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涉经大湖,湖流多行泆.决晨趋北渚,逗浦已西日。 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瑰诡良复多,感见乃非一。 庐山直阳浒,孤石当阴术。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象类何交纠,形言岂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无相恤。
318 0 0
张九龄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342 0 0
聂胜琼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288 0 0
李世民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犹有 一作:惟有)
339 0 0
李约
——兼示丰之余先生 烈文兄: 那天电车上匆匆一晤,我因为要到民九社书铺去买一本看中意了的书,所以在王家沙下车了。但那本书终于因价钱不合,没有买到,徒然失去了一个与你多谈一刻的机会,甚怅怅。 关于“《庄子》与《文选》”问题,我决不再想说什么话。本来我当时填写《大晚报》编辑部寄来的那张表格的时候,并不含有如丰先生的意见所看出来的那样严肃。我并不说每一个青年必须看这两部书,也不是说每一个青年只要看这两部书,也并不是说我只有这两部书想推荐。大概报纸副刊的编辑,想借此添一点新花样,而填写者也大都是偶然觉得有什么书不妨看看,就随手写下了。早知这一写竟会闯出这样大的文字纠纷来,即使《大晚报》副刊编者崔万秋先生给我磕头我也不肯写的。 今天看见《涛声》第四十期上有一封曹聚仁先生给我的信,最后一句是:“没有比这两部书更有利于青年了吗? 敢问。”这一问真问得我啼笑皆非了。(曹聚仁先生的信态度很真挚,我将有一封复信给他,也许他会得刊在《涛声》上,我希望你看一看。) 对于丰之余先生我也不愿再冒犯他,不过对于他在《感旧》(上)那一篇文章里三点另外的话觉得还有一点意见—— (一)丰先生说:“有些新青年可以有旧思想,有些旧形式也可以藏新内容。”是的,新青年尚且可以有旧思想,那么像我这种“遗少之群中的一肢一节”之有旧思想似乎也可以存而不论的了。至于旧形式也可以藏新内容,则似乎写《庄子》那样的古文也不妨,只要看它的内容如何罢了。 (二)丰先生说不懂我劝青年看《庄子》与《文选》与做了考官以词取士有何分界,这其实是明明有着分界的。前者是以一己的意见供献给青年,接受不接受原在青年的自由;后者却是代表了整个阶级(注:做官的阶级也),几乎是强迫青年全体去填词了。(除非这青年不想做官。) (三)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是从《庄子》与《文选》中来的,这确然是滑稽的,我记得我没有说过那样的话。我的文章里举出鲁迅先生来作例,其意只想请不反对青年从古书求得一点文学修养的鲁迅先生来帮帮忙。鲁迅先生虽然一向是劝青年多读外国书的,但这是他以为从外国书中可以训练出思想新锐的青年来;至于像我那样给青年从做文章(或说文学修养)上着想,则鲁迅先生就没有反对青年读古书过。举两个证据来罢:一,“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见北新版《华盖集》第四页。)这可见鲁迅先生也承认要能作文,该多看中国书了。而这所谓中国书,从上文看来,似乎并不是指的白话文书。二,“我常被询问,要弄文学,应该看什么书?……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见北新版《而已集》第四十五页。) 现在,我想我应该在这里“带住”了,我曾有一封信给《大晚报》副刊的编者,为了尊重丰之余先生的好意,我曾请求允许我换两部书介绍给青年。除了我还写一封信给曹聚仁先生之外,对于这“《庄子》与《文选》”的问题我没有要说的话了。我曾经在《自由谈》的壁上,看过几次的文字争,觉得每次总是愈争愈闹意气,而离本题愈远,甚至到后来有些参加者的动机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不想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漩涡,所以我不再说什么话了。昨晚套了一个现成偈语: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唯无是非观庶几免是非倘有人能写篆字者乎?颇想一求法挥,张之素壁。施蛰存上(十九日)。 十月二十日,《申报》《自由谈》。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 〔2〕“少看中国书”二句见《华盖集·青年必读书》。〔3〕《易经》又名《周易》,儒家经典,古代记载占卜的书。其中卦辞、爻辞部分,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书经》,又名《尚书》,儒家经典,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p#副标题#e#
