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329 0 0
李白
【行路难】 (小梅花) 缚虎手,悬河口, 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 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 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 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367 0 0
贺铸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309 0 0
吴文英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庵。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相看。 堪怜。影落溪南。又月午无人更漏三。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一点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273 0 0
吴渊
枫落吴江,扁舟摇荡,暮山斜照催晴。此心长在,秋水共澄明。底事经年易判,惊遗恨、悄悄难平。临风处,佳人万里,霜笛与谁横。 长城。谁敢犯,知君五字,元有诗声。笑茅舍何时,归计真成。绿鬓朱颜老尽,柴车在、行即终行。聊相待,狂歌醉舞,虽老未忘情。
325 0 0
叶梦得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死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福神通。自从龙虎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304 0 0
中华文学
渭水秦山照眼明,希仁何事寡诗情。 只因学得虞姬婿,书字才能记姓名。
366 0 0
韦蟾
从来席不暖,为尔便淹留。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 上帘宜晚景,卧簟觉新秋。身事何须问,余心正四愁。
253 0 0
清晓天容争显晦。溪上群山,戢戢分驼背。谁似浮云知进退。疏林嫩日黄金碎。 夜枕不眠憎鼠辈。困眼贪晴,拚被风烟醉。天意有情人不会。分明置我风波外。
342 0 0
李弥逊
睿作超千古,湛恩育万人。递迁俱荷泽,同拜忽为邻。 道合徽音畅,芳辰景命新。鼓钟崇享礼,鹓鹭集朝伦。 窃位思官谤,凋容谢木春。惭多无以叙,拙备实难陈。 进绶怀三少,承光尽百身。自当归第日,何幸列宫臣。
315 0 0
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 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400 0 0
帝烛荧煌下九天,蓬莱宫晓玉炉烟。 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熏风一万年。 正殿云开露冕旒,下方珠翠压鳌头。 天鸡唱罢南山晓,春色光辉十二楼。 万宇灵祥拥帝居,东华元老荐屠苏。 龙池遥望非烟拜,五色曈曨在玉壶。 宝祚河宫一向清,龟鱼天篆益分明。 近臣谁献登封草,五岳齐呼万岁声。
421 0 0
陈陶
谪下神清洞。更遭他、揶揄黠鬼,路旁遮送。薄命书生鸡肋尔,却笑尊拳忒重。破故纸、谁教_弄。一枕茅檐春睡美,便周公、大圣何须梦。门前客,任题凤。 卜邻羊仲并求仲。愿春来、西畴雨足,土膏犁动。白发巡官占岁稔,不问京房翼奉。槔与瓮、从今无用。醉与老农同击壤,莫随人、投献嘉禾颂。在陋巷,胜华栋。
352 0 0
刘克庄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318 0 0
陈亮
丛篁叫寒笛,满眼塞山青。才子尊前画,将军石上铭。 猎声云外响,战血雨中腥。苦乐从来事,因君一涕零。
300 0 0
卢纶
日薄寒空,正泽国、一汀霜叶。过万里、西风塞雁,数声哀咽。耿耿有怀天可讯,悠悠此恨谁能说。倚阑干、老泪落关山,平芜隔。 提短剑,腰长铗。昔壮志,今华发。有江湖征棹,水云深阔。要斩_鼯埋九地,可怜乌兔驰双辙。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334 0 0
吴潜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289 0 0
沈佺期
乱石跳素波,寒声闻几处。飕飕暝风引,散出空林去。
335 0 0
钱起
禅门居此地,瞻望在虚空。水国月未上,苍生如梦中。 上人知机士,瓶锡慰樊笼。彼土诸梵众,嗟君扬道风。
358 0 0
此书印行之后,屡承相知发其谬误,俾得改定;而钝拙〔2〕及谭正璧〔3〕两先生未尝一面,亦皆贻书匡正,高情雅意,尤感于心。谭先生并以吴瞿安〔4〕先生《顾曲麈谈》语见示云,“《幽闺记》为施君美作。君美,名惠,即作《水浒传》之耐庵居士也。”其说甚新,然以不知《麈谈》又本何书,故未据补;仍录于此,以供读者之参考云。 二五年九月十日,鲁迅识。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五年九月北京北新书局再版的《中国小说史略》合订本。 〔2〕钝拙即寿洙邻(1873—1961),名鹏飞,字洙邻,浙江绍兴人,鲁迅少年时的塾师寿镜吾的次子。他曾以“钝拙”的署名写信给鲁迅,指出《中国小说史略·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中所说滦阳辖属于奉天,应为辖属于热河。 〔3〕谭正璧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曾任上海震旦大学、中国艺术学院等校教授。著有《中国文学史大纲》等。一九二五年七月八日,他给鲁迅写信,介绍了吴梅《顾曲麈谈》中有关施耐庵的材料。〔4〕吴瞿安(1884—1939)名梅,字瞿安,江苏吴县人,戏曲理论家。早年加入过南社。著有《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简谱》等。《顾曲麈谈》,戏曲研究专著,分上、下二卷,一九一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卷下谈及《幽闺记》时说:“按施君美名惠,《水浒记》亦其手笔云。”这一说法,当本于清代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卷土及其校勘记:“施惠字君美,武林人。《拜月亭》(今名《幽闺》)。”“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拜月亭》,旦。”一九三○年《中国小说史略》重印时,鲁迅将吴梅的说法补入第十五篇,但认为“未可轻信”。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