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映霞旅雁随疏雨, 向碛行人带夕阳。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 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贵主和亲杀气沉,燕山闲猎鼓鼙音。旗分雪草偷边马, 箭入寒云落塞禽。陇月尽牵乡思动,战衣谁寄泪痕深。 金钗谩作封侯别,劈破佳人万里心。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贰师骨恨千夫壮, 李广魂飞一剑长。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347 0 0
中华文学
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 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 黄鹂枝头高唱,划破密林。那一片苍郁容纳了它的不安,守护了它的机巧,于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安适。 彼此容纳,彼此和谐,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自然界中的生物懂得和谐共处,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将养分输送给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彼此生存,互为条件,保持和谐,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澎湃的经济大潮,各大公司为了生存与发展,纷纷采取合作的方式,彼此联手,互通物资与信息,在奔涌的潮流中,彼此互动,共谋发展,保持不倒,壮大自己。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昭君出塞,流传千古。匈奴停兵请求和亲,增强和睦,共谋稳定。为了黎民苍生,为了边塞稳定,昭君,和平的使者,为双方的百姓带来了和好的福音。这又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子期伯牙,共奏高山流水之音,和谐的旋律使彼此陶醉,对他们来说,这不算是双赢吗? 刘邦项羽,为争天下而涂炭生灵,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也要用数十年来休养生息,这能算是双赢吗? 天空包容了游荡的云,在云朵的映衬下更加明亮。 大海包容了激荡的浪花,在浪花的跳跃中更加迷人。 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 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379 0 0
小文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373 0 0
佚名
尘路谁知蹋雪踪,到来空认出云峰。天晴远见月中树, 风便细听烟际钟。阅世数思僧并院,忆山长羡鹤归松。 新愁旧恨多难说,半在眉间半在胸。
447 0 0
雍陶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74 0 0
张旭
昔别若梦中,天涯忽相逢。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延平两蛟龙。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335 0 0
李白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新愁换尽风流性,偏恨鸳鸯不念人。
430 0 0
史达祖
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
391 0 0
带月饭行侣,西游关塞长。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
403 0 0
许浑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317 0 0
王沂孙
郡理日闲旷,洗心宿香峰。双林秋见月,万壑静闻钟。 珮玉行山翠,交麾动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从。
皎然
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 麦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
306 0 0
韩愈
锦楼春望忆丹楹,更遇高情说早莺。 江上境寒吟不得,湿风梅雨满船轻。
419 0 0
薛能
喜弟文章进,添余别兴牵。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 未息豺狼斗,空催犬马年。归朝多便道,搏击望秋天。
326 0 0
杜甫
九月江南烟雨里。客枕凄凉,到晓浑无寐。起上小楼观海气。昏昏半约渔樵市。 断雁西边家万里。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剑在床头书在几。未甘分付黄花泪。
356 0 0
