如此,因无别国译本,不敢妄补,倘有备有原书,通函见教或指正其错误的,必当随时补正。” 但直到现在,首尾三年,终于未曾得到一封这样的信札,所以其中的缺憾,还是和先前一模一样。反之,对于译者本身的笑骂却颇不少的,至今未绝。我曾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提到一点大略,登在《萌芽》〔16〕第三本上,现在就摘抄几段在下面—— “从前年以来,对于我个人的攻击是多极了,每一种刊物上,大抵总要看见‘鲁迅’的名字,而作者的口吻,则粗粗一看,大抵好像革命文学家。但我看了几篇,竟逐渐觉得废话太多了,解剖刀既不中腠理,子弹所击之处,也不是致命伤。……于是我想,可供参考的这样的理论,是太少了,所以大家有些胡涂。对于敌人,解剖,咬嚼,现在是在所不免的,不过有一本解剖学,有一本烹饪法,依法办理,则构造味道,总还可以较为清楚,有味。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17〕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较不枉费了身躯:出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性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来,反而刺进解剖者的心脏里去的‘报复’。……然而,我也愿意于社会上有些用处,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这样,首先开手的就是《文艺政策》,因为其中含有各派的议论。 “郑伯奇先生……便在所编的《文艺生活》〔18〕上,笑我的翻译这书,是不甘没落,而可惜被别人著了先鞭。翻一本书便会浮起,做革命文学家真太容易了,我并不这样想。有一种小报,则说我的译《艺术论》〔19〕是‘投降’。 是的,投降的事,为世上所常有,但其时成仿吾元帅早已爬出日本的温泉,住进巴黎的旅馆,在这里又向谁输诚呢。今年,谥法又两样了,……说是‘方向转换’。我看见日本的有些杂志中,曾将这四字加在先前的新感觉派片冈铁兵〔20〕上,算是一个好名词。其实,这些纷纭之谈,也还是日看名目,连想也不肯一想的老病。译一本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书,是不足以证明方向的,倘有曲译,倒反足以为害。我的译书,就也要献给这些速断的无产文学批评家,因为他们是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种理论的义务的。 “但我自信并无故意的曲译,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评家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一笑,打着我自己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忍疼,却决不有所增减,这也是始终‘硬译’的一个原因。自然,世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 因为至今还没有更新的译本出现,所以我仍然整理旧稿,印成书籍模样,想延续他多少时候的生存。但较之初稿,自信是更少缺点了。第一,雪峰当编定时,曾给我对比原译,订正了几个错误;第二,他又将所译冈泽秀虎〔21〕的《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发达史》附在卷末,并将有些字面改从我的译例,使总览之后,于这《文艺政策》的来源去脉,更得分明。这两点,至少是值得特行声#p#副标题#e#
322 0 0
鲁迅
玉立出岩石,风清曲□□。偶成聊近意,静对想凝神。 牛渚中流月,兰亭上道春。古来心可见,寂寞为斯人。
292 0 0
羊士谔
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
290 0 0
神州阴祀,洪恩广济。草树沾和,飞沉沐惠。 礼修鼎俎,奠歆瑶币。送乐有章,灵轩其逝。
320 0 0
六岁蜀城守,千茎蓬鬓丝。忧心不自遣,骨肉又伤离。 楚峡饶云雨,巴江足梦思。殷勤孔北海,时节易流移。
366 0 0
武元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342 0 0
刘禹锡
彤云将欲罢,蝉柳响如秋。雾散九霄近,日程三伏愁。 残阳宿雨霁,高浪碎沙沤。袪足馀旬后,分襟任自由。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264 0 0
黄庭坚
一 青年!作为什么沉湎于悲哀?你为什么耽乐于悲哀?你不幸为今世的青年.你的天是沉碧奈何天;你筑起了一座水晶宫殿,在“眸冷骨累”(melanch0ly)的河水边;河流流不尽骨累眸冷,还夹着些些残枝断梗,一声声失群雁的悲鸣,水晶宫朝朝暮暮反映—一—映出悲哀,飘零,眸子吟,无聊,宇宙,灰色的人生,你独生在宫中,青年呀,霉朽了你冠上的黄金! 二青年!你为什么迟回于梦境?你为什么迷恋于梦境?你幸而为今世的青年,你的心是自由梦魂心,你抛弃你尘秽的头巾,解脱你肮脏的外内衿,露出赤条条的洁白身,跃入缥缈的梦潮清冷,浪势奔腾,侧眼波罅里,看朝彩晚霞,满天的星,——梦里的光景,模糊,绵延,却又分明;梦魂,不愿醒,为这大自在的无终始,任凭长鲸吞噬,亦甘心。 三青年!你为什么醉心于革命,你为什么牺牲于革命?黄河之水来自昆仑巅,泛流华族支离之遗骸,挟黄沙莽莽,沉郁音响,苍凉,惨如鬼哭满中原!华族之遗骸!浪花汤处,尚可认伦常礼教,祖先,神主之断片;——君不见两岸遗孽,枉戴着忠冠,孝辫,抱缺守残,泪眼看风云暗淡, “道丧”的人间!运也!这狂澜,有谁能挽,问谁能挽精神之狂澜? 此诗于1922年春在英国写成,发表于1923年3月18日《时事新报.学灯》
430 0 0
徐志摩
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
储光羲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1]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2]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3]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