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云又兼醒雨,楚梦时来往。倦蜂刚著梨花、惹游荡。还作一段相思,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 暗凝想。情共天涯秋黯,朱桥锁深巷。会稀投得轻分、顿惆怅。此去幽曲谁来,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
400 0 0
吴文英
武帝有雄材大略,而颇尚儒术。即位后,丞相卫绾即请奏罢郡国所举贤良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者。〔1〕又以安车蒲轮征申公枚乘等;议立明堂;置“五经”博士。〔2〕元光间亲策贤良,则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3〕又早慕词赋,喜“楚辞”,尝使淮南王安为《离骚》作传。其所自造,如《秋风辞》(见第六篇)《悼李夫人赋》〔4〕(见《汉书》《外戚传》)等,亦入文家堂奥。复立乐府,集赵代秦楚之讴〔5〕,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作诗颂,〔6〕用于天地诸祠,是为《十九章》之歌〔7〕。延年辄承意弦歌所造诗,谓之“新声曲”,实则楚声之遗,又扩而变之者也。其《郊祀歌》十九章,今存《汉书》《礼乐志》中,第三至第六章,皆题“邹子乐”。 “朱明盛长,雱与万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诎。敷华就实,既阜既昌,登成甫田,百鬼迪尝。广大建祀,肃雍不忘。神若宥之,传世无疆。”《朱明》四“邹子乐”“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沱,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来下!”《日出入》九是时河间献王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大乐官亦肄习之以备数,然不常用,用者皆新声。至敖游駰饮之时,则又有新声变曲。曲亦昉于李延年。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尝侍武帝,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因进其女弟,得幸,号李夫人,早卒。武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8〕言能致其魂,乃夜张烛设帐,而令帝居他帐遥望,见一好女,如李夫人之貌,然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作为诗曰:“是耶非耶?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随事兴咏,节促意长,殆即所谓新声变曲者也。 文学之士,在武帝左右者亦甚众。先有严助〔9〕,会稽吴人,严忌子也,或云族家子,以贤良对策高第,擢为中大夫。助荐吴人朱买臣〔10〕召见,说《春秋》,言“楚词”,亦拜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又有吾丘寿王〔11〕,司马相如,主父偃〔12〕,徐乐,严安,〔13〕东方朔〔14〕,枚皋〔15〕,胶仓,终军,严葱奇〔16〕等; 而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尤见亲幸。相如文最高,然常称疾避事;朔皋持论不根,见遇如俳优,惟严助与寿王见任用。助最先进,常与大臣辩论国家便宜,有奇异亦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寿王字子赣,赵人,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迁侍中中郎;有赋十五篇,见《汉志》。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愔鬻者以千数。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其文辞不逊,高自称誉。帝伟之,令待诏公车;渐以奇计俳辞得亲近,诙达多端,不名一行,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帝亦常用之。尝至太中大夫,与枚皋郭舍人〔17〕俱在左右,但诙啁而已,不得大官,因以刑名家言求试用,辞数万言,指意放荡,颇复诙谐,终不见用,乃作《答客难》〔18〕《见《汉书》本传)以自慰谕。又有《七谏》(见《楚辞》),则言君子失志,自古而然。 临终诫子云:“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又黄老意也。朔盖多所通晓,然先以自愔进身,终以滑稽名世,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方士又附会以为神仙,作《神异经》《十洲记》〔19〕,托为朔造,其实皆非也。 枚皋者字少孺,枚乘孽子也。武帝征乘,道死,诏问乘子,无能为文者。皋上书自陈,得见,诏使作《平乐观赋》,善之,拜为郎,使匈奴。然皋好诙笑,为赋颂多嫚戏,故不得尊显,见视如倡,才比东方朔郭舍人。作文甚疾,故所赋甚多,自谓不及司马相如,而颇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班固云:“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20〕至于儒术之士,亦擅文词者,则有菑川薛人公孙弘,字次卿,元光中贤良对策第一,拜博士,终为丞相,封平津侯,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矣。广川董仲舒与公孙弘同学,于经术尤著,景帝时已为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对策,除江都相,迁胶西相,卒。尝作《士不遇赋》(见《古文苑》),有云: “……观上世之清辉兮,廉士亦茕茕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山兮,伯夷叔齐登山#p#副标题#e#
323 0 0
鲁迅
梅梢琼绽,东君次第开桃李。痛年年、好风景,无事对花垂泪。园里。旧赏处、幽葩柔条,一一动芳意。恨心事。春来间阻,忆年时、把罗袂。 雅戏。樱桃红颗,为插边明丽。又渐是。樱桃尝新,忍把旧游重记。何意。便云收雨歇,瓶沈簪折雨无计。谩追梅。凭谁向说,只厌厌地。
319 0 0
晁补之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徒生仙实凤不游, 老死空山人讵识。妙年秉愿逃俗纷,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317 0 0
宋之问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不闻汉主放妃嫔, 近静潼关扫蜂蚁。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 未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
杜甫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361 0 0
韩偓
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 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464 0 0
曹邺
谁家少年儿,心中暗自欺。不道终不可,可即恐郎知。
342 0 0
中华文学
周郎素蕴平戎略。聊此司征榷。他人两载已辞难。君独三年、只作一朝看。 紫萸黄菊重阳后。木落秋容瘦。休斟别酒惨离裾。戚畹如今、个个有新除。
402 0 0
郭应祥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459 0 0
李白
碧玉妆成一树高,[1] 万条垂下绿丝绦。[2] 不知细叶谁裁出,[3] 二月春风似剪刀。
447 0 0
贺知章
不是厨中丳,争知炙里心。井边银钏落,展转恨还深。 不信长相忆,抬头问取天。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382 0 0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275 0 0
贺铸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368 0 0
白居易
【过文信国祠同舫葊作】[1] 战罢空坑力不支[2],拼将赤族殉时危[3]。 死坚狱吏囚三载,生享门人祭一卮[4]。 血碧肯污新赠谥[5],汗青终照旧题诗。 如何一本梅花发,分半南枝半北枝[6]。
348 0 0
赵翼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370 0 0
元稹
北固台端,南渡后来,无此伟人。自从容佐鼎,光华揽辔,几年中外,属目经纶。万灶炊烟,千艘漕雪,手整江淮如掌平。诗书效,看马腾士饱,酒好兵精。 平生。余事功名。岂管葛诸人能拟伦。暂牙筹游戏,小淹惟月,金瓯注想,便合为霖。沆瀣一襟,风流八咏,秋入诗坛如许清。为以寿,有黄花不老,长伴香名。
337 0 0
李曾伯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351 0 0
孟郊
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 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气应封兽穴,险必堕禽巢。 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 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炉寒资爇荻,屋暖赖编茅。 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
吴融
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大儿九龄色清澈, 秋水为神玉为骨。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 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31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