304 0 0
鲁迅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401 0 0
白居易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329 0 0
崔峒
自别丘中隐,频年哭路岐。辛勤今若是,少壮岂多时。 露滴阴虫苦,秋声远客悲。晚营严鼓角,红叶拂旌旗。 北阙虚延望,西林久见思。川流寒水急,云返故山迟。 落照游人去,长空独鸟随。不堪风景隔,忠信寡相知。
380 0 0
马戴
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尘生锦步障,花送玉屏风。 只怨红颜改,宁辞玉簟空。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
312 0 0
中华文学
分漕得洛川,谠议更昭然。在省曾批敕,中台肯避权。 所悲时渐薄,共贺道由全。卖与清平代,相兼直几钱。
348 0 0
罗隐
径盘在山肋,缭绕穷云端。摘菌杖头紫,缘崖屐齿刓. 半日到上真,洞宫知造难。双户启真景,斋心方可观。 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蹒跚。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两松峙庭际,怪状吁可叹。大螾腾共结,修蛇飞相盘。 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罅处似天裂,朽中如井眢。 褵褷风声癣,跁跒地方痑.根上露钳釱,空中狂波澜。 合时若莽苍,辟处如轘辕。俨对无霸阵,静问严陵滩。 灵飞一以护,山都焉敢干。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静架九色节,闲悬十绝幡。微风时一吹,百宝清阑珊。 昔有叶道士,位当升灵官。欲笺紫微志,唯食虹影丹。 既逐隐龙去,道风由此残。犹闻绛目草,往往生空坛。 羽客两三人,石上谭泥丸。谓我或龙胄,粲然与之欢。 衣巾紫华冷,食次白芝寒。自觉有真气,恐随风力抟。 明朝若更住,必拟隳儒冠。
386 0 0
皮日休
其一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其二何处夫己氏,作吏印悬肘;望门计民赀,掩取鱼入笱。呜呼百金产,中人岂易有!饥肠忍吼牛,劳筋羡眠狗;铢铢积数世,方期保敝帚。一朝威攫之,空空剩两手。竭彼祖父力,贻我子孙守;天道果有知,此物可能久?
413 0 0
赵翼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357 0 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423 0 0
席慕容
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迥过前殿曾学眉, 回照长门惯催泪。昭阳昨夜秋风来。绮阁金铺情影开。 藻井浮花共陵乱,玉阶零露相裴回。稍映明河泛仙驭, 满窗犹在更衣处。管弦回烛无限情。环珮凭栏不能去。 皎皎苍苍千里同,穿烟飘叶九门通。珠帘欲卷畏成水, 瑶席初陈惊似空。复值君王事欢宴,宫女三千一时见。 飞盖愁看素晕低,称觞愿踏清辉遍。江上无云夜可怜, 冒沙披浪自婵娟。若共心赏风流夜,那比高高太液前。
278 0 0
杨巨源
伊川新雨霁,原上见春山。缑岭晴虹断,龙门宿鸟还。 牛羊平野外,桑柘夕烟间。不及乡园叟,悠悠尽日闲。
498 0 0
李德裕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390 0 0
杜牧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353 0 0
水满池塘,莺啼杨柳,燕忙知为泥融。桃花流水,竹外小桥通。又是一春憔悴,摘残英、绕遍芳丛。长安远,平芜尽处,叠叠但云峰。西湖,行乐处,牙樯漾鹢,锦帐翻红。想年时桃李,应已成空。欲写相思寄与,云天阔、难觅征鸿。空凝想,时时残梦,依约上阳钟。
282 0 0
误入风尘门户,驱来花月楼台。樽前几度得徘徊。可怜容易别,不见牡丹开。 莫恨银瓶酒尽,但将妾泪添杯。江头恰限北风回。再三相祝去,千万寄书来。
335 0 0
戴复古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