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未逢赓载人,此道终寂寞。 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朗咏豁心胸,笔与泪俱落。
466 0 0
刘叉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310 0 0
杜甫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
386 0 0
司马扎
乞与安仁凉鬓霜。不须红线小机窗。剪刀疏下蜀罗长。 纤手捻残针缕细,金钗翻过齿痕香。同心小绾寄思量。
340 0 0
李元膺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1]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2] 我入自外,室人交偏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偏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351 0 0
诗经
【佳人醉】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惟梦断, 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 念翠娥杳隔, 音尘何处? 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377 0 0
柳永
天子念西疆,咨君去不遑。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雪下天山白,泉枯塞草黄。伫闻河陇外,还继海沂康。
383 0 0
中华文学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447 0 0
汪遵
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 遂使世间多感客,至今哀怨水东流。
330 0 0
迢递荆州路,山多水又分。霜林澹寒日,朔雁蔽南云。 八座由持节,三湘亦置军。自当行直指,应不为功勋。
313 0 0
李嘉祐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346 0 0
张祜
拜玉亭前闲送客,此时孤恨感离乡。 寻思往岁绝缨事,肯向朱门泣夜长。
347 0 0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王勃
谁倚青楼,把谪仙长笛,数声吹裂。一片乍零,千点还飞,正是雨晴时节。水晶帘外东风起,卷不尽、满庭香雪,画阑小,斜铺乱飐,翠苔成缬。 袅袅余香未歇。空怅望音尘,两眉愁切。翠袖泪干,粉额妆寒,此恨有谁同说。江南春信无痕迹,余情在、冷烟残月。梦魂远,兰灯伴人易灭。
326 0 0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380 0 0
白居易
西楼落月鸡声急。夜浸疏香淅沥。玉人酒渴嚼春冰,晓色入帘横宝瑟。
430 0 0
朱敦儒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33 0 0
文秀
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在所谓文坛上,前年嚷过一回“文人无行”〔2〕,去年是闹了一通“京派和海派”〔3〕,今年又出了新口号,叫作“文人相轻”〔4〕。 对于这风气,口号家很愤恨,他的“真理哭了”〔5〕,于是大声疾呼,投一切“文人”以轻蔑。“轻蔑”,他是最憎恶的,但因为他们“相轻”,损伤了他理想中的一道同风的天下,害得他自己也只好施行轻蔑术了。自然,这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6〕,是古圣人的良法,但“相轻”的恶弊,可真也不容易除根。 我们如果到《文选》里去找词汇〔7〕的时候,大概是可以遇着“文人相轻”这四个字的,拾来用用,似乎也还有些漂亮。然而,曹聚仁〔8〕先生已经在《自由谈》(四月九日至十一日)上指明,曹丕之所谓“文人相轻”者,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凡所指摘,仅限于制作的范围。一切别的攻击形体,籍贯,诬赖,造谣,以至施蛰存〔9〕先生式的“他自己也是这样的呀”,或魏金枝〔10〕先生式的“他的亲戚也和我一样了呀”之类,都不在内。倘把这些都作为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是混淆黑白,真理虽然大哭,倒增加了文坛的黑暗的。 我们如果到《庄子》里去找词汇,大概又可以遇着两句宝贝的教训:“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1〕,记住了来作危急之际的护身符,似乎也不失为漂亮。然而这是只可暂时口说,难以永远实行的。喜欢引用这种格言的人,那精神的相距之远,更甚于叭儿之与老聃〔12〕,这里不必说它了。就是庄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里,历举了别人的缺失,以他的“无是非”轻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吗?〔13〕要不然,一部《庄子》,只要“今天天气哈哈哈……”七个字就写完了。 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恰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凡批评家的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互相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长”,这一面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假使被今年新出的“文人相轻”这一个模模胡胡的恶名所吓昏,对于充风流的富儿,装古雅的恶少,销淫书的瘪三,无不“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那么,这是怎样的批评家或文人呢?——他先就非被“轻”不可的! 四月十四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2〕“文人无行”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大晚报》副刊《辣椒与橄榄》上刊有若谷的《恶癖》一文,文中把一些作家生活上的某些癖习都说成是“恶癖”,是“文人无行”的表现。参看《伪自由书·文人无文》及其备考。 〔3〕“京派和海派”参看《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和本书《“京派”和“海派”》及其注〔2〕。〔4〕“文人相轻”一九三五年一月《论语》第五十七期刊载林语堂的《做文与做人》一文,把文艺界的论争都说成是“文人相轻”。文中说:“文人好相轻,与女子互相评头品足相同。……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文言派骂白话派,民族文学派骂普罗,普罗骂第三种人,大家争营对垒,成群结党,一枪一矛,街头巷尾,报上屁股,互相臭骂……原其心理,都是大家要取媚于世。” 〔5〕“真理哭了”此语出处未详。 〔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见朱熹《中庸》第十三章注文。 〔7〕到《文选》里去找词汇施蛰存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八日《申报·自由谈》发表的《〈庄子〉与〈文选〉》一文中说,他所以推荐这两部书,是因为“从这两部书中可以参悟一点做文章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扩大一点字汇。” 〔8〕曹聚仁参看本卷第79页注〔2〕。这里提到他的文章,题目是《论“文人相轻”》,其中曾引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话。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即魏文帝。他爱好文学,除诗作外,兼擅批评,所著《典论》五卷,已佚,其中《论文》一篇,收于《文选》卷五十二。 〔9〕施蛰存参看本卷第4页注〔3〕。一九三三年他在《大晚报》上向青年推荐《庄子》与《文选》,并说他正在读佛经,受到鲁迅批评。他在一些答辩文章中,说鲁迅也曾捐资重刻《百喻经》,“玩木刻,考究版本,……以骈体文为白话书信作序”等。暗指鲁迅“自己也是这样的”。参看《准风月谈》中《“感旧”以后(上)》、《扑空》、《答“兼示”》等文所附施蛰存各文。 〔10〕魏金枝参看本卷第264页注〔72〕。他在《文饭小品》第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发表的《再说“卖文”》中说,在一次宴会上,茅盾“问我为什么到教会学校去教书。语意之间,似乎颇为不屑”,“但日子过得不多,……茅盾的一个亲戚,想到我在教书的教会学校里来找事做了”。 〔11#p#副标题#e#
301 0 0
鲁迅
帝命分留务,东南向楚天。几程回送骑,中路见迎船。 冶例开山铸,民多酌海煎。青云名素重,此去岂经年。
350 0 0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344 0 0
刘克庄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