程垓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374 0 0
辛弃疾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331 0 0
孟浩然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361 0 0
刘义庆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437 0 0
白居易
一开头 听说今年上海的热,是六十年来所未有的。白天出去混饭,晚上低头回家,屋子里还是热,并且加上蚊子。这时候,只有门外是天堂。因为海边的缘故罢,总有些风,用不着挥扇。虽然彼此有些认识,却不常见面的寓在四近的亭子间或搁楼里的邻人也都坐出来了,他们有的是店员,有的是书局里的校对员,有的是制图工人的好手。大家都已经做得筋疲力尽,叹着苦,但这时总还算有闲的,所以也谈闲天。 闲天的范围也并不小:谈旱灾,谈求雨,谈吊膀子,谈三寸怪人干,谈洋米,谈裸腿,〔2〕也谈古文,谈白话,谈大众语。因为我写过几篇白话文,所以关于古文之类他们特别要听我的话,我也只好特别说的多。这样的过了两三夜,才给别的话岔开,也总算谈完了。不料过了几天之后,有几个还要我写出来。 他们里面,有的是因为我看过几本古书,所以相信我的,有的是因为我看过一点洋书,有的又因为我看古书也看洋书;但有几位却因此反不相信我,说我是蝙蝠。我说到古文,他就笑道,你不是唐宋八大家〔3〕,能信么?我谈到大众语,他又笑道:你又不是劳苦大众,讲什么海话呢? 这也是真的。我们讲旱灾的时候,就讲到一位老爷下乡查灾,说有些地方是本可以不成灾的,现在成灾,是因为农民懒,不戽水。但一种报上,却记着一个六十老翁,因儿子戽水乏力而死,灾象如故,无路可走,自杀了。老爷和乡下人,意见是真有这么的不同的。那么,我的夜谈,恐怕也终不过是一个门外闲人的空话罢了。 飓风过后,天气也凉爽了一些,但我终于照着希望我写的几个人的希望,写出来了,比口语简单得多,大致却无异,算是抄给我们一流人看的。当时只凭记忆,乱引古书,说话是耳边风,错点不打紧,写在纸上,却使我很踌躇,但自己又苦于没有原书可对,这只好请读者随时指正了。·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夜,·写·完·并·记。二字是什么人造的? 字是什么人造的? 我们听惯了一件东西,总是古时候一位圣贤所造的故事,对于文字,也当然要有这质问。但立刻就有忘记了来源的答话:字是仓颉〔4〕造的。 这是一般的学者的主张,他自然有他的出典。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够,连相貌也不配的。 然而做《易经》〔5〕的人(我不知道是谁),却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创造,只说掉换,真是谨慎得很;也许他无意中就不相信古代会有一个独自造出许多文字来的人的了,所以就只是这么含含胡胡的来一句。 但是,用书契来代结绳的人,又是什么脚色呢?文学家?不错,从现在的所谓文学家的最要卖弄文字,夺掉笔杆便一无所能的事实看起来,的确首先就要想到他;他也的确应该给自己的吃饭家伙出点力。然而并不是的。有史以前的人们,虽然劳动也唱歌,求爱也唱歌,他却并不起草,或者留稿子,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编全集,而且那时的社会里,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夫的,想来该是史官了。 原始社会里,大约先前只有巫,待到渐次进化,事情繁复了,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猎,战争……之类,渐有记住的必要,巫就只好在他那本职的“降神”之外,一面也想法子来记事,这就是“史”的开头。况且“升中于天”〔6〕,他在本职上,也得将记载酋长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册子,烧给上帝看,因此一样的要做文章——虽然这大约是后起的事。再后来,职掌分得更清楚了,于是就有专门记事的史官。文字就是史官必要的工具,古人说:“仓颉,黄帝史。”〔7〕第一句未可信,但指出了史和文字的关系,却是很有意思的。至于后来的“文学家”用它来写“阿呀呀,我的爱哟,我要死了!” 那些佳句,那不过是享享现成的罢了,“何足道哉”!三字是怎么来的? 照《易经》说,书契之前明明是结绳;我们那里的乡下人,碰到明天要做一件紧要事,怕得忘记时,也常常说:“裤带上打一个结!”那么,我们的古圣人,是否也用一条长绳,有一件事就打一个结呢?恐怕是不行的。只有几个结还记得,一多可就糟了。或者那正是伏羲皇上的“八封”〔8〕之流,三条绳一组,都不打结是“乾”,中间各打一结是“坤”罢?恐怕也不对。八组尚可,六十四组就难记,何况还会有五百十二组呢。只有在秘鲁还有存留的“打结字”(Quippus)〔9〕,用一条横绳,挂上许多直绳,拉来拉去的结起来,网不像网,倒似乎还可以表现较多的意思。我们上古的结绳,恐怕也是如此的罢。但它既然被书契掉换,又不是书契的祖宗,我们也不妨暂且不去管它了。 夏禹的“岣嵝碑”〔10〕是道士们假造的;现在我们能在实物上看见的最古的文字,只有商朝的甲骨和钟鼎文。但这些,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p#副标题#e#
334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